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輕鬆學佛法>修持篇2

請點選目錄

 

發願真正做彌陀弟子

「當生佛剎,永得解脫」,當生佛剎就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在遍法界虛空界裡面,沒有能夠跟極樂世界相比的。所以我們希望,我們自己發願真正做彌陀弟子,不要做假的,真正彌陀弟子是什麼樣子?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跟這部經完全相應,那是真正彌陀弟子。

「是乃離相求生之功也」,你決定成就,「或入三輩,或墮疑城,關鍵所在,已昭然若揭矣」,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怎樣學習能入三輩,怎樣學習他墮疑城,墮疑城都好,實在講墮疑城都不是其他法門能夠跟它相比的,他只不過是晚五百年,他是決定入三輩的,時間上耽誤一點,小事情。

文章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602集2014/01/26


把一切放下,把阿彌陀佛請在心中

「蓋無相智慧」,用無相智慧來看一切法,「萬法一如,染淨平等,故身心清淨。一切皆如,故離分別」,這都是說的標準。身心清淨的標準是什麼?是萬法一如,染淨平等,沒有染,沒有淨,心真正清淨了。有染,六道凡夫心;有淨,是四聖法界眾生心,這有染淨。

善惡,層次比這個更低,因為善惡都是染,染上善,果報在三善道,染上不善,果報在三惡道,換句話說,出不了六道輪迴。出離六道輪迴才是淨,六道是染,六道之外四聖法界是淨。你有染淨,你脫離不了十法界。

同樣一個道理,染淨都放下,超越十法界了。我常常勸勉大家,把一切放下,把阿彌陀佛請在心中,晚上作夢也念阿彌陀佛。心裡頭沒有別的,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不存在,都不放在心上。修行到這個功夫,沒有一個不往生。為什麼?你心裡頭真有佛了,真有阿彌陀佛,你決定到極樂世界,你往生的時候,阿彌陀佛一定出現在你眼前,接引你往生。

文章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602集2014/01/26


真信真願後頭得真幹

這是世尊舉例出來說的,舉了十三個例子,說明往生極樂世界的狀況,來勉勵我們。我們看了之後,自己想想,肯不肯幹,要不要放下萬緣、一向專念。發菩提心就是蕅益大師所說的真信真願,那就是無上菩提心,真信真願後頭得真幹,真幹就是一向專念,一個方向,一個目標,專念阿彌陀佛。

文章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602集2014/01/26


什麼叫真修行?放下叫真修行

「著出世福田」,邪見修福,出不了六道輪迴;第二,愚痴不修,佛都救不了,這是講佛門,愚痴不修是「世智辯聰」,把佛法變成世間人講的哲學,我們講佛學,世智辯聰,增益邪心,這是搞佛學的。

什麼叫真修行?放下叫真修行。他放不下。總的來說,財、色、名、利,這四樁事情放下沒有?細微一點說,七情、五欲還有,不能往生,佛沒法子救。我們所看到的、接觸到的,學佛,絕大多數是這些人,在經上都有。

回過頭來看看自己是不是這一類的人,如果是這類人,趕快改,來得及,只要一口氣不斷,懺悔認錯,後不再造,來得及。現在不肯改,說等我再過幾年,人命無常,什麼時候走,自己不知道,怎麼個走法,自己也不曉得,為什麼不忍心把它放下?一心專求淨土。

文章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600集2014/01/25


為別人才是真正為自己

「蓋彼等雖種善根,但貪人天福報,不能離相,不求佛慧。雖復修福,求人天果,故不能出三界牢獄」。這話說得很嚴重!我們還想搞這個嗎?這是愚痴!這是迷惑!真正明白人,不幹這個事情了。

「得報之時,一切豐足」,果報現前,過去修的。「暫享世樂」,你能享幾年?這個不能不想到。眼前我這個日子能過去,我還能過幾年?如果不修福,光在這享福,這福很快享盡了。享盡了怎麼辦?

什麼叫修福?為眾生是修福,為佛法是修大福,為自己是享福。聰明人,真正為自己,要為別人,為別人才是真正為自己。為自己,享盡之後就要墮三惡道。

文章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599集2014/01/25


學佛要做出好榜樣

什麼叫不得修善?見三寶,念三寶,讚歎三寶,這叫修善。所以不見三寶,修善的緣沒有了,這就是他們的苦處。那我們現在這個世界,還有不少人排斥三寶,拒絕三寶,見到三寶要毀謗,見到三寶不生歡喜心,這什麼原因?這是迷得太深,迷的時間太久。那要怎麼辦?我們出家人要做出好樣子,做出好榜樣給他看,他看到了,生歡喜心。

我們也有一個榜樣,胡小林居士,沒有學佛之前不懂得孝順父母,認為我只需要讓父母吃得飽穿得暖,有房子住,這就是孝敬,其他都不知道,看到父母不如意,還要責備,言語、態度都不好,都讓父母看到難過,是這麼一個人。

學佛之後,完全改變了,對父母能尊重、能愛護,會關懷,點點滴滴都讓父母感覺得快樂。他父母是老共產黨員,無神論,不信宗教的,看到兒子這麼大的轉變,他說你這些從哪裡學來的?他說我從佛法學來的。佛法這麼好!他相信了。而且跟老人(他的朋友)在一起,讚歎佛法,我兒子學佛了,是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這個影響就大了!真正做出來,身體力行。

父親走是念佛往生,真的,不是假的,走得非常安詳。老母親還在,孝子。對父母孝順,對老師孝順,老師跟父母沒有兩樣,老師的兒女跟自己親兄弟沒有兩樣,他有困難,要精心去照顧他,要幫助他,不求回報。把倫理、道德、因果統統做出來,外面人看到,就相信了,對方自然信服了。

文章恭錄—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596集2014/1/23 


初學從哪裡學?從持戒

受干擾感到的時候,我退一步。所以佛教初學,為什麼叫你住阿蘭若,阿蘭若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叫寂靜處,很安靜的地方。所以寺院、叢林都建築在高山上,為什麼?不容易上去,不是真正要緊的事情,他不願意到那裡去。聽不到聲音,古時候的標準,農民耕種養的牛,牛叫的聲音,這個地方聽不到,這才叫蘭若。遠離外面境界,為的是防範我們的心受到干擾,受到影響,是這個意思。這是初學。

學到一個階段,有定了,那就可以接觸。接觸的時候,如果還會動搖,趕緊回來。接觸真的,如如不動了,那就沒有關係了,那可以教學了,可以教化眾生了,因為你自己不會被影響,不會退轉,不會墮落。沒有這個功夫,心裡還會動搖,接觸的時候還會起貪瞋痴慢,這就不行。這個跟著老師,不能出師,老師看著你,你會成就。

現在的環境跟從前不一樣,我們在童年的時候,八十年前生活狀況,住在鄉下,那個時候真好,世界雖然亂,可是我們那個鄉下不亂,沒有人去。八年抗戰,日本人沒到我們家鄉,大概一百里之外,日本人到過。過著純樸的生活,完全生活在大自然裡頭,這是最健康的。外面什麼都不知道,所以心地清淨。

我十歲從農村搬到城市去住,我記得很清楚,以前在農村,父親很少在家,不太知道他幹什麼,我都不知道。到城市住的時候就被染污,但是那個時候染污很輕,不嚴重。現在都市,可不得了,五花八門,妖魔鬼怪。能在這個地方不動心,成功了。

一般修行人沒有這個功夫,禁不起誘惑,所以成就的人太少太少了。初學從哪裡學?從持戒。戒,防非止惡,持戒的意思在此地,目的也在此地。戒修成功了,邪、惡,不動心了,在這個裡頭可以不分別、不執著,最低的限度,我知道,但是不執著,不接觸,遠離它。

文章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593集2014/01/21


時間空過就是罪孽

我們現在想到,我們的業障真的太重了,罪孽太深了。不要說過去生中,這一生當中,沒有把佛法搞清楚之前,造業。不是說我學了佛法就沒造業,不可能,為什麼?你沒有徹底了解,你的心沒死,你還胡思亂想,你還有雜念,這就是你依然在造業,造業比過去輕一點,惡業少一點,善業多一點,如此而已。

所以細心觀察自己,認真反省,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道理我全懂,我一點都不懷疑,我做不到,一生的時間很有限,八十多歲一彈指,時間都空過了。時間空過就是罪孽。上天賦予你的壽命,這上天是什麼?這過去生中所修的,你為什麼不好好的用它?壽命短,不要緊,好好用,自然延長。

《了凡四訓》是個很好的例子,了凡先生沒有求長壽,孔先生給他算命,他的壽命五十三歲,他活到七十四歲走的,延壽二十一年,沒求,斷惡修善,積功累德,自然延長了。我相信命運,我的壽命只有四十五歲,沒有求長壽,只是想到四十五歲我能往生就好了,求往生。壽是自自然然延長的,我了解。

文章恭錄—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592集2014/1/21


十念必生有什麼稀奇

「千年積薪」,也是比喻,你積的這些柴火一千年了,一把火就燒光了。「故至心一念稱名」,這就結到淨宗,至心是真心,妄想、雜念這個東西麻煩大了,沒有妄想,沒有雜念,一稱佛名,「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十念必生這有什麼稀奇?不是假的,當然之理。

所以問題用真心,不要用妄心,對一切人事物坦誠見面,這個要緊。直心是道場,我念佛用真心,我待人可以用妄心,錯了,那個佛也是妄心,一妄一切妄,一真一切真。這個道理總要懂。我用真心待人,不吃虧,別人騙我,我也不吃虧,別人障礙我,別人陷害我,我都不吃虧,我真誠。

跟這些不真誠的人在一起,他提升我的境界,他是我的一面鏡子,他這些不誠實的東西,我反過來問自己,我統統沒有,好。沒有這些境界資助,我不知道自己到第幾層,所以順境逆境、善緣惡緣統統是善知識,統統幫助我們提升,幫助我們增長。

如果我們用錯了心,用妄心,那外面境界影響我們,幫助我們墮落。我們用真心,它就幫助我們提升。要學佛,要學菩薩,不要學凡夫。佛菩薩只有一個,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憐憫一切苦難眾生,沒有起心動念。

文章恭錄—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第590集2014/1/19 


學佛的秘訣

佛菩薩出世,絕對沒有名聞利養,這一點我們一定要搞清楚 。我們沾到一點名聞利養就錯了,跟佛出現在世間的本心、 本願完全相違背,你怎麼能夠學佛,你怎麼會學得到!學佛 的條件、學佛的祕訣就在這裡,決定不能玩假的,一定要真 實。摻著一點點假,從前李老師給我們講,醍醐是天人最好 的飲料,這個飲料能讓你身心健康,能幫助你長壽而不衰老 。但是醍醐裡頭如果滴一滴毒藥,就把這一杯都變成毒藥。 這是什麼?真心裡頭摻一念假心、妄心。為什麼學佛這麼難 ?就難在此地。

文摘恭錄自—淨土大經科註(第二四三集)


戒定慧三學能幫助我們轉苦為樂

今天這個世界確確實實是這部經上講的五濁惡世,而且濁惡到非常嚴重的階段。那我們今天,佛菩薩祖師大德教導我們,我們必須要有通方眼,眼睛,通是通達,真正了解事實真相。印光大師在《文鈔》裡頭,有一段話說得好,他說天,天代表的自然,天之所成人者,成就人的,這是大自然的規律、大自然的法則,人有苦有樂,有順境有逆境,有福報有災禍,這些都是自然現象,本無一定。

這些東西從哪裡來的?沒有一樣不是從心想生。我們一念善就有樂,就有順,就有福;我們一念不善就有苦,就有逆,就有禍。我們的念頭閃爍不定,說不定前一秒鐘是善的,這一秒鐘變惡了,下一秒鐘又變善了,千變萬化,這是凡夫。

那修行人,佛菩薩跟我們不一樣的,他有定功,定功是什麼?善惡念頭都沒有,這是最高的定。大乘教裡常常告訴我們,阿羅漢的定沒有執著,他有分別,沒執著,分別,樣樣都清楚,樣樣都明白,不執著,執著放下了。也就是說沒有佔有的念頭,沒有希求的欲望,他沒有這個,所以他得清淨心,阿羅漢是清淨心。沒有分別,沒有染污,菩薩的心沒有染污沒有分別。阿羅漢有分別,沒染污;菩薩不但沒有染污,分別也沒有了。

再往上提升就是法身菩薩,實際上就成佛了,不但沒有分別執著,起心動念都沒有了。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這個人法身菩薩,他明心見性了,明心見性就是這個境界。我們天天在練,睜著眼睛看,什麼時候到看得清清楚楚,聽得明明白白,沒有起心動念,這就明心見性了,這就大徹大悟。還有起心動念就悟不出來了,那就是凡夫。

所以印光大師說,唯在當人,統統在我們自己有沒有通方眼。方是方方面面,也就是講萬法,通是通達,一切諸法的真相他全知道。他教人要善體天心,也就是要能體會大自然的規律、大自然的法則。你真正能體到大自然是大公無私,是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如果你要是在這個境界,你會無苦非樂。

到地獄餓鬼畜生,你到那裡很快樂,你去幹什麼?去度眾生的。眾生有苦,你知道他苦從哪裡來的,是他不善業報生的。你為什麼沒有苦?你不善的業報斷掉了,在此地。無逆非順,無禍非福,就是說轉苦為樂,轉逆為順,轉禍為福,他真能轉得了。

現在我們需要,我們需要智慧,我們需要禪定,我們需要戒律,戒定慧三學能幫助我們轉苦為樂,轉逆為順,轉禍為福,所以我們才能夠教人,才能夠做示範。樂天知命,不怨天不尤人,隨遇而安,無時無處而不自在。我們在此地要有這種啟示,先要成就自己,然後我們才能成就別人,真正得大自在。

學佛,方先生早年常說,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最高享受是什麼?清淨心、平等心,心中乾淨一法不立。修淨土的人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只有阿彌陀佛他怎麼會不見佛?當然見佛,他想見就見。佛在哪裡?佛在當下,佛沒有離開我們,我們想見,他就現形。

文章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581集2014/01/13 


生到極樂世界穩當保險

這個世界,雖然修積功德不容易,真正修成功了,比在極樂世界殊勝。那麼為什麼諸佛如來都勸我們往生極樂世界?原因是極樂世界修行容易,這個地方修行難,成功,好,不成功,墮落太快了,一不小心就墮落三惡道了,墮落到三惡道,苦不堪言,所以還是要生到極樂世界,穩當,保險,為什麼?永遠沒有生死了,不搞輪迴了。

那我們取極樂世界難不難?不難。這個地方修善是難能可貴,只要能忍,只要肯修布施、持戒、忍辱,個個都能往生。往生到極樂世界,才真正拿到保證書了。難能可貴的善要修,要發心,要發真正慈悲心,原諒一切造作惡業的眾生,特別是對自己,許許多多的不利,在心裡頭都要把它一筆勾消,不要放在心上,把佛號放在心上,把求生淨土放在心上。愈是濁惡,我們往生極樂世界願心就愈切。

文章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577集2014/01/10


行動遵守佛陀的教誨

「動作,行動」,行動遵守佛陀的教誨。我們在教誨裡面提出五個科目,大家一定要記著,記得很熟,一切時、一切處別人問你,都能說得出來,而我們自己生活工作待人接物,決定不違背。第一個,三福,三福是最高指導原則,我們要落實在生活、工作、待人接物,把它真正做到。

「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第一福,這是福的根本,沒有第一就沒有第二,當然更沒有第三,像蓋三層樓一樣,一定先第一層,再第二層、第三層。孝親尊師落實在《弟子規》,慈心不殺落實在《太上感應篇》,修十善業落實在《十善業道經》,這三個東西是做人的根本,人應當如是,不能違背,違背就不像人了。

