您的位置>網站首頁>報恩講堂> 無量壽經 > 無量壽經 > 淨土大經解演義(有字幕)
現在選擇: 《現在播出 : 0011》
 
淨土大經解演義(有字幕)
2010.4.5 啟講於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澳洲淨宗學院、馬來西亞華嚴講堂、日本岡山淨宗學會、台灣高雄 / 編號:02-039 / 共 600 集
大乘無量壽經會集本解(黃念祖居士大經解)-2011/7/19更新檔
下載BT種子 (影音、文字、教材、或從FTP)
 
《無量壽經》在譯經目錄裡面看到有十二種,那是翻的次數最多的,從漢朝到宋朝八百年間十二次的翻譯。當然同一個本子有多種的翻譯,裡面的文字當然不一樣,內容肯定是大同小異。像《金剛經》有六種譯本,這我們在《大藏經》裡面都能看到,那是同一個原本,也就是世尊只講一次。《無量壽經》就奇怪了,它這個譯本裡面差別很大,最明顯的,也是這個經裡頭最重要的,阿彌陀佛的本願。這十二種本子現在存下來的只有五種,有七種失傳了,現在《大藏經》裡面有目錄,沒有經本,這是很遺憾的一樁事情。就流傳下來這五種的原譯本,四十八願的兩個本子,二十四願的也是兩個本子,還有一個本子宋譯本三十六願,這個差別太大。如果說一種原譯本,決定不可能有這種差別,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從本願上這三種差別,古大德判斷,那個失傳的七種本子就不知道,不曉得內容,從這五種本子就肯定世尊至少講三次,三次說的阿彌陀佛的本願,世尊講的條目不相同才會有這種差別。這個推測是很合乎邏輯的,我們一般人也都能接受的。

《無量壽經》在現在有九種不同的版本,我們所選擇的是夏蓮居老居士會集的本子,依照朝代先後來排列,這是最後,就是第九個本子。夏老的弟子黃念祖老居士註的。我自從一九八六年,跟黃念祖老居士結了這個緣認識了,在當時我們兩個非常欣慰,因為弘揚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只有我們兩個人,他在國內講這部經,我在海外講這部經。非常難得,他那個時候註解剛剛寫完,用油印印的本子,字都很糢糊不清楚。當然帶到美國他就這麼一套,一定是選的印得比較清楚一點的,送給我,我看了之後非常歡喜。他要我給他寫一篇序文,所以序文是我給他寫的。

夏老會集這一本這個本子,那哪裡是凡夫能做得出來的!在過去會集的王龍舒、魏默深,彭際清的節本,都有問題,都不能算是盡善盡美的本子。看到這個,再你看看梅光羲居士那篇很長的序文,講得非常清楚。往後《無量壽經》,我們要永遠把它傳下去,我們感謝夏老會集的恩德,感謝黃念祖居士註解這部經的苦心。所以這一次我發心講他的註解。這是我第十一次講這部經,用《大經解演義》,完全依靠黃念祖老師的註解。我們報恩,報夏老的恩,為我們會集這樣圓滿的一部典籍,稀有難逢。

(節錄自 2010/4/5 淨土大經解演義【02-039-0001】)

 

 
   

  
會自動播放首集,也可自由選擇底下的集數收看、收聽或下載。若播放不順,請手動選擇主機,下拉可以看到主機選項,英文字代表地區縮寫;選好主機,再點選下方表格的集數的小圖,即會播放在上方視頻區。點文字檔編號會詢問doc或pdf兩種格式,請依需求按「確定」後下載,閱讀pdf可能需要安裝adobe reader軟體。無法閱讀請看此