人與禽獸界限差別在哪裡?人有學,禽獸沒有學過。就是人有接受過教育,基本的教育就是這三樣東西,男女老少人人要遵守,這是自然的規律。佛經上常說的「善男子、善女人」,善的標準就是這一句,第一福,孝親、尊師、仁慈、十善,這是善男子、善女人的標準。具備了善男子、善女人的條件,才能學佛,才能成為世尊的弟子、彌陀的弟子,這有條件的。

第二福就是入佛門了,一入佛門首先教你什麼?三皈。三皈是修行最高的指導原則,一時一刻不能離開,我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教給我,他用個比喻跟我講,譬如你從台北到高雄坐火車,你一定要買張車票,這個車票要隨時帶在身上不能丟掉,為什麼?車上有查票的,到達地方的時候,這個票要收回,所以要好好保存。佛門裡面的三皈就像這張車票一樣,一時一刻不能離開,念念都要想到。受持三皈的人很多,想起三皈的時候不多,都把它忘掉了。

三皈是什麼?成佛之道。皈依佛是覺而不迷,佛是覺的意思,皈依法是正而不邪,皈依僧是淨而不染。換句話說,佛法僧就是覺正淨,就這三個字,時時刻刻要跟覺相應,覺的反面是迷惑;念念要跟正相應,正是正知正見,不是邪知邪見;心地要清淨,沒有染污,就是《無量壽經》經題上所說的心要清淨,心要平等。這是菩提大道的總綱領,覺正淨。用什麼方法落實它?用戒定慧三學落實三皈。沒有戒定慧三學,這個三皈依就落空了,有名無實。

所以三皈後面第一個,落實在五戒,落實在十善,落實在六和敬,落實在六度(六波羅蜜),落實在普賢十願,落實在一切佛法,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我們在無量法門裡面,今天選擇的是念佛法門。信願持名那就是落實三皈,所以三皈是總綱領總原則。「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是入佛門必須具備的條件,一直到阿羅漢,到辟支佛。這是第二福。

再向上提升,第三福是菩薩。你看,第一個是凡夫,第二個是小乘,第三個是大乘。大小乘的差別就在「發菩提心」,小乘沒有菩提心,大乘有菩提心。菩提心是什麼?是真誠心,真誠是菩提心的體。從體起用,用有兩種,一個是對自己,一個是對別人。對自己是自受用,自受用裡面,我們經題上「清淨平等覺」,這就是自受用,二六時中,知道保持我們的心念清淨、平等、覺悟,覺而不迷,對待別人大慈大悲。

二十多年前我在美國,淨宗學會成立的時候,我提出來二十個字,跟大家共同勉勵。第一個就是菩提心,我用十個字解釋,大家容易懂,「真誠」是體,「清淨平等正覺」,自受用,「慈悲」,他受用,十個字,發菩提心。修菩薩道,菩薩道也十個字,「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行菩薩道。這二十個字,跟淨宗學會同學共同勉勵。

第三福第二句,「深信因果」,這個因果不是別的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這把因果講到究竟圓滿了。後面還有兩句,「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大乘經裡頭選一部,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自見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從孝養父母到讀誦大乘全是自利,一共十句。最後一句勸進行者這是利他,就是你自己成就了別忘記要教化眾生,要教別人,這叫菩薩。如果不肯教別人,那就變成阿羅漢了,變成小乘了。佛讚歎大乘,大乘人的心量大,心包太虛,量周沙界。

這是總綱領,落實在生活裡頭就是六和敬,三皈六和。人不能離開群體,出家人稱為僧團,僧團裡頭要和睦。六和第一個,「見和同解」,這一句,現代人所謂的建立共識,我們大家有同樣的看法,有同樣的想法。沒有學佛之前,我們對於宇宙人生、對於現在未來都有著許許多多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想法,因為我們有不同的欲望、不同的需求,這怎麼辦?世法裡頭古聖先賢,跟佛法裡面諸佛菩薩,都採用一個辦法,就是教學,「教學為先」。

特別是中國古聖先賢,佛法沒傳到中國來之前二、三千年,中國那些老祖宗就懂得教育,有教育的智慧、有教育的理念、有教學的方法、有教學的效果、有豐富的經驗,讓這一塊寶地,讓這一個族群,五千年的歷史長治久安,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家,這些東西好不好?

文章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576集2014/01/10


戒律裡頭根之根

『勿犯道禁』,「道禁者,望西云」,望西是日本的淨宗大德,在他《無量壽經》註解裡頭說,「為佛道故」,為成佛道這個緣故,「制禁諸惡,謂之道禁」,這個道禁就是戒律。「戒為無上菩提本」,無論是宗門教下、大乘小乘、顯教密教,都是以戒律為根本。戒律裡頭根之根,根本的根本,就是淨業三福上所說的三條。

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第一條。第一條,人天福,做人都沒做好,怎麼能成佛?要成佛,先把人做好,人做好之後才能學佛。經典上我們常常看到「善男子、善女人」,善的條件是什麼?就是具足三皈五戒十善,這最基礎的。不具足這個條件,不能稱為善男子善女人。

那我們今天這個四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我們落實在《弟子規》,真正把它做到,變成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對父母的孝敬,對老師的尊重,尊師重道,根之根;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慈心不殺,落實在道家的《感應篇》,《太上感應篇》;十善業道是佛經典裡頭《十善業道經》。

我們將《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道經》,做為儒釋道三個根,三個根本,要學,得從這三個根上下手。這三個根要是做不到,像種樹一樣,沒根,這個樹長不大,不會成就,這個根太重要了!

文章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576集2014/01/10


永遠以善意待人

凡夫欲望沒有止境,這是煩惱罪惡苦報的根源。我們要把它放棄。人家問我:法師,你還有什麼欲望?我沒有。你還有什麼打算?沒有。還有什麼想法?沒有。我的欲望、想法都在這一部經典上。我學佛六十三年,講經五十六年,你看我每天歡歡喜喜,笑咪咪的,法喜充滿,這個法喜是從哪裡來的?從經典教訓當中得來的。

佛在經中教我們做的,努力把它做到;教我們要放下、不可以做的,我們就把它放下得乾乾淨淨。看一切人都是佛菩薩,佛在經上教導我們,「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我們要相信。可是相信很難,眾生都在作惡,怎麼是佛?告訴你,糊塗佛,他是真佛不是假佛,一時糊塗,做了一些不善的事情。會看的人,不見得是不善,不會看的人以為是不善。

會看的人,我還感恩他,為什麼?示現種種不善,叫我們趕快離開娑婆世界,趕快離開六道輪迴,趕快往生極樂世界,這怎麼是不善?他要不這麼表演,我們覺得這個世界還很可愛,還不想到極樂世界去,他這麼一做的時候,叫我們趕快去。那裡比我們這裡好,生活環境也好,居住環境也好,學習環境也好,沒有一樣不好。所以善跟不善沒有絕對的標準,就看你怎麼看法,八面玲瓏,你看哪一面。

佛菩薩教我們都看感恩的這一面,我們永遠以善意待人。他毀謗我,我感恩他,他障礙我,我感恩他,他陷害我,我也感恩他,為什麼?替我消業障。無量劫來到今生,生生世世,哪有不造惡業的道理?善惡都要報,天堂上是善的果報,地獄是惡的果報。

既然造了業了,哪有不受果報的道理?像唐太宗所說的,他在地獄出來,人家問他:你是個好皇帝,怎麼也會墮地獄?他怎麼答覆的?好皇帝造了地獄罪業,能不受果報嗎?他說哪有這種道理?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善有善果,惡有惡報,業因果報,絲毫不爽。

佛說的,菩薩說的,上帝說的,真主說的,都這麼說法,你去讀經,古聖先賢都承認。孔子作《繫辭傳》,註解《易經》,裡面都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有災禍。這是什麼?現在科學裡頭所說的,自然的規律,自然的法則,說得好。

文章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575集2014/01/09


八關齋戒

八關齋戒有儀規,自己也可以在佛菩薩形像前受持,不必每天請法師來主持儀式。八關齋戒的期限是一天,如果第二天要再繼續受持,還要再做這個儀式,也就是天天持,天天要做儀式,因為它的效果只有一天。

八關齋戒最重要的是「齋」,齋一定要做得清淨,才能幫助你得清淨心。在形式上,齋要過午不食,也就是日中以後就不食。但每天日中的時間不同,每天是相差四秒鐘,所以你要持八關齋戒,最好參考天文日曆,裡面註得很清楚。

通常十一點到十一點半是肯定不過中,過中之後只能喝水,一直到第二天早晨才能吃東西。凡是有沉澱的東西,喝了之後統統是破齋。經戒告訴我們,蜂蜜、糖水不會沉澱,可以食用。這要慢慢練習,心清淨了,需要的飲食自然就少,感覺就不困難。所以,持八關齋戒,心地要非常清淨,若受持時有煩躁就錯了,那也只是形式,沒有實質的內容。21-90-76


如何彌補過去生中修積的善根、福德之不足?

如何彌補過去生中修積的善根、福德之不足?讀經、聽教。古代讀書人常說:「三天不讀聖賢書,面目全非」,這就是說三天不接受聖賢人教誨,煩惱習氣都起現行,這就退轉了。學佛者三天不讀經、不聽經,煩惱習氣決定起現行,可見讀經、聽經之重要。20-14-0323


修真正功夫

真正功夫要在逆緣當中修,在順境決定沒有貪愛、留戀,在惡境決定沒有絲毫瞋恚,永遠保持平常心。平常心是道,心地平靜絕不起波浪,稱作「平常心」。我們總結佛的教誨:「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不管在任何環境,不管面對任何人,這個心永遠不變,你的修行境界一定會顯著的提高,月月境界不同,而且法喜充滿。21-90-68


拜佛

我們的真誠恭敬心發不出來,有一個方法可以幫助你發出來,就是拜佛。你每天能拜三千拜,我相信三個月你的真誠心就出現,為什麼?真的轉了。拜佛是懺除業障最殊勝的方法,因為這個時候你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你沒有雜念。一心頂禮,懺除宿世今生所有的罪障,統統懺除。你搞別的,心裡頭還有雜念,念佛心裡有雜念,誦經有雜念,聽法也有雜念,一天三千拜可以把你雜念拜掉。

文摘恭錄自—淨土大經科註(第二四五集)


福享盡剩下什麼?剩下是罪

「如是虛妄分別,不求生淨土。不知修善之福」,世間人造的惡,善也是惡。為什麼說善也是惡?善是有條件的,滿足他的欲望,他才幹,於他的欲望有損害,他不幹,這個善是偽善,善是加強你的惡,錯了。

「雖得生天,但天壽盡後,仍復輪轉」,這兩句要記住,天上壽命長,再長,享得盡的,享盡了怎麼辦?享盡了,上不去了。為什麼?福享盡了。福享盡剩下什麼?剩下是罪,罪孽就冒出頭來了,那就要往下墮落了。這叫六道輪迴。這是這一類的世間人。

文章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599集2014/01/25


真正懺悔是後不再造

我們學佛的人有早晚課,早課是什麼意思?是提醒自己接受佛陀的教誨,希望今天能把佛陀教誨都能做到,提醒自己。晚課是反省,我今天做到多少,有沒有犯過錯。犯過錯要懺悔,後不再造,這是真懺悔。佛前懺悔了,明天再幹,這個不可以的,這是假的,這不是真的。真正懺悔是後不再造,這才能積集善根。

菩薩行門裡頭,就是修行的綱領,一般講六條,我們前面學過了,六波羅蜜,叫六度,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智慧,這是菩薩修行。修行這兩個字要搞清楚,行是行為,包括思想,起心動念是心的行為,就是念頭的行為,言語,口的行為,身體動作是身的行為,行為再多不出這三大類,身口意。行為錯誤了,行為不善,把它修正過來叫做修行,修行是修正錯誤的行為,得搞清楚。

文章恭錄—二零一二淨土大經科註02-040-0451


不能持戒,不能吃苦,不可能超越六道輪迴

我們現在說話,前年,河南南陽這一帶來佛寺的,一位一百一十二歲海賢法師,這在大陸上都知道,一百一十二歲,在近代年歲最高的一位,這個人怎麼樣?不認識字,沒念過書,出生在佛教家庭,父母都學佛,很有善根。二十出頭就發心出家了,師父只教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沒有學過經教,一生都是住在小廟,就是一句佛號。

看他的樣子,他確實非常像一個農民,每天在稻田裡面工作,因為小廟都在鄉下,鄉下荒地很多,他開墾,他種糧食,種蔬菜,自給自足,九十年如一日,沒有改變。一生沒有做過經懺佛事,沒有做過法會,他只知道自己天天做苦工,不妨礙念這句佛號,做工作佛號不間斷。

這一句佛號他念了九十年,一百一十二歲往生,預知時至,往生的前一天還在田裡頭幹活,到天黑了,有一些人看老人家年歲太大了,還在這麼辛苦幹活,請他休息吧,他告訴別人,明天我就不幹了。別人聽了也沒有會到這個意思,這意思是雙關語,他明天走了,他往生了,真的不幹,放下了。

多自在!一生沒有人照顧他,自己照顧自己,他一天吃一餐飯,自己燒飯。告訴別人,一生吃的是苦,穿的是補,穿的衣服都是補丁。告訴人,他一生是以戒為師,以苦為師。人家問他身體為什麼那麼好?你怎麼保養的?持戒,告訴人持戒,吃苦。我看到他的一生行誼,非常佩服!我認為這是我們末法,釋迦牟尼佛往後末法九千年,修行,證果,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證果,最好的榜樣。

這兩句話是釋迦牟尼佛涅槃之前所說的,阿難尊者啟請的,佛在世我們依佛為師,佛不在世我們依誰為老師?佛說了這兩句話,「以戒為師,以苦為師」。一個修行人真正想出離六道輪迴,不能持戒,不能吃苦,你做不到,你不可能超越六道輪迴。六道輪迴不是那麼容易出去的,只要有絲毫留戀,有絲毫分別執著就去不了,一定要徹底放下。

現在這個時代善知識沒有了,找不到了,像海賢這樣的人,大善知識!但是他活在世間你看不出,你不知道他是善知識,你認為他很愚痴,他什麼都不知道,除一句佛號之外他什麼都不會。真善知識就是這個樣子。

我在年輕時候跟李炳南老居士學經教,老師就給我講過幾次,告訴我,有些寺廟裡頭,會看到這些鄉下念佛人,阿公阿婆,他什麼都不知道,就知道念一句阿彌陀佛。但是你細心觀察,他非常慈祥,慈悲。你跟他說什麼話,他會跟你點頭,跟你笑,他就是一句阿彌陀佛,除一句阿彌陀佛之外,好像他什麼話都不會講,就會講這一句話。

李老師說這種人決定不能夠輕慢,他說他們念佛是決定能往生,而且品位會很高,為什麼?《無量壽經》上所說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他是不折不扣的做到了。他說我們這些人不如他。李老師自己說,他說我很想學他們,學不像。這是真的,不是假的。這些人裡頭有沒有一心不亂的?肯定有。有沒有得三昧的?肯定有。他們不現神通,他們不要名聞利養,就做一個老老實實這個樣子給你看。你要想成佛,你要想往生,你要想得三昧,就用他這個方法。

文章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638集2014/02/28


人消耗量最大的是胡思亂想

這裡頭,我在學習當中得出一個道理。這個道理我跟李老師報告,得到他的印證。那是我日中一食第八個月,我才告訴他。我說我學習老師這個日中一食很簡單,省好多事,多出好多時間出來,真是好事情,我跟老師講我學了八個月了。八個月?怎麼樣?感覺怎麼樣?很正常。他桌子一拍,永遠堅持下去。

生活簡單,需要東西少,一生不求人,人到無求品自高。我開銷少,在台中那段時期,台灣錢,一個月生活費用九十塊錢。還是比不上老師,老師吃得比我更少,他一餐比我吃得更少。他一個月生活費用六十塊錢,那個時候的美金跟台幣,是一比三十多,大概三十五、六的樣子,老師一個月的生活費用,台灣錢只要六十塊錢,美金不到兩塊。但是我的生活費用要九十塊錢,美金不到三塊,你說生活多容易。

習慣養成了,我得到的結論是,飲食是能量的補充,能量的消耗,應該是百分之九十以上,消耗在妄念上,妄念少的人消耗量少,補充就不需要很多,所以每一天有這一點點補充足夠了。老和尚一天吃一餐,他什麼念頭都沒有,從早到晚就一句阿彌陀佛,夠不夠?夠。

佛在經上告訴我們,阿羅漢心清淨,他得定了,他有相當深的定功,禪定當中能量一絲毫都不消耗,所以他一個星期補充一次就夠了,一個星期吃一餐。辟支佛的定功更深,兩個星期吃一餐,就是半個月。老師給我證明正確的,對的。

人消耗量最大的是胡思亂想,妄念愈多消耗就愈多,三餐飯還要吃點心,他消耗多,他要不補充人就生病。所以日中一食也不是隨便可以學的,消耗量太多了一餐不夠。真正要學日中一食,先要心地清淨,妄想、雜念放下這就行了,妄想、雜念多的人決定不可以。

文章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633集2014/02/24


順逆境緣當中保住清淨平等覺

我們在學佛這一生當中,境遇不相同,有時候順境、善緣,有時候逆境、惡緣。這些全是佛菩薩安排的,來考驗我們,看看你能不能通過。能通過大幅度向上提升,不能通過就墮落了。所以明白這個道理,了解事實真相,我們這一生就能活得很幸福、很快樂,順境、善緣沒有貪戀,逆境、惡緣沒有怨恨,心平氣和,知道佛菩薩在考我們。

經教是不錯,學得不錯,實際生活當中能不能產生效果?也就是說,境緣當中能不能保住清淨平等覺,這個重要。順境、善緣,緣是人事,人事方面樣樣都好,樣樣都順利,有沒有貪戀?有沒有情執?在裡面考考你。有貪戀,有情執,你的清淨心沒有了,平等心沒有了。

逆境一切都是反方向的,苦不堪言,惡緣,外面人事環境都是找麻煩的,都是毀謗的,都是陷害你的,這個日子怎麼過?還是一句彌陀念到底,外面境緣不放在心上,沒事,沒有怨恨,沒有報復,反而能生感恩的心。感什麼恩?謝謝他成就我,幫助我境界提升。沒有這個境緣,我們自己不曉得自己功夫到什麼程度,沒人考不知道,以為我通過了,境界一現前不行了。所以日常生活是考驗,順境、逆境是考驗你,善緣、惡緣也是在考驗你。

真正考驗在境界裡頭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你就成佛了,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是菩薩,有起心動念有分別沒有執著這是阿羅漢。日常生活當中你是在哪個等級?心,清淨心、平等心、覺心,這是三個等級。清淨心裡頭沒有染污阿羅漢,平等心裡面沒有分別是菩薩,最後一個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那是佛。經題上把這三個級別都擺出來了。

文章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632集2014/02/24


戒律必須要遵守

戒律必須要遵守。從哪裡開始?從五戒十善開始。不犯威儀,威儀叫規矩,戒律裡面說威儀的地方很多,也就是說坐有坐的樣子,站有站的樣子,臥有臥的樣子,行住坐臥都有規矩的。這些規矩形於外,裡面沒有外面就不會形成,裡面心是覺正凈,顯在外面的就是戒定慧。在我們這個經題上,內裡面是清淨平等覺,就是戒定慧,戒是清淨,平等是定,覺就是慧。裡面充滿了戒定慧,外面威儀就具足了,自然具足了,不犯威儀,讓人家看到對你生起恭敬心,仰慕的心。

文章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631集2014/02/23


三皈是修行最高的指導原則

受持三皈就是拜老師,我們俗話說拜師,我們拜佛做老師,佛不在了,佛留下來的經典就是佛的言教,我們依照這個修行,就是法是老師,依照佛的經教修行的人是我們的老師,他是我們的榜樣,就是出家人。佛陀在世是以佛為主,佛不在世了以經為主,三寶當中以法寶為主。出家人必須要依照經典的理論、方法、境界去修行。

修行,修正錯誤的行為,修正錯誤的思想,從這下手。思想正了,行為就正了。思想從起心動念處下手。淨土宗的修行方法,落實在一句阿彌陀佛,一向專念阿彌陀佛,一個方向,一個目標,沒有第二個,這就是淨土宗的正知正見。所以要受持三皈,三皈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用佛、法、僧做代表。

佛陀當年在世如是說,可是佛滅度之後,這個法往下傳愈傳愈訛,慢慢的就變質了。大家把佛、法、僧這三個意思,完全做實在形像上,佛在哪裡?泥塑木雕的叫佛,皈依佛就皈依這些佛,這個錯了,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所以這個一定要知道,因此大乘教裡頭,皈依講得很詳細,要皈依自性三寶。那麼佛像、經書、出家人,這叫住世三寶。

這三寶有沒有作用?有作用,你看到它提醒自己,看到佛像提醒自性覺,看到經書就提醒自己自性正,法叫正知正見,看到出家人提醒自己自性清淨,這就有作用了。如果沒有這個形相,常常會忘掉了,忘掉怎麼?自性迷了,自性邪了,自性被染污了。所以三寶起這個作用,這是三寶住世的功德,對誰起作用?對一個通達佛法的人起作用。

如果對佛連經教都沒有學過,對他不起作用。不起作用,會起副作用,那就是迷信。迷是錯誤的,迷信的人多佛法就衰了,會造成負面的影響。所以三皈是最高的指導原則,我們修什麼?修自性覺、自性正、自性清淨,覺、正、淨三個字,自性的覺、正、淨,它本來是覺。要在這個上下真功夫。

文章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631集2014/02/23


學佛從哪裡學起?從孝養父母學起

《觀經》勸修三福,淨宗三個根,「經云: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我們真的要想往生極樂世界,這個很重要,應當要修三福。不從這裡開始,往生極樂世界沒把握。理上講萬修萬人去,事上亦如是。學佛從哪裡學起?從孝養父母學起。

對父母都不孝,你對老師就不會尊重,對人不會有恭敬心。這是怎麼回事情?這叫煩惱現前,煩惱障礙你往生,往生心要清淨,你的心不清淨,它障礙在此地。所以你愈想愈有道理,是真的,不是假的。怎麼樣孝順父母?佛經上講得很多,散在一切經文裡頭。你必須要讀很多經文,你才能夠知道。

儒家有個方便法,教小朋友的《弟子規》,很簡單,一千零八十個字,一百一十三樁事情,你真正能做到了,變成自己日常的生活、思想、言行,淨業三福第一條你就做到了,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所以它的根是孝,奉事師長是敬,這是恭敬,孝跟敬,是諸佛菩薩他能夠修成妙覺果位,他的大根大本就這兩個字。不從這兩個字上紮根,成就很困難。

有人修一輩子不能成就,生生世世修無量劫都不能成就,什麼原因?根上沒有紮穩。所以學佛的人必須要學《弟子規》。《弟子規》沒有做到,往生沒有把握。《弟子規》就是教我們孝親尊師。真學好了,對一切人都是用孝、用敬來待人接物,為什麼?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一切眾生跟我是一體。

文章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631集2014/02/23


要隨順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之所行

『如來所行,亦應隨行』,這是表正助雙修。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第八句,「常隨佛學」,這就是如來所行。菩薩應該隨順如來之行而行,要隨順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之所行,這真正是常隨佛學。怎麼個行法?下面教給我們,「便一其心,選擇所欲,結得大願」,完全跟阿彌陀佛在因地上所修的,一個樣子,一個模式。一心一意,便一其心,沒有雜念,沒有妄想,用心專一。

選擇所欲,我們今天選擇的欲望,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我們只有這一個欲望,其他的欲望全沒有。在這個世間,再大的好事都是隨緣,沒有絲毫勉強,為什麼?勉強就生煩惱,就錯了。一切緣成就,我們應該要做;有絲毫的勉強,我們就不做。做是為苦難眾生,我們自己很辛苦、辛勞;不做,我們專一念佛,早一天往生淨土,功德圓滿成就了。

「住真實慧,勇猛精進」,勇猛精進是說一時一刻都不放鬆,做什麼?念佛。口裡沒有佛號沒關係,心上有就行,心上不能間斷,口念累了可以不念。年老的人體力衰了,多半用金剛持,不累。金剛持口動,南無阿彌陀佛,口動,沒有聲音。其實有聲音,他自己能聽見,外面人聽不見。

「一向專志,莊嚴妙土」,用什麼莊嚴?信願持名莊嚴極樂世界,不念佛那就沒法子莊嚴。

文章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630集2014/02/22


怎樣用淨土法門普利眾生

「當知普利之道,首在當令是法,久住不滅」。普是普遍,利是利益。這個法門,可以說它對於遍法界虛空界一切有情眾生,真正是包括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十法界,可以說上從等覺菩薩,下至無間地獄,一切有情眾生,如果遇到沒有一個不得度的,沒有一個不快速成佛的。

那我們要怎樣用這個佛法自利利他,達到普利?佛在此地告訴我們,最重要的就是『當令是法,久住不滅』。這部經信願持名的方法久住不滅,首先我們自己要信受奉行,要信願持名,真做到才行,做出榜樣出來給別人看,讓別人對這個法門生起決定的信心,發起求生的大願,護法久住,他就做到了。

文章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628集2014/02/21


菩薩在哪裡修?

別的事情好,好事很多,沒有往生這樁事情重要。好事隨緣做,做了就不要放在心上,心上要有佛號,不能有好事,不能有善事。一定要記住,這些好事、善事是六道裡面的三善道,不善的念頭是六道裡頭的三惡道。

六道凡夫天天造的是輪迴業,我們的輪迴業已經成為習慣,堅固的習氣,嚴重的習氣,它障礙我們往生,讓我們來生還是搞六道輪迴,不能不知道,不知道就錯了。順境、善緣不能有貪愛心,這個心生起來就是造六道輪迴業,天天造六道輪迴業,自己不知道。

逆境、惡緣不起瞋恚,沒有報復,要放下,當作沒有這樁事情,它不干擾我們的道心,這就好。惡緣、逆境,如果愈想愈生氣、愈想愈不服,這個麻煩就大了,為什麼?這些念頭是跟三惡道相應,將來來生後世遇到冤親債主,冤冤相報沒完沒了,一世比一世痛苦,那你就全錯了。

佛教我們普度眾生,普利之道就要像忍辱仙人對歌利王的心態,沒有怨恨,不起惡念,而且還發願,我將來成佛第一個度你。我們有沒有這種心量?有沒有這樣的慈悲?有沒有這麼高的覺悟?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讀《金剛經》上這一段經文,要能作如是想,我們就真正得到經典的利益,否則的話這經白讀了。順境喜歡,逆境就生氣,這怎麼行?這些毛病、習氣一定要改,決定不能有。在什麼地方改?一切時一切處。你六根所接觸的境界,不外乎這兩大類,一個是順你心的,稱心如意的,一個是你非常不喜歡的。

這個地方就是菩薩修行之處,菩薩學處,菩薩在哪裡修?就在人事環境、物質環境,就在這裡修。把那個歡喜的心放下,把怨恨、不善的念頭也要放下,永遠保持清淨心、平等心,覺就是智慧心,清淨平等是真心,染污、不平是妄心,染污、不平是六道心,製造六道輪迴的,清淨、平等是到西方極樂世界作佛的,總要搞清楚,總得要搞明白。

文章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628集2014/02/21


佛說的法要把它變成我們生活

佛說的法自己要領悟,真正明瞭之後要落實,要把它變成我們生活,變成工作,變成處事待人接物,讓你念念生智慧,行行,每一天的行動,都是斷惡修善,積功累德。這個生活多美好,這才叫人生最高的享受。

每一天不但不造業,天天增長福慧,天天斷惡修善,天天積功累德,這日子過得非常豐足,這多快樂。這一生不斷的提升,來生的福報不可思議。對佛法不要執著,佛法是活活潑潑的,不是死呆板的東西。真正明白之後,佛所說的一切不是說它是法,也不能說它不是法,叫非法非非法。

文章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626集2014/02/18


佛法難遇要珍惜

如來的正法,即使在現在這個時代,你想遇到很難。若不是過去生中,生生世世種下善根,這一生當中沒有機會能遇到,遇到也不相信。現在有很多人,誤會佛教是迷信,佛教是宗教,佛教是多神教,佛教是低級宗教,遇到一笑了之。

他阿賴耶識也種了善根,這個善根是負面的,必須把負面轉成正面,他得真利益,他要轉不過來,佛法真實的利益他得不到,他要受很多苦難,要多生多劫才能覺悟。這我們從因果定律裡面,可以清清楚楚的明瞭。已經有善根、福德、因緣的人,要特別珍惜。佛法是真難遇。

文章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626集2014/02/18


希望自己居住的境界環境好,一定要懂得修善

「界智力」。這是知道種種界,「於世間眾生種種境界不同」,這是什麼?業報不一樣。我們希望自己居住的境界環境好,一定要懂得修善。前面第一條講的善惡果報,修善決定得善果,造惡決定得惡報。不僅是一生,生生世世,所感受的果報都是自己業力造成的,與任何人都不相干。這個道理一定要懂,你才有辦法改善你的環境。縱然是逆境惡緣,你不會怨天尤人,你改善環境會很快就兌現了。

如果有怨恨在心上,轉不過來了,那受苦的時間很長。所以佛有這種能力,知道一切眾生種種境界。後頭有一句「如實普知」,普是普遍,沒有一樣不知道,所知道的跟他業因果報完全明瞭,絲毫沒有差錯,他造的是什麼業,現在受什麼樣的果報。

文章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624集2014/02/17


冤家宜解不宜結

「狐疑不信者」,經上說的是從三惡道來的,三惡道是餓鬼、地獄、畜生,為什麼?宿世造的罪業,受的苦報還沒有受完,得度的機緣還沒到,所以他不能相信,他不能接受。能夠相信,能夠接受,緣成熟了,那是什麼?業障、苦報快要盡了。

人不能造惡業。但是今天這個社會,六根接觸的境界,時時刻刻在引發你造業,讓你衝動,讓你感到不平,讓你感到受委屈,讓你生起怨恨,甚至於生起報復,這都是環境促成你造業,造業後面是三惡道的果報,太可怕了!我們如果不幸遭遇到了,這個境界現前怎麼辦?一定要想到,如果我被這個逆境惡緣影響了,我將來要墮三惡道。

想到惡道苦、惡道可怕,那怎麼辦?忍受,叫忍辱波羅蜜,不能忍也要忍。對於給我困難的人不要計較。為什麼?要是放在心上計較,會引發將來冤冤相報。你這一生這樣對我,來生遇到了,我一定對你更難看,讓你受的苦、受的災難比我還要嚴重,為什麼?報復。

來生我報復他,再來生他又報復我。這麼一來,所謂冤冤相報生生世世沒完沒了。苦不是一方面,雙方都苦。雙方造業,雙方受報,苦不堪言,這又何必呢?所以真正聰明人、有智慧的人,不放在心上就了了。

懂得冤冤相報的道理跟事實真相,我們受的委屈應該怎麼想法?我前世這樣對他的,這一世遇到了他這樣來報復我,那不就消了嗎?我不再怨恨他,這個結就解開了,來生遇到是好朋友,不是冤家對頭。這就是古大德教我們,冤家宜解不宜結,怨恨要化解,不能再結。

無論是過去生生世世的怨,或者是今生偶然不小心結的怨,統統要化解,決定不能叫它延續。延續到後世,延續到子孫,延續到自己,麻煩太大了。所以輪迴不好玩,這真的不是假的,很容易迷惑。

這一生遇到佛法無比的幸運,所有一切善緣、惡緣我統統放下,我往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到極樂世界成佛之後,這個世間的緣很深,我有智慧,有神通,有能力,我再回來幫助大家,這就對了。從極樂世界回來的人,沒有一個是迷惑顛倒的,個個都有大智慧,大德、大能、大神通。