宣講
日期
講演文字(文件檔)
mp3
點播
高畫質
影片點播
2010.4.15

第11集:【02-039-0011

淨土大經解演義

「《稱讚淨土佛攝受經》(即阿彌陀經唐譯本)云」
「我觀如是利益安樂大事因緣,說誠諦語」
「如《彌陀疏鈔》云:今但一心持名,即得不退」
「此乃直指凡夫自心究竟成佛」
「若能諦信」
「何須遍歷三乘,久經多劫」
「不越一念,頓證菩提」
「豈非大事。」
「可見淨宗正是直指頓證之法」
「以念佛心,入佛知見。淨宗之興起,正由此大事因緣也」
「下詳明本經興起之因緣」
「稱性極談,如來正說」
「《華嚴》、《法華》均圓頓稱性之教。但其歸趣,卻在本經」
「蕅益大師讚本經云:絕待圓融,不可思議」
「《華嚴》奧藏,《法華》祕髓」
「一切諸佛之心要,菩薩萬行之司南,皆不出於此矣」
「是故本經稱為稱性之極談也」
「又日道隱於所著《無量壽經甄解》中曰:」
「五濁之世,造惡之時,聖道一種今時難修。其難非一」
「特此一門,至圓極頓。而且由其簡易直捷」
「則出世之正說偏在斯經。一代所說歸此經,如眾水歸於大海」
「由此言之,百萬阿僧祇因緣以起《華嚴》之典,一大事因綠以成《法華》之教,亦唯為此法之由序」
「蓋謂《華嚴》、《法華》兩經只是本經之導引,本經者正是一大藏教之指歸」
「《華嚴》經末,普賢大士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是其明證」
「聖教如旃檀,片片皆香,法法圓頓,本無高下」
「唯以眾生垢重障深,心粗智劣」
「飢遇王膳,而不能餐」
「唯本經持名一法,乃易行道,人人能修」
「《大勢至圓通章》曰:淨念相繼、自得心開。即凡夫心,開佛知見」
「至於根器淺者,但能至心信樂,願生彼國,乃至十念,臨命終時,蒙佛攝受,便生極樂。花開見佛,悟入無生。奇妙疾捷,莫過於是」
「一切眾生由此得度,十方如來乃稱本懷」
「又本經所宣,乃如來真實純一之法,無有權曲,故名正說」
「又乃世尊稱其本性,和盤托出,毫無保留,故名稱性」
「一切含靈皆因此而得度脫,乃稱性中登峰造極之談,故為稱性極談」


下載

下載
2010.4.16

第12集:【02-039-0012

淨土大經解演義

「乙,三根普被,聖凡齊收」
「夫眾生根器千差萬別,世尊故說八萬四千法門廣應群機」
「《華嚴》圓教專接上上根人」
「智慧如舍利弗,神通如目犍連,於佛聲聞弟子中均稱第一」
「但在華嚴會上,如盲如聾,況是下於此者,故云下根絕分」
「至於小始諸教,乃接權小之機」
「對於上根則有教淺機深之失,亦不應機」
「唯本經之持名念佛法門,聖凡齊收,利鈍悉被」
「徹上」
「則如普賢文殊」
「尚發願求生極樂」
「普賢偈云: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
「文殊偈云:願我命終時,滅除諸障礙,面見阿彌陀,往生安樂剎」
「又如本經云」
「佛告彌勒,於此世界」
「有七百二十億菩薩,已曾供養無數諸佛,植眾德本,當生彼國」
「徹下,則《觀經》中,五逆十惡,臨終得遇善友,教以念佛,十念成功,亦生彼國」
「可見本經乃廣收萬類、普被三根之阿伽陀藥,能愈萬病」
「故本經云: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
「上明本經,廣應群機,而其恩德尤深於我儕凡夫」
「當今末法,眾生福慧淺薄,垢障深重,唯賴此方便法門。但憑信願持名,便能功超累劫,往生極樂,徑登不退」
「若無如是微妙法門,凡夫何能度此生死業海,而登彼岸」


下載

下載
2010.4.17

第13集:【02-039-0013

淨土大經解演義

「唯賴此方便法門,但憑信願持名,便能功超累劫,往生極樂,徑登不退」
「若無如是微妙法門,凡夫何能度此生死業海,而登彼岸」
「故大悲慈父,兩土導師」
「憫念我等,開此淨土法門,妙顯苦樂二土,激揚沉迷眾生」
「此大火聚,彼清涼池」
「寶蓮在前,刀山在後「
「於是自然生起勝願,厭離娑婆,求生極樂」
「既生信願,更持名號,便得度脫」
「生彼國已」
「見佛聞法,得無上悟」
「由有念而入無念,因往生而契無生」
「頓悟此心,本來平等「
「唐海東元曉師云」
「四十八願,先為凡夫,兼為三乘聖人」
「可見淨土宗之妙,首為凡夫得度也」
「他力妙法,善護行人」
「其他法門,全憑自力,末世修行,多諸障難」
「例如《楞嚴》中廣明行入於禪觀中之五十種陰魔干擾」
「行人正見稍失,便陷魔網」
「故該經云: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可見行人稍有執著,便失正見,即人魔途,求升反降,甚至墮入泥犁」
「是故其餘諸法,名難行道」
「但念佛法門,同於密法,是他力門,屬於果教」


下載

下載
2010.4.18

第14集:【02-039-0014

淨土大經解演義

「但念佛法門,同於密法,是他力門,屬於果教。行人發心念佛,仗彌陀本願攝受,威神加被,護持行者,魔不能擾」
「如《十往生經》云:佛言:若有眾生,念阿彌陀佛,願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薩,擁護行者。若行若坐,若住若臥,若晝若夜,一切時,一切處,不令惡鬼惡神得其便也。」
「又《首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云: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
「故《淨修捷要》云:大勢至菩薩,現居此界,作大利樂。於念佛人,攝取不捨。令離三途,得無上力。」
「又《阿彌陀經》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
「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
「又念佛之人有四十里光明燭身,魔不能犯」
「由上可見念佛之人,有彌陀所遣之廿五菩薩,於一切時處,擁護加持,又有大勢至菩薩等,威德攝受,復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故得遠離魔難,安穩修持。仗他力故,化險為夷,稱為易行道」「或以談他力為著相」
「應知他力,亦是自心。自他不二」
「自他宛然」
「因他力而顯自心,從有念以入無念,正是本法深妙處」
「是故《彌陀要解》云:「此之法門,全在了他即自。若諱言他佛,則是他見未忘」
「若偏重自佛,卻成我見顛倒」


下載

下載
2010.4.19

第15集:【02-039-0015

淨土大經解演義

「是故《彌陀要解》云,此之法門,全在了他即自,若諱言他佛,則是他見未忘,若偏重自佛,卻成我見顛倒。」
「丁,暗合道妙,巧入無生」
「夫無念與無生遠非凡夫之所能」
「圓教八地菩薩,離一切心意識分別,始名真得無生法忍」
「可見此乃聖者之所難,安能期之於具縛凡夫」
「是以善導大師《四帖疏》曰」
「今此觀門等」
「指方而立相」
「住心而取境」
「總不能無相離念也」
「如來懸知末代罪濁凡夫,立相住心尚不能得,何況離相而求事者」
「似無術通人,居空安立舍也」
「蓋以眾生妄心,念念相續,如急流水,從未暫息」
「今若勉強按捺,粗念雖得稍息,細念從未暫止」
「行人倘若錯認,便云相應,實大謬誤」
「於是大悲慈父」
「興無緣之慈,垂茲奇妙方便法門,指方立相,攝心專注。即此妄心,持佛名號,念一佛名,換除百千萬億妄想雜念。念得純熟,乃忘能所。心無所住,佛號分明。暗合道妙,便契《金剛般若經》無住生心之妙諦」
「夫眾生之生滅心,處處能緣,獨不能緣於般若。須位登別教地上之菩薩,方能契入」


下載

下載
2010.4.20

第16集:【02-039-0016

淨土大經解演義

「夫眾生之生滅心,處處能緣,獨不能緣於般若」
「須位登別教地上之菩薩,方能契入」
「於無住時即生心,於生心時即無住」
「其餘地前諸賢,仍是打成兩截」
「一時生心,另一時無住」
「可見凡夫絕分「
「今此淨土法門,教眾生持名念佛,令眾生即念離念,潛通佛智,暗合道妙,巧入無念,即凡成聖」
「故《疏鈔》曰」
「越三祇於一念,齊諸聖於片言」
「至哉妙用,不可思議」
「其他法門乃正入無生,故為難行道」
「今此淨業,巧入無生,蓋易行道也。念佛法門乃修行之徑路」
「而持名一法又為四種念佛中之徑路,故稱為徑中之徑。」
「又本經不倡一心不亂」
「直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為宗」
「但能發心專念,皆可往生。故更為明確簡要」
「是故此經稱為淨宗第一經」
「因其為直截中之直截,方便中之方便。絕待圓融,不可思議」
「日本淨宗大德推重此經,過於我國」
「日《黑谷大經釋》云」
「於往生教,有根本亦有枝末」
「此經名根本,餘經名枝末」
「又此經名正往生教,餘名傍往生教。又此經名往生具足教,他經名往生不具足教。」
「據上之義,淨土宗譬如妙高峰頭,而本經正如峰頭之頂尖。本經謂,當來一切含靈,皆依此法而得度脫」
「是知利濟眾生,此經為最。持名之法,暗合道妙,最易行故」
「大聖垂慈,特留此經」
「經云」
「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止住百歲。其有眾生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