文章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623集2014/02/17


接受老師的教誨一定要依教奉行

「是故《圓覺經普覺品》普勸曰:末世眾生欲修行者,應當盡命供事善友,事善知識。且恭敬善知識者,首在如教奉行,此亦甚難」,善知識對你要求的什麼?他所講的你有沒有做到?你要是做不到就難了,所以經上有這樣一句,『聞法能行,此亦為難』。

「善知識」真的「難遇難識」,不容易遇到,遇到彼此認識也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學生認識老師,老師認識學生。這個學生可不可教、能不能傳,老師會看到,學生對老師有信心,沒有懷疑。如果老師教的,對他有懷疑,有成見,那就真難了!這個老師無法教你。

所以「倘於彼善知識所示,不能信受奉行,則良醫束手。如是則遇同未遇」。接受老師的教誨一定要依教奉行,不能依教奉行,遇到等於沒有遇到,他再好也無法幫你忙。一定要聽話,一定要依教奉行,老師對學生的要求。

文章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621集2014/02/15


佛法用內功

佛法用內功,不向外,那就是禪定,就是放下。為什麼要放下?因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放下就妨礙你見性,它障礙你,放下了障礙就沒有了。所以,放下見思煩惱證阿羅漢果,放下塵沙煩惱就證得菩薩,放下起心動念就成佛了,與認識字不認識字沒關係,與學不學也沒關係,這是回歸自性。自性從來沒有離開我們,就在當下,為什麼見不到?有這三種障礙,三種障礙除掉了就見到了。

文章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620集2014/02/15


修行是去其障礙而已

「欲求善知識,首須求具正知見之人」,這個很重要,他的知見正,他有智慧,他能把經典的義趣講清楚、講明白。「何謂正知見」?什麼叫正知見,念老自己不說話,舉宗密法師*的著作《圓覺大疏》,這是《圓覺經》的註解,這個面他說,「善達覺性」,達是通達,關鍵是善字,「不因修生。抉擇無疑,名正知見」,善是善巧,善達覺性就是明心見性,就是大徹大悟。

明心見性,大徹大悟,不因修生,這句話意思很深,不是因為修行而生的,為什麼?覺性是自己本有的,修行是去其障礙而已,不是因為去障礙而生的,是本有的,這個道理要懂。我們自性,惠能大師說得很好,自性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這個具足,具足無量智慧、無量功德、無量德能、無量相好,具足一切萬法,它本來具足的,不是修生的。

我們修正錯誤的思想、見解、行為,這個錯誤的思想、見解、行為是障礙,障礙我們的覺性,我們把這些障礙清除掉了,覺性裡面的智慧德相統統現出來了。所以它不是因修而生的,是因為修而恢復了,是這個意思。抉擇無疑,我們的選擇沒有絲毫疑惑,這叫正知見。

*宗密法師是華嚴宗第五代的祖師,第四代是清涼法師,他是清涼的學生。

文章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620集2014/02/15


學佛首先要具備的條件

我們要學佛,首先要具備學佛的條件,然後要知道學佛這條道路怎麼走法,自己本身的條件,前面說過的老實聽話真幹。那佛門通途,這條道路就是戒定慧三學,因戒得定,因定開慧。

古人教給我們的方法,那就是戒律,譬如教你讀經,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這都是規矩,就是戒律,你不遵守這個,你學不成功。要放下煩惱習氣,修什麼?修清淨心修平等心,無論用什麼方法都可以。

無盡藏比丘尼用讀經,一門深入《涅槃經》,最後大徹大悟;法達禪師就一部《法華經》,用讀經的方法。讀經不是講裡頭的意思,用讀經的方法修定,讀書千遍這是定。把妄想念掉了,把雜念念掉了,把是非人我念掉了,清淨心出現了,平等心出現了,那就開悟了,開悟就是自見。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8集2014/03/21


供養是用平等心修

「廣修供養」,供養是用平等心修,沒有高下,平等的。一切眾生都是佛,我們用什麼樣的心態供養佛菩薩,就用什麼樣的心態供養一切眾生。代表佛菩薩的就是父母跟老師,他們做代表,所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做代表。

要把奉事師長跟孝養父母那個供養,供養一切眾生,也就是我們講對人對事對物,這是普賢行,不是一般菩薩所修的,法身菩薩所修的。往生到極樂世界,生到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都是修普賢行,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加持你的,你自自然然就明白了,自自然然就做到了。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7集2014/03/20


決定後不再造這叫真懺悔

「懺悔業障」,怎麼懺悔法?舞台上表演痛哭流涕,也感動台下的觀眾,算不算懺悔?不一定。章嘉大師教給我,懺悔業障要用真誠心恭敬心,決定後不再造這叫真懺悔。大師說,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實質就是後不再造,這叫真懺悔。

孔子所說的不貳過,過失只有一次,下一次決定不會有同樣的過失,誰做到了?孔子讚歎顏回做到了,顏回這個人過失只有一次,他知道是過失,下一次不會再犯。儒沒有求出離三界,人家也能做到,何況大乘,何況是極樂世界。

今天懺悔,明天又犯了,犯了再懺悔,這不行。為什麼會有這個現象?用妄心,追到究竟處,真妄兩個字。我們無始劫以來,一念不覺迷失了自性,變成六道凡夫,在六道裡頭輪迴不知道多少次,這無量劫。

無量劫阿賴耶裡面含藏的習氣種子,善少惡多,所以這善保不住,遇到緣它就起現行,惡的力量太強大了。也正是為這個原因,阿彌陀佛建立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的好處,把所有一切惡的緣統統斷掉,裡頭沒有。

所以到極樂世界,你所看的盡善盡美,你不會有惡念產生。也就是說,阿賴耶裡頭諸多不善的種子,在極樂世界沒有這個緣把它引發起來,極樂世界好就好在這裡。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7集2014/03/20


念佛人所念的功德都從口裡流出去了

《無量壽經》講得更清楚,因為它經文長,在善護三業,第八品裡講的,我們看到一個與一般大乘經不一樣的排列,大乘經教裡頭,佛說三業都是講身、口、意,本經佛所說的,他所講的是口、身、意,把口業提在第一。

這個有特別的意思,口業最容易犯,所以口業有四條,你看身三條,意三條,口四條,最容易犯的。學佛的人,念佛的人,所念的功德都從口裡流出去了。

不能包容,不能容忍,喜歡批評,所以念一輩子佛不能往生。海賢老和尚一生,九十二年念佛,他是累積沒有流失掉。這個功德多大!我們是一面念一面丟掉了,造口業。

所以佛把它列在第一,特別告誡念佛人,因為這是特別快速通道,快速成佛通道,這個十善業比什麼都重要!「善護口業,不譏他過」,也就是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要守住!

為什麼會造業?當然意業是主,你起心動念不善,意業是貪瞋痴,自私自利,貪瞋痴慢疑五毒具足,起心動念很容易很自然的都想到損人利己,這就壞了,這就造三惡道的業。

自己不曉得,有意無意天天在造,功德累積不住,念佛的時間少,造業的時間長,念佛的力量薄弱,造惡的力量渾厚,你怎麼能離開三途?說得不好聽的話,你怎麼能離開地獄?全都造的地獄業。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6集2014/03/16


要把最難放下的擺在首先

我們完全靠阿彌陀佛,真靠得住,要相信不能懷疑。你稍稍有一點懷疑,最後往生就變成障礙,去不了了。絕對相信,不能有絲毫懷疑。淨土第一個條件就是信,第二個是願,第三個是持名念佛。信願尤其重要,有信有願決定往生。往生到極樂世界品位高下,是念佛功夫的淺深,不是多少。

功夫在什麼地方看?就是你放下多少,功夫在看放下,你放下得愈多,功夫就愈深;放下得愈少,功夫就淺。要把最難放下的擺在首先。在一般人講情執最難放下。財物、地位、榮耀,哪一種你最喜歡的,你就在它那裡下手,最難捨的都捨了其他就容易。不放下,虧吃大了,受害的是自己,不是別人。

我看到海賢老和尚,我有很高的警覺心,要向他學習,學他什麼?徹底放下,有等於沒有。資生之具,就是生活必須要用的東西,愈少愈好。出家人三衣一缽,那是在印度,在熱帶,一年到頭,三件衣足夠了,所以出家人生活簡單,什麼也沒有,樹下一宿,日中一食。資生之具多了就是累贅,這家業太大了放不下。一定要曉得,是假的不是真的。

《楞伽經》裡頭講得好,我們整個這個宇宙,到底怎麼回事情,佛在經上講的,這些東西統統是「自心現量」,你看一句話講盡了,是我們自己心裡變現的現象,就是一切法從心想生。心這麼複雜,這麼麻煩,沒有關係,全是假的,不是真的。

知道事實真相,自然就不放在心上了,有等於沒有。我有的別人拿去用去了,無論用什麼方法拿去了,我什麼態度?本來沒有,本來不是我的,不就沒事了嗎?心平氣和,快快樂樂。我的我還常常念著,這就錯了,這念什麼?念輪迴,念六道,念迷惑顛倒。要學放得下,放得下之後自然你就看得破,智慧現前了。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5集2014/03/15


首先要放下這是我的、那是你的、那是他的

想到佛一定想到自己,為什麼?自己跟佛是一不是二,他已經覺悟了,他放下了,我還沒放下,我還沒覺悟,今天他表演,為我們示現一條回歸自性的道路,成佛的道路,我們要願意走這個路,依照他這個樣子,依教奉行這一生當中決定成就,不要等來生。

首先要放下這是我的、那是你的、那是他的,這個觀念不好,這個觀念去不了,跟極樂世界不相應。你看海賢告訴別人,念阿彌陀佛,這個世界什麼都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

永嘉大師講,「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我們要覺,不要再作夢了,在這夢裡醒過來了,看到老和尚那個樣子,我們醒過來了,不要了。

我修行為什麼不能像他那個樣子?我這個也要、那個也要,這個也想、那個也想,就壞在這裡。他的高明處,什麼都不想,什麼都不要,一切隨緣,有緣是利益眾生的做,表法;沒有緣不做,不去攀緣,這個好。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5集2014/03/15


學佛一定要依佛所說的

「又契機者,亦寓契合時機之義。如來垂慈,獨留此經於諸經滅盡之最後百年,正表此經能契於當前及未來之社會也」,佛法決定是契理契機,理是真理,如果不契理,那是魔說,不是佛說的。理就是事實真相,諸法實相,法身菩薩證得,雖證得不圓滿,到如來這才真正圓滿。

所以我們學佛一定要依佛所說的,這個是第一個條件。佛所說的是佛的境界,是佛的正知正見,有時候跟我們的想法看法不一樣,這個時候我們要知道,我們的想法看法錯了,佛是絕對正確的,要把自己的想法看法放下,採用佛的正知正見,這叫學佛。我們跟佛想的不一樣,要依自己的知見,不依佛的教誨,這叫自作孽,決定不能怪佛菩薩。

所以信比什麼都重要!蕅益大師講六個信,第一個是信自己,信自己信什麼?不是信我們的知見,是佛告訴我們,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我們要有自信,本來是佛。六祖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個萬法是全宇宙,整個宇宙從哪裡來的?從我們起心動念來的。不起心不動念我們就是佛,本來是佛,起心動念就變成凡夫,為什麼?起心動念是迷了,不起心不動念是覺,覺而不迷。

我們要相信這個事實真相,佛就能幫助我們回歸自性,佛能夠幫助我們回頭是岸。我們沒有這個自信心,那就沒有成佛的因。佛教導我們,幫助我們回頭,這是緣。因是自己本有,緣是佛菩薩,有因有緣果報就現前,這個果報就是成佛。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4集2014/03/11


學佛菩薩對一切苦難眾生時時刻刻伸出援手

「依慈悲門,拔一切眾生苦,遠離無安眾生心故」,什麼是佛法?祖師大德的回應是「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正好這個地方慈悲方便都有了。慈悲是愛心,世間宗教很多,我接觸的十幾個宗教,讀他們的經典,沒有一個宗教不說愛,所以我們總結,我用四個字,「仁慈博愛」,每一個宗教都包含在其中。

那宗教可不可以團結?可以,團結在哪裡?團結在仁慈博愛。這個裡面我們必須要知道,神的愛,《新舊約》裡頭,神愛世人,上帝愛世人;伊斯蘭教《古蘭經》裡頭,真主確實是仁慈的。

佛法講的是大慈大悲,是愛,為什麼不用愛,講慈悲?愛容易讓人產生感情,就是情愛,為了避免這個誤會,佛換一個名詞「慈悲」,慈悲是有智慧的。換句話說,有智慧的愛心叫慈悲,跟世間人這種情感的愛做一個明顯的差別。

慈與眾生樂,悲是救眾生的苦難。悲裡頭憐憫心多,同情心多,看到眾生有災難,一定要想方法把他的苦拔除,拔除一切眾生苦,與眾生的安樂。所以說遠離無安眾生心,對於眾生的苦難漠不關心,這個不可以的,這不是佛菩薩,這不是佛弟子。

佛弟子應該學佛菩薩,對一切苦難眾生,時時刻刻他會伸出援手。像觀音菩薩現千手千眼的相,這什麼意思?表示眼到手到,我只要看到了,幫助你的援手就伸出來了,叫刻不容緩,取這個意思。千手千眼表菩薩看得清楚,看得真切,慈悲心從這裡就顯示出來了。拔苦與樂,這是應當做的。所以對眾生的痛苦漠不關心,這個一定要遠離,無安眾生心菩薩不可以犯的。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9集)2014/03/30


放下就是無住

要真幹就是要把學的東西落實。我們這幾天跟同學們講的無住生心,以前幾十年沒講清楚,現在明白了,無住生心原來是一不是二,無住在哪裡?在生心裡頭;生心在哪裡?在無住裡頭,妙極了!原來生心就是無住,無住就是生心,明瞭就得受用,你搞不清楚就得不到受用。

這個受用自在,這個受用裡頭有智慧。與認識字不認識字沒關係,與學教不學教也沒關係。這是境界,什麼人的境界?法身菩薩的境界。與什麼有關係?與放下有關係,原來放下就是無住。

遇到眾生有苦有難,一定起心無條件的去幫助這些苦難眾生,這叫生心,生什麼心?眾生無邊誓願度,生這個心。雖生這個心,不受境緣的染污,不受境緣的影響,這叫無住。你受到外境的影響你有住,有住就是有起心動念,有分別執著,這凡夫,這是六道凡夫。

見色聞聲,六根緣到六塵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叫無住。從無住心生出大慈悲、大智慧,幫助一切苦難眾生,幫他破迷開悟,幫他離苦得樂,這叫生心。這就是賢首國師《還源觀》上四德的第一德,隨緣妙用。威儀有則,柔和質直,代眾生苦全在其中。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7集2014/03/29


只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修諸功德,真幹,身行言教,釋迦牟尼佛出世,給我們做的表演,身行,他給我們做示範,做最好的榜樣;言教,四十九年講經教學,沒有一天中斷,他的工作是教育。奉行六波羅蜜,六波羅蜜是大乘菩薩必修的,修布施,修持戒,修忍辱,修精進,修禪定,修智慧,佛教菩薩主修的六門功課。堅固不退,復以善根回向,願生我國。

佛告訴我們,以自己一生修學的功德,什麼都不求,只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這叫迴向。我不求名聞利養,我不求七情五欲的享受,也不想升官發財,只想往生極樂世界,於是這是真正善人,為什麼?他於人無爭,於世無求。世間人所要求的我都不要,我所求的世間人也不要,跟世間人沒有衝突,自然就和睦相處。他們要競爭,我放下了,不跟他競爭,這個社會就和諧了,天下就和睦了。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7集2014/03/29