下載

下載
2010.4.21

第17集:【02-039-0017

淨土大經解演義

「大聖垂慈,特留此經」。「經云,當來之世,經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止住百歲,其有眾生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
「又《法滅盡經》中」
「亦具《無量壽經》最後入滅之情景」
「此正顯本經興起之勝緣,持名法門之妙用」
「既如營養豐富之美食,可增健者之體力」
「復如殊效神驗之靈藥」
「能愈不治之沈疴」
「廣療眾病,普施饒益。」「故云:大哉妙用,不可思議也」
「至於末世」
「濁惡彌深,眾根愈劣,人壽十歲,垢重障深。於茲惡浪滔天,毒焰遍地之際」
「世尊垂慈」
「仍特留此法」
「以作慈航,以降甘露」
「佛恩深重,粉身難報」
「本經體性」
「一切大乘經典皆以實相為經正體」
「古德云」
「諸大乘經皆以一實相為印」
「實相者,真實之相也」
「又平等一相也」
「實相無相,亦無不相,相而無相,名為實相」
「無相者,離一切虛妄之相。無相即離相」
「又實相無不相,非頑空與斷滅。非如龜毛兔角,一切虛無」


下載

下載
2010.4.22

第18集:【02-039-0018

淨土大經解演義

「無相者,離一切虛妄之相。無相即離相」
「又實相無不相,非頑空與斷滅」
「非如龜毛兔角」
「一切虛無」
「《金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意謂即相離相,離盡虛妄之相」
「即見實相」
「故云即見如來」
「此指法身如來也。法身如來離一切相,故云實相無相」
「但非無法身,故云實相無不相」
「生滅之法,全屬虛妄,但生滅之中,有個不生不滅的」
「諸生滅法是差別相,但差別之中,有個無差別的。不生不滅,無有差別,即是平等相」
「故云實相乃平等一相也」
「實相義深」
「若明實相,即為悟大乘理」
「實相義深,若明實相,即為悟大乘理」
「茲以喻明:譬如以金製作塔、像、瓶、碗、釧、環」
「各顯差別之相」
「倘將眾器,重入冶爐,復化為金,原有諸相,盡皆消滅,但各器本體之金,仍舊如是」
「可見各器差別之相,有生有滅,皆屬虛妄,但各器本體之金,平等一相,不生不滅,不增不減」
「以上以金喻真實平等之實相,以金器喻種種差別相」
「由上喻可明,若看破諸金器(塔、像、瓶、碗、釧、環等)虛妄差別之相,即見諸器中平等真實之金」
「以喻離一切法虛妄之相,即見實相」
「離虛妄差別之相,故云無相」
「於虛妄差別諸相之中,有真實平等之本體。故云無不相。當相離相,相而無相,乃顯實相」
「但實相離言說,正如南嶽懷讓云:說似一物即不中」
「故實非任何世間譬喻所能深明」
「故云:凡有言說,皆無實義」


下載

下載
2010.4.23

第19集:【02-039-0019

淨土大經解演義

「又《圓覺經》云:諸幻盡滅,覺心不動。幻滅滅故,非幻不滅,譬如磨鏡,垢盡明現」
「經中所云幻滅後之覺心」
「磨鏡實是磨垢」
「鏡性本明,非從外得」
「垢除明現,離妄即真」
「故云:不用求真,唯須息見」
「眾生之見,皆妄見也」
「真者,佛知見也」


下載

下載
2010.4.24

第20集:【02-039-0020

淨土大經解演義

「又《要解》云:吾人現前一念心性,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非過去,非現在,非未來;非青黃赤白,長短方圓;非香非味,非觸非法。覓之了不可得,不可言其無;具造百界千如,不可言其有。離一切緣慮分別語言文字相,而緣慮分別語言文字,非離此別有自性」
「要之,離一切相,即一切法。離故無相,即故無不相,不得已強名實相」
「可見實相乃吾人當前一念心性之強名」
「吾人一念心之性,強名為自性」
「二祖覓心不可得,即是『安心竟』,但不可言其無」
「六祖云『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亦不能執為有」
「蓋離四句、絕百非,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
「靈明洞徹,湛寂常恆」


下載

下載

分頁顯示: 第 2 頁 / 總 60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