處事待人接物、見色聞聲都不起心動念是修行

惠能大師到黃梅八個月,他修什麼?一堂經沒有聽過,禪堂一支香沒坐過,他只是在碓房裡舂米、破柴,幹了八個月。八個月,老和尚五祖心裡很清楚,大概成熟了,也就是說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動念,舂米不起心不動念,破柴不起心不動念。南陽來佛寺海賢老和尚,農耕不起心不動念。

無論幹什麼,只要能不起心不動念,就見性了,這個要知道。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個人是菩薩;有起心動念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個人是阿羅漢;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統統都有,這個人是六道凡夫。

這是修行的總綱領、總原則,想成佛,那就在所有境界裡頭不起心不動念。我們看到惠能的例子,我們看到海賢的例子,海賢就在我們眼前做的,去年才過世的,才一年。

那為什麼我們見色起心動念、聞聲起心動念,還有分別執著?只要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就叫造業,造什麼業?輪迴業,六道輪迴就這麼來的,自作自受。

剛才我說了,如果有起心動念,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執著就不造輪迴業,永遠脫離六道輪迴,到哪裡去了?到四聖法界。為什麼?四聖法界有分別,是起心動念分別造成的。那沒有分別沒有起心動念,他就超越了,超越十法界了,十法界是假的,他到哪裡?他到一真法界裡去了,一真就是實報莊嚴土。

學佛不能不把這個搞清楚、搞明白,然後你才曉得什麼法門都能成無上道。海賢沒有參過禪,也沒有學過教,不認識字,沒有聽過經,這個是佛門裡面真正講的上上根人,跟惠能大師一樣不認識字。

他為什麼上上根?就是說他處事待人接物、見色聞聲都不起心動念,這個人叫上上根,起心動念就不行了,就變成凡夫了。所以我勸大家,把來佛寺這片光碟看一千遍,一天看三遍,一年,一年之後,你的境界跟普通人絕對不一樣,雖然你不能開悟。如果能開悟就好了,那成佛了。

不能開悟,這個智慧、德能大幅度的提升,絕對跟一般人不一樣。為什麼?你的心妄想少了,雜念少了,智慧增長了。你沒有學過的東西,人家問你,你能答得出來,你沒有說錯。人家問你,你怎麼會知道的?你自己也莫名其妙。那是什麼?性德透了幾分,不多,就跟凡人不一樣。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6集2014/03/28


學到真東西一定要知道放下

如果真正用功,真的從看破放下上去做,會有很大的成就。為什麼?佛經上所講的真實之際,它不是假的,字字句句無量義,講不完。我們這一部經講一千多個小時,跟學校課本不一樣,大學裡頭沒有一門功課要學一千多個小時的,兩個小時是一個學分,六、七百個學分,這大學裡頭沒有的。

佛法一定要懂得一門深入,千萬不能搞多了,搞多了就雜了,雜了心就亂了,精神不能集中。那你學的什麼?學的是世間法,佛法裡面的皮毛常識,你學這個東西。它的真正東西意在言外,所以必須用真心去體會,什麼叫真心?不起心不動念就是真心,起心動念用的是妄心,妄心決定得不到。

這個是佛法難的地方,跟世間完全不一樣,世間可以用分別執著去學,佛法決定不可以,用分別執著去學,佛法就變成世間法,佛法就失掉了。法沒有失掉,我們學習失掉了,我們學不到真東西。學到真東西一定要知道放下。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6集2014/03/28

我們幹真的就不要為身著想

「其他法門乃正入無生」,他們走的路是正道,入無生法忍就是明心見性,就是八地以上,「故為難行道」,真難不是假難,入門都難,說老實話,我們按一般正規的軌道來走,我們入不了門。入門的條件是要斷見惑,惑是迷惑,見是見解,也就是說我們看錯了,把這個看錯要糾正過來,你才能入門。

頭一個看錯是什麼?身體,叫身見。你想想看,六道眾生哪一個不是把身體看作自己?佛說這錯了,身不是我,那什麼是我?那佛告訴我們,我不生不滅。這個身生滅,那身是我,人死了那我不就沒有了嗎?那還要修什麼,不必修了。

身不是我,認清楚它是假的,身像衣服一樣,諸位知道衣服不是我,那是我所有的,身體也是我所有的,不是我。你要搞清楚搞明白,對生死就不害怕了。生死是什麼?就是換衣服罷了,這衣服穿髒了換了一件。

六道輪迴就是換衣服,你換到哪一道去了,這個要知道。要破身見,換句話說,我們幹真的就不要為身著想,為身著想錯誤了。

要為我著想,我是什麼?靈性是我。不說靈魂,為什麼?靈魂迷了,它沒有覺。靈魂靈是假的,應該換一個字迷魂,要真的靈,就不可能到三惡道去投胎,他到人間來投胎,一定要選擇大富大貴的家庭,生下來就享福,享一生福,這才靈。

性是靈的,靈性,不迷就是靈性,迷了就是迷魂。迷了在六道裡頭找身體,這個身體壞到不能用了,再去換一個身體。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3集2014/03/24


佛法修行沒有別的,清除垃圾筒

積功累德品裡面所講的住真實慧,真實智慧就是真心,真心生真實智慧。真心就是你這個心裡頭,沒有妄想、沒有雜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就是真心。現在真心變成了垃圾筒,裡面裝滿了妄想雜念、分別執著,這就變成六道凡夫。如果把垃圾筒清乾淨了,裡面東西都不要了,那叫一片真心,那是什麼?那是佛菩薩。所以佛法修行沒有別的,清除垃圾筒,統統把它拋棄掉,不要再要它了就對了。


佛法不能執著

「若誤認為實有一具體之金相可得,則仍在相中,而非無相之實相矣。故云:凡有言說,皆無實義。」所以佛法不能執著,為什麼《金剛經》上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有為法就是有生滅的法。言語是有生有滅,凡是有生有滅的就叫有為法,有為就是有生有滅,全是虛妄。

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經說法,言語有生有滅。所以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頭告訴我們,要怎麼樣子聽你才真正聽到佛法了,聞法了,「要離言說相」,不能執著言說,言說是生滅的。如果看經,經是文字相,文字是語言的符號,它也是生滅法,言語不能執著,文字也不能執著。

第二個不能執著名字相,這裡說實相,實相是名詞,無不相也是個名詞,你要從名詞裡頭懂得它的意思,不要執著文字相。不能執著言說文字,不能執著,不能執著名詞術語,全是假的。還不能執著心緣相,我一看聽這什麼意思,沒有意思,意思是你自己想的,沒意思。沒有意思能出無量義,有一個意思死掉了,就這個意思,不能說第二個意思。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14集2014/03/25


相由心轉

電影名星都想相貌好,花幾萬、幾十萬買化妝品,有沒有用?那是假的。真正相好,中國古諺語有一句話,看相算命的都常說「相由心轉」,佛法講「色由心生」,意思完全相同。

我們人體是物質現象,所有物質現象都受念頭影響,我們念頭善,相貌就善;念頭不善,相貌就不善。人很慈悲、很和藹,他的面相是一團和氣,歡歡喜喜;人要是發脾氣,那個相就很凶、很可怕,有殺氣。

心地清淨,相貌清秀;心地喜悅,就滿面笑容;心裡有怨恨,相貌就很難看。有嚴重的瞋恨心,就帶著殺氣,你總想遠離他,不想接觸他的磁場。由此可知,你要身體好、相貌好,你有好心,有好的行為,肯定就轉了。


行中道

琵琶是弦樂器,演奏時,弦太緊就斷了,太鬆就彈不響,一定要調到適中,音色才美。處事待人接物也要行中道,一定要做到「中庸」。對人處事不偏不邪,我們用心用得正,沒有偏心、沒有邪惡;也不能不及,就是要恰到好處。


功夫裡頭最重要的忍辱

「所有世間法和出世間法,一切種子都收藏在第八識裡,遇到緣就會發行現行」,所以佛在經典上告訴我們,十法界依正莊嚴怎麼來的?唯識所變,八識能變,外面環境千變萬化是所變的。真正修行人功夫成就了,他能夠控制第八識,第八識還是變,但是變的幅度不大,他能掌握,不管怎麼變都在戒律的範圍之內,不會出離,這叫功夫。

功夫裡頭最重要的忍辱,什麼都要能忍。要把它看破,它是假的,它不是真的,不要受這個假相迷惑而造業,那就錯了。所以修行人能控制阿賴耶,這叫功夫得力了。一般修行,不是真修的他沒有這個能力。修行功夫愈高控制得愈嚴,到完全控制了,就能轉八識成四智,那就成功了,叫轉識成智。

文章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643集2014/03/06


活在感恩的世界裡

念念要「活在感恩的世界裡」,要歷事鍊心,時時看到對方在成就我們,能夠契入看一切人皆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夫。「處逆境,隨惡緣,不起瞋恚,業障盡消;處順境,隨善緣,不起貪痴,福慧全現」。


晝夜思惟阿彌陀佛

「如是說法」,這是說「不生憂惱」是演,演說給人看。「乃至至心精進」,至心是真心,不是妄心,不生憂惱的心就叫至心;還有憂慮、還有煩惱,這心不是真心,妄心。妄心不能給別人做好榜樣,好榜樣要真心。

『晝夜思惟彼剎』,別想,打妄想,打妄想都是造罪業。晝夜思惟善法,將來生三善道;晝夜思惟不善法,來生三惡道。只要有思惟,你就脫離不了六道輪迴,那怎麼辦?我晝夜思惟極樂世界,我晝夜思惟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就是思惟極樂世界。

『及佛功德』,及佛功德那是要經要念熟,常常想到釋迦牟尼佛在經上,跟我們說阿彌陀佛的功德,我們對阿彌陀佛的信心生起來了。你不知道他,信心怎麼生起來?

文章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616集2014/02/06


布施要講求三輪體空

布施要講求三輪體空,不著相是功德,著相是福德。福德不能出輪迴,果報在三善道;不著相是功德,果報是超越六道輪迴。這個連小乘都知道,小乘要是著相出不了六道。

一定要懂得三輪體空,不著能布施的我,不執著所布施的物,也不執著接受布施的人,叫三輪體空。這種布施是功德,無論是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全是功德。

我常常跟同學們在一起分享,我說得更白,不要把這些放在自己心上。斷惡修善真幹,但是不放在心上,心上只放阿彌陀佛就對了,除阿彌陀佛之外,心裡乾乾淨淨一塵不染,這就如法。

如果心上還有法,《金剛經》上說的,「法尚應捨,何況非法」,世出世間法都不可以放在心上,因為心是清淨的。能大師給我們做證明,「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我們把東西放在心上,心就被染污,這個心就骯髒,就不清淨。

文章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615集2014/02/05


一定要自己真幹

『常樂修行』,「諭說法者應心口一如,言行一致,自不修習,何能勸人修習」。自己要不真幹,你教人家人家不相信。一定要自己真幹,自己真正有悟處,真正有法喜,你講的話句句真實,就能感動人,就能幫助人回頭是岸。

文章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611集2014/02/02


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就是如來事

「當知是人」,這個人「是如來使」,佛派他來的,他不是凡人,是佛陀的使者。「如來所遣」,佛派遣他到這個世間來,幹什麼?「行如來事」,如來是救度一切眾生,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這就是如來事的目的,離苦得樂。

怎樣叫大眾離苦得樂?佛告訴我們,一切苦是從迷惑來的,你對事實真相不了解,看錯了、想錯了、說錯了、做錯了,苦就來了。

如果事實真相看清楚、看明白了,看得正確、想得正確、說得正確、做得正確,樂就來了。換句話說,佛用什麼方法?佛用的是破迷開悟,這個是教育的理念。如何落實?今現在說法。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四十九年講經說法就是落實破迷開悟,大家都破迷開悟就離苦得樂了。

釋迦牟尼佛如是,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亦如是,你看世尊在小本《彌陀經》上給我們介紹,阿彌陀佛示現在西方極樂世界,今現在說法,這就落實了。

再看大乘經裡面所說的,十方世界一切諸佛如來,沒有一尊佛不是今現在說法。這句話太重要了!中國老祖宗教我們什麼?教學為先。佛比他說得還親切,今現在說法,你看比教學為先還要親切。

佛弟子在這個世間不捨一人,有一個人願意聽就要跟他講,不跟他講就對不起他,不跟他講你就不是菩薩。阿羅漢叫小乘,為什麼小乘?他喜歡他,跟他講;不喜歡他,不跟他講,這叫阿羅漢。

菩薩不管喜不喜歡都給他講,沒有分別心,菩薩。還有分別心是小乘,小乘不是普度眾生,他要看得順眼才度你,看不順眼他不理你,不像菩薩,菩薩是平等心、慈悲心。

行如來事,如來事就是為人演說,演是表演,是要做到,說是把它講清楚、講明白。一個人都是如此,「何況於大眾中,廣為人說」,一個人都不捨,要是人更多,他當然願意說,廣為人說。

文章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611集2014/02/02


所有一切都是做往生準備

歡喜信受,常樂修習,將這部經講的道理,變成我們自己這一生在人道裡頭的理念,經典裡面教給我們的方法,我們依教奉行。所有一切都是為往生做準備,這個世間萬緣放下,不再留戀。復以此廣勸他人。下面這一段,「廣為他說」,底下又說,「為他演說」,演是表演,做樣子給他看,他才相信。我們只說不做,別人不相信,別人說你是假的,不是真的,說了真幹。明瞭是看破,放下就是真幹,真正能放得下。

文章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610集2014/02/02


凡是有生有滅的不放在心上

品位高下全由持名的深淺,這個深就是深心。清淨心是最淺的,平等心是高一個層次,覺心是最高的,覺是什麼?覺是覺悟,清淨、平等是定。清淨心,在大乘教裡頭常說的,阿羅漢、辟支佛所證得的。見思煩惱斷了,也就是說,對待世間一切人事物等等不再執著,可以做到隨緣,看到什麼都好,這是阿羅漢、辟支佛,絕對不會被七情五欲所染污,這清淨。

平等心更高,不但不染污,分別都沒有,於一切法裡頭不分別、不執著,但是他還有起心動念,這大乘菩薩的禪定。到法身菩薩,連起心動念都沒有了,這個心就最深了,法身菩薩。那就是經題上面講的覺,覺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樣的人念佛往生,生實報莊嚴土。不分別、不執著,生方便有餘土。清淨心生凡聖同居土,這個裡頭也是有三輩九品,上品的清淨心可以生到方便有餘土。清淨心是功夫成片,是事一心不亂,平等心是理一心不亂。

這個問題怎麼修法?就是放得下。最難放下的,親情、恩情,最難放,名聞利養、七情五欲。所以經典上一再教導我們諸法實相,這一切法的真相要了解,真相是什麼。真相,一切現象全是虛妄相,全是一場夢,醒了之後痕跡也找不到。

《金剛經》簡單明瞭,只有五千多個字,全是教我們認識宇宙萬物的真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有為法就是生滅法,動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有成住壞空,找不到一樣東西是不生不滅的,找不到。這一切生滅法全是假的,如夢、如幻、如泡、如影。真正知道了,不能把這一切萬法放在心上,這就對了。《金剛經》的作用就在此地,不把它放在心上,它是假的。

那把什麼放在心上?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阿彌陀佛是極樂世界,極樂世界不生不滅,它是永恆常住的,它沒有生滅。不生不滅是真的,有生有滅是假的,記住這個原則。凡是有生有滅的,不放在心上,世間的恩愛有生有滅,世間的怨恨也有生有滅,統統不要放在心上。這個東西有變化,愛可以變成恨,怨恨又可以變成愛,反覆無常,它不是真的,假的,別當真。教我們看破、放下,我們要真正把它落實在生活當中,落實在工作裡,落實在日常處事待人接物。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20集2014/03/31


用什麼方法恢復真心?戒定慧

佛法沒有別的,就是幫助你恢復真心,用什麼方法?戒定慧。教給你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是戒律,你要遵守;教給你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這也是戒律。

因戒得定,你能夠把這個規矩守住,一生都不改變,天天幹,久久就得定。定是什麼樣子?妄念沒有了,雜念沒有了,妄想沒有了,這就得定。定有淺深,淺的定是剛剛伏住,心不起妄念。

你看,我們讀經、念佛,心裡妄念沒有了,不讀經、不念佛又有了,這功夫淺,功夫要加深。一千遍不夠兩千遍,兩千遍不夠三千遍,一定要讀到我不讀心也是清淨的,也沒有雜念,也沒有妄想,不念經也是,這就什麼?這就得定了。

得定之後好,讀經不要放棄,還照以前一樣天天讀,為什麼?求自見,自見就是大徹大悟。以前光讀,讀得很熟,裡頭的理不懂,突然開悟了,全明白了。這就是開悟,開悟全明白了,不但你學的這部經明白了,你沒有學的東西全明白了。這是真正的教育。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20集2014/03/31


學佛怎麼對待自己?心地一天比一天清淨平等有智慧

深心,古人的解釋是好善好德之心,也說得很好。我早年在美國、加拿大講經,跟大家介紹菩提心,我記得我第一次講《無量壽經》是在加拿大,第二遍是在加州。講到這個地方,我突然感覺到,這經題上清清楚楚,深心是什麼?就是清淨平等覺,大家好懂,非常具體。深心是自受用,菩提心的自受用,就是至誠心的自受用。

所以我就用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用這十個字來講菩提心,大家好懂。深心是什麼?就是清淨、平等、正覺,自受用。我們學佛怎麼對待自己?心地一天比一天清淨,一天比一天平等,一天比一天有智慧,覺就是智慧增長,這是菩提心。大慈大悲,這就是發願迴向心。

「具三心者,必生彼國」,這三心你統統具足,你決定往生,語氣非常肯定,那是《觀經》上說的話。後面是念老在此地做總結,「發此三心,亦即發菩提心也」,發這三心就是大乘教裡頭所說的菩提心。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20集2014/03/31


我們憶佛念佛現前當來為什麼沒有見佛?

大勢至菩薩在《圓通章》裡頭告訴我們,「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我們憶佛念佛,現前當來為什麼沒有見佛?大勢至菩薩教給我們念佛的方法,我們想想我們有沒有做到?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兩句沒做到,念佛就沒有感應。憶佛是心裡想佛,念佛是口中念佛,要什麼?要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淨念,念佛不能夾雜。

現在人麻煩,身上帶的手機,念幾句佛號忽然手機叫了,馬上就停斷,就打斷了。手機是最大的魔障,有人送我,我也感謝他,送個手機給我,可是怎麼?我把它丟掉了,我不上當。沒有手機清淨多了,沒有電話,我不干擾別人,別人也不要干擾我。

都攝六根那是真功夫,怎麼個收攝法?眼見色、耳聞聲,六根接觸六塵修什麼?不分別、不執著,這是小乘都攝六根。看得清楚,聽得清楚,沒有執著的念頭,沒有分別的念頭,像鏡子照外面形相,照得很清楚,鏡子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叫都攝六根。更深一層的,不但沒有分別執著,起心動念都沒有,這個很難。

如果真正六根在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那是法身菩薩,那個境界是淨土宗講的理一心不亂,境界高了,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生實報莊嚴土。還會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生方便土,生同居土,這就是功夫的淺深。這樣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22集2014/04/02


怎樣對冤親債主

我們有沒有圓覺性?有,善的念頭、善的智慧就是你自己的圓覺,善裡面夾雜的不善,這是習氣,惡習氣。如果不警覺,不把那個不善止住,那還是要造出惡業,要結惡果,你一定要受報應,不是不受報應,報應是自作自受。不是別人造的,沒有任何一個人有能力造作罪業叫你去受,不可能,全是自作自受。

這個道理學佛的人一定要搞清楚,搞清楚之後你才能回頭,你對於你的冤親債主,你不再起心動念,為什麼?起心動念自己害自己。你把冤親債主統統捨掉,他跟你一絲毫關係都沒有,他的惡念他自己受報,你跟他完全脫離。

如果你念念怨恨他,他對我這樣,我也對他,那麻煩了,你又掉到輪迴來。為什麼?這些念頭是不善的,是輪迴業,是自作自受。他雖然是給你做個緣,讓你起惡念,你不接受你不起,他就無可奈何。這是智慧,這是圓覺,你自性的圓覺起作用了。

所以外面的善緣不起貪戀,惡緣不起瞋恚,也就是我們常講的萬緣放下,無論是善緣是惡緣、是逆境還是順境,都不要放在心上。要放在心上的,佛教給我們,把極樂世界放在心上,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

文章恭錄—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32集2014/4/18


決定成佛的六個字

極樂世界依正莊嚴放在心上比較難,難在哪裡?那要修十六觀,《十六觀經》講十六種觀法,那就是觀極樂世界。那要功夫,心要很細、要真誠,沒有妄念,你才能觀得成功,粗心大意的,一個也不能成就。業障重、習氣深的人只能用持名,持名是第十六,就是前面十五種觀法對我們都不起作用,只有第十六我們能用得上。

第十六,在十六種觀法裡面它是最重要的。「信願持名」,男女老少、賢愚不肖個個都能成就,只要真幹。人真的具備這六個字,這六個字是了不起的六個字,決定成佛的六個字,老實、聽話、真幹,具足這六個字的沒有一個不成佛,沒有一個不往生。決定不要自以為很聰明,那就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了。

真正聰明人都想學愚,看到鄉下阿公阿婆生羨慕,誰?李炳南老居士就是的。他給我講了好幾次,他就想愚,學不像,那不簡單。這種人沒念過書,沒有知識,什麼都不懂,都做苦力的工作。

貧賤,賤,社會上沒有地位,貧是窮苦,但是他一天到晚那一句佛號不離口,你問他什麼都不知道。你跟他說話,他對著你笑咪咪的,你一面說他一面點頭,有沒有聽進去我們不知道。你問他,他回答你都是阿彌陀佛,除了一句阿彌陀佛之外,他什麼話都沒有,好像他什麼都不會說。

我們看到他那個樣子愚痴,其實那個功夫是最得力的、最可靠的,他沒有妄念,他真的萬緣放下。我們說放下是口頭放下的,沒真放下,從早到晚還要這個要那個,一樣也沒放下。跟人家相比,李老師說真話,不如他,比不上。

文章恭錄—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第32集2014/4/18


這一生遇到佛法決定要往生

現在佛門普遍都在做慈善事業,是好事,但是那是世間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修清淨心,了生死出三界。如果做世間慈善事業,心地清淨,外不著相、內不動心,行!那是行菩薩道。如果做這個事情,我們會起心動念,會起貪瞋痴慢,這個事情就做不得!做了怎麼樣?自己墮落輪迴,所修的是有漏福報。這有漏福報,我都不加「人天」兩個字,為什麼?未必在人天裡面享,這是很可怕的事情,我們應當警覺。

不出三界、不能往生,這個問題太嚴重了。這一生遇到佛法決定要往生,決定要見佛,我們只有這個目標,只有這個方向,只有這個希求,其他的統統沒有。

所以我們做事,就是弘法利生,這個還不是普通的慈善事業,也要隨緣,不能攀緣。稍有一點攀緣,我們心不清淨,縱然弘法利生,也是世間有漏的善法,也是有漏福報。這一點一定要認識清楚。


執著是假的

我們所求的沒有別的,就是求明心見性。求明心見性要用真心,不能用妄心;換句話說,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從哪裡下手?放下。放下什麼?放下執著。這是最粗的煩惱、最明顯的煩惱,先把它放下。知道什麼?執著是假的,是個妄想,不是事實,不要執著。

這假相是什麼?大乘經教裡頭佛用比喻說法,用得最多的就是夢。為什麼?每個人都有作夢的經驗,你說夢有沒有?作夢的時候不知道,以為真有,得到珍寶了,喜歡;遇到一個老虎要吃你的時候恐怖,嚇死了,可是醒來之後假的不是真的。如何能在夢中認識這是作夢,這叫什麼?這就叫覺悟了。得到寶貝不喜歡,假的不是真的;遇到老虎可以供養牠,歡歡喜喜供養牠,捨身餵虎。

了解事實真相了,十法界依正莊嚴,夢境,不是真的。十法界裡頭有染有淨、有善有惡,很複雜。一真法界也是個夢境,純淨純善,這裡頭不但沒有善惡,染淨也沒有。你要問什麼人能到那裡?善惡的念頭沒有了,染淨的念頭也沒有了,你就會生到實報土,真的不是假的。

我們很想把它放下,可是問題它偏偏放不下。為什麼放不下?我們執著染污的時間太長了,養成一個習慣了,所謂習慣成自然,不知不覺它就出來了。並沒有去想它,你看染淨善惡的念頭自自然然起來,隨著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自然就冒出來了。這叫煩惱,這叫習氣,這個東西讓我們在六道輪迴,無量劫來生生世世擺脫不了。這一生我們很幸運,把這個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這叫覺。

有覺,下面最重要的有行。行是什麼?我要把這個覺落在生活當中,落在工作裡頭,落在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當中。真放下,它不再起作用了,那我們的知見就變成佛知佛見。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39集2014/04/27


努力培福這樁事情重要

我們細心觀察,現在小孩為什麼叛逆的多,那就是什麼?報怨的多,討債的多。報恩跟還債的少,為什麼?父母沒有愛心對人,沒有常常喜歡布施恩惠。這個就曉得,布施恩惠多重要,家裡面都是孝子賢孫。慷慨修財布施,還債的人多,不是討債的。還債的人多你富足,報恩的多,孝順,它有因果,不是偶然的,天下沒有偶然的事,決定離不開因果。

我們明白這個道理,這一生縱然過得很辛苦,明白這個道理,這一生當中前世的緣不圓滿,應當受很多苦難,不要緊,努力去培福,這樁事情重要。有恩的人要記住不忘恩德,常常有報恩的心,跟我有冤仇的人要原諒他,不要把冤仇放在心上,來世要在這個人間,比這一世那就殊勝太多了。

你結的恩惠多,報恩的人多,報怨的人沒有了,為什麼?所有冤業你都化解了,不放在心上了。對於有怨恨的人,用自己的德行去感化他,他有苦難去幫助他。積功累德,斷惡修善,來生人天福報,都是自己修的,自己享受的。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39集2014/04/27


真正用一點功夫把這個世間看淡

「蓋此法門巧被諸根」,這個被是加被,非常巧妙,加被,諸根就是一切眾生,從上上根到下下根。《彌陀要解》,「如《要解》云」,蕅益大師的,說「上上根不能逾其閫」,這個閫跟下面的域都是講範圍,不能超過它的範圍,

「下下根亦能臻其域」,這個域是西方極樂世界,也能往生。所以,這個世界有緣的眾生非常非常之多。一般諸佛剎土,等覺菩薩不多,極樂世界等覺菩薩太多了,數不清,只能說無量無數,只能用這個來形容。

從上上根到下下根,只要能信,願意往生,肯念這句佛號,人人都有分。真想去,最重要的一樁事情,就是要把這個世界放下,好像我們到外國移民,真正想移民,必須把這個地方放下,你才能去得了。

往生到極樂世界,要把娑婆世界六道輪迴,還要加上四聖法界,也就是我們常說六道、十法界,統統放下,沒有絲毫留戀,你往生就沒障礙了。如果有留戀就有麻煩,有留戀,不是佛不來接引你,是你障礙佛來接引。

所以真想往生,在這個世間,除了信願念佛之外,要真正用一點功夫,把這個世間看淡。一年比一年淡薄,到真正沒有留戀,你就有把握了,自己就有信心,佛決定來接引你。

佛來接引你,一定會提前通知你,或者是你在夢中見佛,或者在定中見佛,阿彌陀佛來了,告訴你,你的緣成熟了,什麼時候來接引你。通常大概都是一個月到三個月,這個時候你見到了,你就很清楚,自己準備後事。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41集2014/04/29

順境逆境、善緣惡緣平等對待

「阿含時」。「次十二年於鹿野苑等」,鹿野苑是第一個道場。佛沒有固定的道場,完全是游牧的生活,晚上住的是樹林,樹下一宿,白天是托缽,日中一食,他居無定處。

佛規定晚上在樹下休息,只准一次,第二天不能再到這個地方來,要換地方。為什麼這樣做?怕你對這個環境起貪戀,這個樹不錯,我天天都來。所以佛不許可,要放下,不要把這境界放在心上,順境逆境、善緣惡緣平等對待。逆境惡緣修忍辱波羅蜜,不嫌棄;順境善緣不生貪戀,在生活當中訓練。

功夫完全是六根對六塵,無論什麼境界都不許可生煩惱,起心動念生煩惱,不讓你生煩惱。這就是真幹,佛教了之後真幹,在生活裡面去做到。工作,工作是學習,佛講經大家學習,學習成了之後也到處講經教學,四面八方去傳教,生活方式跟佛陀完全一樣,樹下一宿,日中一食,絕不麻煩別人,總是叫人生歡喜心。這種精神我們要汲取。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42集2014/05/01


四弘誓願現在修兩個

經教裡有問題不要緊,放在那邊,到極樂世界再學。我相信淨土,真發心,講經的時候我常常向大家報告,四弘誓願我現在修兩個,「眾生無邊誓願度」,度眾生的大願就是大菩提心,這個要有,不能沒有,沒有就變成小乘了,要有度眾生的心;「煩惱無盡誓願斷」,這就得放下,要放下煩惱,求生極樂世界,四弘誓願兩條。

後面兩條到極樂世界再學,後面是「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佛道無上誓願成是在實報土,法門無量誓願學在極樂世界同居土、方便土統統可以學,而且無量無邊無盡的法門很快就學完,為什麼?每個往生的人在極樂世界花開見佛。

所以不能有懷疑,有懷疑花開得慢;一點懷疑都沒有,到那個地方花就開了,花開見佛得到佛力的加持,佛四十八願,除四十八願之外,無量劫修學的功德都加持你。你在極樂世界,無論是什麼地位,四土三輩九品,都不需理會,因為加持是平等的,阿彌陀佛一加持,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翻成中文意思叫不退轉,三種不退轉你全部得到了。

位不退,阿羅漢所證的;行不退,菩薩所證的;念不退,法身菩薩所證的,這三種不退你統統得到。由此可知,極樂世界有沒有等級?有,四土三輩九品,有。實際狀況呢?實際平等。這就是今天我們所講的民主平等,是有階級不相同,但是生活在一起,學習在一起,智慧、神通、道力幾乎都平等。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42集2014/05/01


不放下沒有不造業的

說回來還是一句話,一定要放下,不能不放下,不放下就大錯了。不放下沒有不造業的,真放下不造業了。一個方向、一個目標,一個方向西方極樂世界,一個目標親近阿彌陀佛,決定不錯。海賢老和尚給我們做最好的榜樣,就是一句佛號,什麼都不摻雜。

他住別人的廟,參加早晚課,他早晚課課誦本不會,他就是念一句阿彌陀佛。你們課誦完了,他阿彌陀佛就停止。妙極了!這真正叫一門深入,一點夾雜都沒有。對我們來講,無比殊勝、究竟了義的方便法門,給我們做出最好的榜樣,讓我們加強信心。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42集2014/05/01


不可得就得放下

明心見性的道理亦如是,見性就是在相、作用裡頭見到體,然後你回頭一看,所有一切現相、所有一切作用統統是一體。能現能生是真的,為什麼?它不生不滅,所現所生的不是真的。

即使在一真法界還有隱現不同,沒有緣的時候,它不現前,什麼都沒有,所以體不可得。這個要知道,不可得就得放下。怎麼放下?不起心不動念,一切時一切處沒有起心動念,這個時候叫做照,照見,像鏡子,鏡子照見,沒有起心動念。

明心見性的人,我們叫法身大士,他們用心如鏡;我們凡夫用心像照相機,見一個照一個,落印象。過去照相機裡頭有底片,你照一張裡頭印子就落下去了,就像落在阿賴耶識裡頭,落謝種子。

鏡子照的時候完全用性照,沒有底片,照得很清楚,不落印象,不落印象沒有業。落印象就造業,善的印象善業,不善的印象惡業,有業就感果報,善業感三善道的果報,惡業感三惡道的果報。

於是佛法裡修行的原理、修行的道理說出來了,會聽的人從這裡就覺悟。聰明人怎樣?不落印象,看得清楚是智慧,聽得清楚是智慧,不落印象沒有煩惱,那就叫不結業,沒有業,這是大乘裡頭真修行。

不是叫你不看,不是叫你不聽,不看不聽怎麼度眾生?怎麼能成無上道?重要的,在看又聽,他又不落印象。我們跟法身菩薩、跟諸佛如來的差別就在此地,除這個之外絲毫差別都沒有。

佛知道不落印象不容易,三種印象,無始無明就是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這三種,三種都是落印象。佛教我們一個方便法,先學不執著,見色聞聲,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要執著,有分別、有起心動念,沒有執著。

真正沒有執著,你就覺悟了,但是不圓滿,這個時候有個名稱,稱你作阿羅漢,阿羅漢是正覺,沒有圓滿;功夫再深一點,不但不執著,分別也沒有,心裡沒分別,這是菩薩,比阿羅漢高;再提升一級,不但沒有分別執著,起心動念也沒有,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起心不動念,這叫成佛。佛法跟修行的方法、證果的方法,這都講盡了。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45集2014/05/04


學佛沒有別的,就學放下

學佛沒有別的,就學放下,絕對不是學很多經論,那叫所知障。經論學得再多,沒放下,依舊是六道凡夫。徹底放下,恭喜你,你就成佛了。你看看,放下見思煩惱證阿羅漢果,放下塵沙煩惱你就是菩薩,放下起心動念你就成佛了,學不學經教沒有關係。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為我們表演,十九歲出家,放棄王位的繼承權,放棄世間榮華富貴的生活,這個表演是放下一切煩惱。出去求學,他的表法是表一個知識分子,知識分子喜歡廣學多聞,佔地球上人類絕對大部分的年輕人,喜歡廣學多聞,他表這個法。十九歲到外面參學,過苦行僧的生活,教給人放下煩惱。

印度所有的宗教、所有的學派他全都去學過,學了十二年。三十歲,在菩提樹下,把十二年所學的統統放下,放下所知障。二障放下了,在菩提樹下入定開悟了,這兩種障礙不放下開不了悟,得不了定,表演給我們看。

開悟之後明心見性,性是什麼樣子,自性的體、相、作用,他詳細給我們說明,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這一部經佛在定中講的。一般人看到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打坐,入定了,三七日中,二十一天,入定二十一天,哪裡知道他在定中講《大方廣佛華嚴經》!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48集2014/05/07 


對人對事對物都不要認真

要記住什麼都是假的,佛在《金剛經》上告訴我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這是講速度之快,它就像露水、像閃電一樣,一下就過去了。

勸人對人、對事、對物都不要認真,認真就造業,造業就感得不如意的果報。假的何必認真?何必自己跟自己過不去?我們要相信一句話,決定害不了別人。我常說,你動了一個害人的心,對方傷害了三分,自己呢?七分。自己七分的帳到什麼時候算?死了以後就明白了,三途苦報。

佛的話是真的,聖賢的教誨是真的,教我們要原諒別人,原諒就是修福,積自己的福德;不能原諒,自己的福就沒有了。所以不善的事情遇到了,你看看,你會處理,修福;不會處理,造罪。人為什麼不修福?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48集2014/05/07

海賢老和尚教給我們什麼?一句阿彌陀佛圓成佛道

海賢老和尚教給我們,他教的什麼?任何一個人,男女老少、賢愚不肖,不管是什麼樣的根性,一句阿彌陀佛圓成佛道。他證得的是明心見性、大徹大悟,徹悟之後為我們表法,把《華嚴》、《般若》、《無量壽經》完全落實在生活當中。他每天生活、工作、待人接物,那叫隨緣;心裡面一句阿彌陀佛從來沒有斷,那叫妙用。

賢首國師教我們修行方法裡面四德,「隨緣妙用」,表法是第二句,「威儀有則」,行住坐臥不失威儀,做到盡善盡美。沒有妄想分別執著,全是一句佛號,念到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真正妙極了,真正難得。

他能成就,我們怎麼不能成就?他示現的一個農民,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雖然剃度出家,師父只教他一句話,「南無阿彌陀佛」,一直念下去,他念到往生,這一句佛號念了九十二年。有幾多人能活到九十二歲?他念這句佛號念了九十二年。

證得念佛三昧,我估計他在四十前後,也就是說得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跟禪宗明心見性、大徹大悟是同等的境界,跟教下的大開圓解都是同等的境界,這個境界裡頭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真正得大自在。

雖然證得,不說;雖然不說,他露了,顯露了,顯露在哪裡?顯露在生活上,顯露在穿衣吃飯,顯露在農耕,顯露在接待賓客,跟大眾相處。光碟上講的這句話應該是真的,不是假的。只要跟老和尚接觸的人,沒有一個人不喜歡他,他非常和藹可親,一點架子都沒有,一絲毫傲慢的心態都沒有。

孔子一生的德行,他的學生讚歎老師有五德,一般人沒做到的夫子做到了,這五德是溫良恭儉讓。老師溫和,你跟他接觸,你感到很舒服、很快樂。老師善良,對待一切人事物沒有絲毫惡意,你得罪他,他不在乎,他沒放在心上。在他面前說錯話、做錯事情,他不會責怪,為什麼?他知道你為什麼會做事不妥當,他曉得,他會教你,他不會責怪你。

節儉,海賢老和尚節省,非常儉省。從這些小地方你就能看到愛惜物力,晚上不需要燈明的時候不開電燈,睡覺睡得很早。一般起來也很早,通常是三點鐘起床,有時候一點、二點起來了,起來燒香、拜佛、念佛、繞佛,這是他的功課,一生沒有改變。

往生這天晚上,他敲著引磬念佛,平常沒有敲引磬的。念了一夜,沒人知道,大家也沒在意。第二天早晨,他們道場也是三點鐘起床做早課,早課做完之後,看到老和尚房間裡還有燈亮著,這奇怪,老和尚節省,怎麼還浪費電?習慣上,睡覺的時候他一定熄燈,燈為什麼亮的?進到房間裡看,老和尚往生了,走了。

燈也是表法,老和尚雖然走了,你看燈沒有熄,佛光普照。他不是把燈熄掉走,燈開著走的。裡頭都有表法的意思在,你要會看,老和尚點點滴滴為什麼。

賢首國師《還源觀》上的四德,末後兩句,「柔和質直」,這是教我們做人的態度。質直是真心,裡頭要用真心,外面要用柔和,跟人家接觸人家生歡喜心。老和尚一生,沒有人看到他發脾氣過,不會發脾氣,不會以傲慢的心態待人接物,謙虛、忍讓,非常了不起。你欺負他、得罪他,他原諒你,他沒放在心上。

活在這個世間,一生辛辛苦苦,「代眾生苦」,做出一個好樣子來。做人應該像他這樣,自己的業障消乾淨了,自己修行的功德圓滿成就了。處處學。一天看三遍,看上三百遍,你的歡喜心生出來了,為什麼?愈看愈有味道,把這個裡頭的奧祕看出來了。

遍數少了看不出來,為什麼?你有煩惱,你有業障障礙了,老和尚表法的義趣你不能覺察。遍數看多了心定了,清淨心現出來你就看出門道了,看出門道,法喜充滿,你就會跟他學習。像他這樣子處事待人接物,在這種亂世不造罪業,不跟人結怨,與諸佛菩薩感應道交,這是真正導引眾生同歸極樂。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51集2014/06/01


互相批評讓社會大眾懷疑

版本多沒有關係,不必去爭論,爭論毫無意義,爭論是滅法。為什麼?讓社會大眾看到,你看你們吵的這個樣子,算了,不學了!讓許許多多人退心,這是事實。現在每一個宗教裡頭大概都有不和,宗派跟宗派不和,甚至於一個道場裡面內部不和,爭權奪利,讓別人看到之後退心。

這就是梵蒂岡陶然主教告訴我,根據他們的調查,全世界信仰宗教的人一年比一年少。他跟我提出這個感到很憂鬱,問我怎麼辦,我當時給他的建議,我說我們宗教要回歸教育,宗教要團結,要互相學習,這是大方向。真正的因素就是要互相讚歎,不能互相批評,互相批評讓社會大眾懷疑,個個都走了,都遠離了。

我們互相讚歎、互相學習,社會大眾都來了,都聚來了,宗教就會興旺。現在一定心量打開,不能說我興旺,你不如我,不可以,我們希望每個宗教都興旺。大家都興旺,就興旺起來了;希望我獨興旺,你們都不如我,到最後同歸於盡,這個道理要懂。

今天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得到了海賢老法師的表法,他最後拿到的,《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這什麼意思?這是自古以來祖師大德給我們的教誨,佛法興旺,互相讚歎,佛法就興了。

個個只顧自己的門庭,互相毀謗,自讚毀他,佛法就衰了,到最後佛法就消滅了。消滅佛法,你要是相信經典上所說的,果報在無間地獄。為什麼要造這種罪業?別人造,他造是他的事情,與我不相干。他毀謗,我讚歎,甚至於他毀謗我,我讚歎他,我不毀謗他。為什麼?我遵守佛菩薩的教誨,互相讚歎,沒有互相衝突的。

任何一個人活在世間,都要依眾靠眾,獨立一個人不能生存。每天我們穿的、吃的,多少人供奉,這些人對我們都有恩。我們對天下,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只有讚歎、感恩,沒有障礙,更不許可毀謗、輕視、傲慢,決定不容許。學佛先把人做好。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54集2014/06/06 


初果要的什麼條件?

我們要度眾生先要度自己,自己沒有得度怎麼能度眾生?四弘誓願後面的三願是成就第一願,第一願發了大心,我要救一切眾生,我要幫助一切眾生成佛,自己不成佛怎麼幫助他?自己怎麼成佛?成佛兩樁事情,第一個斷煩惱。見思煩惱,執著;塵沙煩惱,分別;無明煩惱,起心動念。

煩惱無盡誓願斷,先要斷見思。最粗的、最明顯的就是我們的看法錯了、想法錯了,思煩惱是想錯了,見煩惱是看錯了,把錯誤的看法、錯誤的想法修正過來叫修行,修就是修正。這兩種看法修正過來之後,這個人叫做阿羅漢,小乘的聖人。我們現在先略說一說。

第一個階段,小乘稱為初果。往上去二果、三果、四果,四果才是阿羅漢。初果叫須陀洹,都是梵語,須陀洹的意思就是入門,你剛剛入門,小學一年級入門了,你是真正的佛弟子。沒有證得須陀洹,還在門外,小學一年級沒進去,在門外,門外是幼兒班、幼稚園。這個自己一定要清楚、要明瞭。

初果要的什麼條件?第一個放下身見。身是身體,我們都執著身是我。這個錯誤的想法、看法對我們的傷害太大,為什麼?我們本來是住在常寂光的,就因為這個想法把常寂光變成六道輪迴,把自己放在輪迴裡頭,無量劫來出不去,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是輪迴業。

造輪迴業,我們所受的果報就是輪迴苦報。佛告訴我們輪迴沒有,自性裡頭沒有輪迴,輪迴完全是虛幻的,好比作惡夢,我們真心裡頭沒有夢境。真心是明瞭、是覺了,妄心是迷惑,真心是覺悟,真心裡頭沒有六道輪迴,真心裡頭沒有十法界。

所以十法界跟六道都是一場夢,夢醒之後痕跡都找不到,為什麼?它根本沒有,你到哪裡找它?所以佛頭一個教我們破身見。破身見就好了,為什麼?自私自利沒有了,你才會用真心。頭一個破身見。

第二個破邊見。邊是二邊,就是對立,我跟人對立,我的對面是人,東的對面是西,長的對面是短,大的對面是小,這什麼?分別,從這來的,這是錯誤見解。一切法裡頭沒有對立的,沒有對立的你為什麼要起對立的念頭?這一對立就有競爭、就有高下、就有勝負,麻煩都來了,不知道是一場夢。

夢裡面無論是順境逆境、善緣惡緣全等於零,所以才能平等;你不懂這個道理不平等。不平等是從哪裡來的?從分別來的。我們被染污,那是從執著來的。堅固的執著,堅固的分別,錯了。所以邊見要放下。下面還有成見要放下。見取見,果上的成見,戒取見是因上的成見。

因果也不是真的,但是你沒有覺悟,沒有超越輪迴,它真有。就好像夢中,夢沒有醒過來,以為夢是真的,夢裡頭確實有苦有樂,醒過來之後才知道假的、空的。阿羅漢已經覺悟,知道這個境界不是真的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他清清楚楚、明明瞭瞭,所以他不把這些東西放在心上。小乘初果。

最後一個是邪見。所有一切錯誤的見解,他都不生了,就用一個方法,不生,一念不生,那我們念佛法門這個方法巧妙到極處,把所有念頭都歸到阿彌陀佛,不起念則已,一起念就是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也沒有,這叫什麼?功夫成片。

念佛念到功夫成片你就決定往生,往生極樂世界條件你圓滿具足了,這個時候肯定像大勢至菩薩所說的,現前見佛。功夫到這個境界佛一定來給你信息,用佛教的術語來給你授記,給你授記就是告訴你,你的壽命還有多長,等到你壽命終的時候,佛來接引你往生。你得到佛的保證,歡喜,知道在這個世間還有多少年,知道。

這裡頭有一等人,這種人不少,見到佛了,佛告訴他還有多長壽命。他告訴佛,壽命我不要了,我現在跟你走。行,佛很慈悲,會答應你,告訴你,好,七天之後我來接你,三天之後我來接你,十天之後我來接你,他告訴你準不錯,到時候他真來接你。我們念到有這個功夫,見到阿彌陀佛來了,可別把機會錯掉,要向佛要求,我去。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55集2014/06/07


學老和尚一句佛號念到底

無論是哪個行業,永遠守住你的本分。你的收入只要夠生活就夠了,不要貪多,沒有貪心。我只要能吃飽、能穿暖、有個小房子可以遮蔽風雨,足了,其他的都不要,心是定的,不會為外面境界動搖。這個花花世界從什麼地方去傳染?就是媒體。

都市,都市上你看,滿街貼的廣告,那就是染污你,就是叫你起心動念。音樂歌曲、報紙雜誌,乃至於一些書籍,無不是教你殺盜淫妄,無不是教你財色名利,教你去競爭,教你去鬥爭,甚至於教你去戰爭,教你造六道裡頭三惡道的業,造地獄業,叫你幹這個。

那我們真正學佛、念佛的人,把這個一概拒絕,我都不接觸,我們念佛人不看報紙、不看電視,我們家的電視機只播錄像帶,只播聽經的、念佛的。對於經教有懷疑,信心還不堅定,聽經。

如果信心已經堅定,不再懷疑,經都不需要聽,一句佛號念到底,像海賢老和尚一樣,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我看這個老人,我在光碟上看到,他到這個境界在什麼時候?大概是在四十歲前後,他就大徹大悟,他萬緣放下,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全放下了。這一生沒有白過,太圓滿了。

最後的表法是什麼?救淨土宗,救修淨土的同學。為什麼?現在淨土宗門內起鬨,互相批評,不是互相讚歎。這是什麼?這個就是法要滅絕的現象,內部起鬨,和合全沒有了,三皈、五戒、十善全沒有了。

社會大眾看到了,你們學佛的人都變成這樣子,還不如在家人,怎麼樣?退心,不學了。淨宗的典籍,大家這樣互相批評、互相毀謗,叫人對這些經都不相信,你說這是真的那是假的,那個人說這是真的那是假的,到底誰是真誰是假?算了,我都不看,我都不學,回家去老實念佛,我有成就。

海賢做這個樣子給我看,我什麼經教都不要了,你們去爭是你的事情,你們搞亂,亂是你們的事情,我不參與,我完全退出來。學老和尚一句佛號念到底,真的可以念到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會把阿彌陀佛念來。

你跟阿彌陀佛見面,信心十足,不再懷疑了。古大德警告我們三學興衰,我在前面跟大家報告過,佛法興,我們互相讚歎,互相學習,這興旺的跡象;互相毀謗,《菩薩戒經》說的自讚毀他,自己讚歎自己,毀謗別人,這犯了大戒,犯了重戒。好像他不相信有戒律,他不要戒律,戒律已經不能約束出家人,佛法就滅了。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55集2014/06/07


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萬法跟自己是一體

「題中首字曰佛,佛者乃梵語佛陀之略稱」,佛陀耶,中國人喜歡簡單,把它的尾音都省掉,只稱佛這一個字。「義為覺者」,意思是覺,「覺者對迷而言,迷則眾生。三覺俱圓」,三覺就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這個人就稱之為佛。

「三覺者:自覺、覺他與覺滿。三覺圓滿,名為佛陀。是知佛者即三覺俱圓之眾生,眾生即未覺之佛」,佛跟眾生是一不是二,佛陀、眾生是平等的。為什麼稱作佛陀?眾生覺悟了。為什麼稱作眾生?沒覺悟就叫眾生,覺悟就叫佛陀,是一不是二。佛幫助一切眾生覺悟,個個原本是佛,這是佛陀教育。

「又佛者乃十號之一」。大乘經上告訴我們,佛菩薩沒有名號,為什麼?他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起心動念,哪來的名號?名號是假的。真的,佛菩薩沒有名號,阿羅漢可以有名號,佛菩薩沒有名號。名號顯他的德,佛的名號顯果德,就是性德,自性本有的德能;菩薩名號是修德,他正在修行,德號都是顯自性本有的智慧德相而已。

我們就曉得,佛、菩薩、阿羅漢這都是聖人,聖就是覺悟,真正覺悟,真正把身放下了,不再執著身是我,不再有對立,真正肯定了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萬法跟自己是一體。一體哪有分別?一體,相不一樣。

在我們一身就可以能看到,眼睛的相跟耳朵的相不一樣,作用也不一樣,但是它是一體。一體就不能有分別。舌頭跟牙齒是一體,相不一樣。你有沒有自己牙齒咬破舌頭的?有沒有這種事情?很多人都有。你問我,我也有,不止一次。牙齒不小心把舌頭咬破了,舌頭有沒有抗議?有沒有跟牙齒算帳要報復?沒有。為什麼?一體。

海賢老和尚冤枉受別人指責,收電費的人還打了他兩個耳光,吐了他一臉吐沫,他有沒有怨恨?沒有。別人看到打抱不平,老和尚說他能忍,沒事,忍者自安。老和尚知道一切眾生跟自己是一體,無論用什麼惡劣的態度對他,不會發脾氣,不會記在心上,沒有怨恨。

尤其在現在這個時代,《無量壽經》上佛都勸我們,人造了錯事情,特別是做了對不起自己的事情,一定要知道,他的先人無知,「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沒有人教他,他才會犯這種錯誤,要原諒他,不能記恨在心。這是對的。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55集2014/06/07


諸菩薩他們最喜歡的兩樁事情

佛是無上福田,供養佛福報大,這是真正的福田、無上福田,你要想修福你要供養佛。所以諸菩薩他們最喜歡的兩樁事情,一個是供佛、一個是聞法,供佛增福慧,聞法長智慧,你看福慧雙修,菩薩給我們表法,菩薩給我們做榜樣。

那我們要想自己多福多智慧,你就要懂得供養,財供養得財富,法供養得聰明智慧,無畏供養得健康長壽,這三樣東西都要,都想要,那你就拼命修,真幹。供佛是福田,還得要供養貧窮的人,供養殘疾的人,供養愚痴的人。

看到人家在苦難邊上,只要看到了,盡心盡力的幫助他,這就對了,這是我們應該做的。為什麼?這些人跟我同一體,這些人不是別人,本來是佛。這種供養當中會有恭敬心,不敢小看他,不敢輕慢他,這福報就更大了,我們完全是在平等的地位上。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55集2014/06/07


六道、十法界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對它?它是一場夢

財色名利全是假的,你要是執著,堅固的執著,就是三惡道,輕微的執著這是三善道,不執著就超越輪迴,輪迴就沒有了。輪迴是假的,是一場夢,夢醒了,痕跡都找不到。

這是第一種夢,還有第二種夢,第二什麼?十法界,聲聞、緣覺、權教菩薩在這裡頭,他還要經過一次醒過來,真的醒過來,十法界沒有了。十法界,輕微的夢境;六道輪迴,深重的夢境,不容易醒過來。真正醒過來,十法界、六道全沒有了,了無痕跡。

這就是告訴我們,六道、十法界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對它?完全覺了它是假的,它是一場夢。所以,佛在大乘經上用夢做比喻講得最多,常常說,這是個夢境,可別當真。夢境,你可以享受,不可以執著,不可以著相,不可以當真,你在這個裡面就得大自在了。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56集2014/06/07


不為外面一切境界風所動,死心塌地一門深入

佛就一個願望,度眾生成佛道。淨宗信願持名是佛度眾生第一個法門,這個法門你不相信,再給你講別的法門。所以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只要能信,佛絕對不講第二個法門,這個道理要懂。佛不希望你麻煩,不希望你浪費時間,希望你快快成佛,我們不著急他著急,他怎麼會給我們添麻煩?是我們自己找來的麻煩,對這個不相信,要把這個道理搞清楚、搞明白,這個事就麻煩了。

佛還是給你講,講《華嚴》、講《楞嚴》、講《法華》,一生講了四十九年。講那麼多的經論,那是什麼?對淨土法門念佛往生有懷疑的人,對他們講的;沒有懷疑的人,不必。像海賢老和尚,人老實、聽話、真幹,師父看到這樣根性的人,什麼話都沒有,就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一直念下去。你看他真老實,一句彌陀念九十二年,沒有放下過,沒有拐彎,沒有改變,成功了。

介紹西方極樂世界,這本書是最圓滿的、最詳細的,從頭到尾讀了,如果信心還生不起來,黃念祖老居士是個幫助,這個註解非常好的幫助。把經、註解讀完,讀一遍不夠。我的標準,我早年在台中學經教,我的標準是讀三十遍,才能把味道念出來。

古人是讀書千遍,我把它縮成三十遍,三十遍都做不到,你要想了解它很難。所以印志法師把他師父海賢老人這個光碟事跡送到香港來給我,我看了很受感動,我就連著看三十遍,我知道他所表的意思,能理解。所以我勸同學,要把這一片光碟、這個小冊子的文字看作《大乘無量壽經》的總結。

《無量壽經》所講的理論、方法、境界,海賢老和尚完全表現在生活、表現在工作、表現在處事待人接物,他全做到了。所以他的感應無比殊勝,多次見佛,這他自己說的。多次求佛帶他到極樂世界,佛不帶他去,佛讚歎他,你修得不錯,修得很好,在這個世間多住幾年,表法給大家看看,給學佛人做個好樣子。是為這個理由,一直等到這本書的出現。佛對於我們現前狀況,社會狀況、淨土宗念佛人的狀況,佛知道,知道得清清楚楚。

用海賢這個方法來做個總結,讓大家覺悟,讓大家明白,西方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真有,信願持名決定得生淨土。一定要發心,不為外面一切境界風所動,死心塌地一門深入,我們的問題就解決了。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56集2014/06/07


往生極樂世界心量一定要大

下面給我們說明什麼是常、什麼是遍。「體無邊涯」,中國古人講的大而無外,就是這個意思。我們要發心,發什麼心?真心。真心多大?沒有邊際。真心就是自性本體,佛經上常講的「心包太虛,量周沙界」。

心量小的人不能往生,往生極樂世界心量一定要大,度眾生要度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苦難眾生。不是我這一個地區,不是我這一個國家、一個地球,不是的,全宇宙裡頭所有星球裡的眾生我統統要度他,要發這個大心。

「絕諸對待」,對待就是相對,相對這個念頭要斷掉,沒有相對的,有對待就不平等,沒有對待就平等了,這在日常生活當中要修。一定要曉得,能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自性沒有對待,沒有你跟我,是一體,整個宇宙跟我是一體。

「橫該十方,豎通三世」,橫是講的空間,十方是一體,豎是講時間,過去、現在、未來也是一體,十方三世是一體,沒有分別。「過去無始,未來無終,無有一法先之」,這就是自性,有沒有在自性之先的?沒有。「唯此先於諸法」,只有自性是先於諸法,為什麼?它能生諸法,諸法是它所生。過去無始,未來無終,這是大的意思。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56集2014/06/07


修行人第一步,在六根門頭放下

「今此經中大乘二字」,正是比喻「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這是「淨宗第一義諦」。淨土宗修行證果,理是什麼?道理,道理就是這兩句話,淨宗之所依,「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心本來是佛,迷了變成凡夫,現在我們返迷歸覺,就作佛了。

只要把迷放下,覺就現前,不要再去找覺,找覺就又迷了,只要放下迷惑,那就是覺。明暗是一體兩面,有明,暗就沒有了,有暗,明就沒有了。佛是明的這一面,迷是暗的那一面,只要放下暗,明自然就現了,不要再去找明。所以說放下就是!

放下妄想、放下分別、放下執著,在什麼時候放下?在什麼場所放下?修行人第一步,在六根門頭放下。眼見色的地方放下,放下執著、放下分別、放下起心動念;耳聽音聲的時候放下,放下執著、放下分別、放下妄想;鼻在聞香的時候放下;舌在嘗味的時候,在你吃飯、吃東西的時候放下;起心動念在想像當中放下。這真修行,真功夫。

什麼是佛?佛眼看得清楚、聽得明白,沒有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佛聽聲音聽得很清楚、聽得很明白,也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叫做佛,這就是回歸自性。這叫真用功,真會用功,完全回歸到清淨平等覺。

你能這樣修,你的心永遠是清淨、永遠是平等、永遠是覺而不迷,這就是經題上教導我們淨宗修行的總綱領,清淨、平等、覺。心淨則佛土淨,只要心淨,外面環境統清淨,為什麼?不染污了。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56集2014/06/07


修行沒有別的,就是修清淨平等覺

阿彌陀佛建立莊嚴妙土,不是自己享受的,是用這個方法接引十方三世一切眾生,到極樂世界圓滿成佛,不是為自己,這個恩德,世出世法裡頭沒有能夠相比的。佛的願望是普度眾生,我們真信,真正發願一向專念,擺在我們面前的例子很多。

諦閑老和尚的徒弟鍋漏匠,不認識字,一生潦倒,苦不堪言,我們跟他比,樣樣都比他強。可是他成佛,他往生淨土。憑什麼?一句佛號。因為他不認識字,沒念過書,沒有聽過經,老和尚只教他一句阿彌陀佛,告訴他一直念下去,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念,不分晝夜。

他三年預知時至,自在往生,沒有人給他助念。走,站著走的,走了之後還站了三天,等諦閑法師替他辦後事。台灣台南將軍鄉有個老太太,也是念佛三年站著往生。這樁事情現在南台灣有很多同修還都記得住,我提起來,很多人告訴我,真的,一點不假。

為什麼這些人行?沒有別的,放得下,看得破。真正看破放下,一心一意老實念佛求生淨土,在這個世間不再跟人計較,不再跟人競爭,全放下了,一心一意就是求生淨土,除這樁事情之外沒事。海賢老和尚一生就如是,他一生就一個方向,一個目標,你看他說:「其他啥都是假的」。啥是他們當地的口語,意思就是什麼都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

假的你還執著它幹什麼?假的執著它,就造輪迴業。天天造輪迴業,你怎麼出得了六道輪迴。老和尚對人、對事、對物都沒有放在心上,心裡頭只有一尊阿彌陀佛,這是我們的好樣子。

我們在這個世間,老師教給我看破放下,自在隨緣。隨緣,這個緣是善緣,是對一切眾生有利的緣,可以做,遇到了不能不做。不做你沒有菩提心,菩提心待人是大慈大悲,那你沒有慈悲心。應該做,做怎麼樣?不著相,決定沒有自己的名聞利養在裡頭。如果這個裡頭有自己的名聞利養,那就被染著,你又在造輪迴業。

一向專念西方極樂世界,不造輪迴業,善緣我做了,做了之後跟沒做一樣,絕不放在心上,絕不希求果報,心地乾乾淨淨,一塵不染,這樣就對了。不善的,不善的決定不能做,對一個人不善都不可以做,要對大眾不善就更不能做了。

善不善,標準在哪裡?《十善業道》,佛門的標準,不能不知道。世法的標準,在中國,五倫五常八德,實在講我們把它歸納十二個字,「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我們起心動念要與這十二個字相應;如果不相應,馬上改過。與這十二個字相違背,那就造惡業,果報在三途;與十二個字相應的,人天福報。

學佛先把人做好,來生人天資格都拿不到,你怎麼能往生?真正每天做早晚課,什麼叫真正早晚課,早晨提醒自己,晚上認真反省,有則改之,無則嘉勉,這是講過失。過要逐漸逐漸減少,善要逐漸逐漸提升,這才是個修行人,這才是真正報恩者,報佛恩。

世尊在本經上說,我已成就莊嚴佛土,清淨之行,這個我是阿彌陀佛自稱的,已經把極樂世界造成。極樂世界怎麼成的?清淨之行,清淨平等覺所造成的。我們今天修行沒有別的,就是修清淨平等覺。不善的決定遠離;善的可以做,做了之後不染污自己,也就是保持清淨平等心去斷惡修善,這就對了,這就跟阿彌陀佛相應。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57集2014/06/08


十善業道幫助你得清淨

「清淨:身口意三業,離一切惡行煩惱垢染之謂」。離一切惡行、一切煩惱、一切染污,這叫清淨。「經云:心淨則佛土淨,表一切即一,一即一切」。我們看念老註解,「清淨者,身口意三業」。造業,這三個是造業的工具,誰造業?它在造業。身的動作,口的言語,意的念頭,一定要知道。離一切惡行、煩惱、垢染之謂,離就是放下。

「《探玄記》云:三業無過,云清淨」。這個意思就是說,身口意三業都沒有過失,這就叫清淨。清淨怎麼修法?十善業道幫助你得清淨,身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這叫身的三種清淨業。

口有四種,口造業最容易,所以佛說四種:妄語,騙人,存心欺騙人;兩舌,挑撥是非;綺語,花言巧語,也是欺騙眾生,說得非常好聽,但是假的,不是真的;第四個惡口,言語傲慢,讓人聽起來很不舒服。口有四業,這四種不犯,口業清淨。

意業就是起心動念,起心動念是貪瞋痴三毒,意不貪、不瞋、不痴,這叫十善業。十善業都做到了,身口意就沒有過失。

身口意,我們從早到晚,甚至於睡覺還作夢,都在造。修行人這斷不掉,佛教給我們先斷惡業,決定不能造惡業。殺、盜、淫、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瞋、痴,都是惡業,叫十惡業。

十惡業統統都造的人,沒有忌諱的人,這個人果報在地獄。五逆十惡,墮地獄的因。所以佛教人,剛剛入佛門,佛就教他修十善業,不殺、不盜、不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貪、不瞋、不痴,從這個地方入佛門。這是什麼?這是人道,真正是個好人,是個善人。

佛經上所說的善男子、善女人,那善的標準是什麼?就是十善業道,這一點不能不知道。學佛為什麼學不成功?念佛為什麼念不好?我們沒有修十善,沒有斷十惡,所以就有業障。十惡的業障障你,障你一切善法不能成就。反過來十善,十善能障十惡,讓十惡不起,這個好。

在我們中國,古聖先賢、老祖宗教給我們修行的德目,仁義禮智信,跟五戒的意思一樣。仁,不殺生;義,不偷盜;禮,不邪淫;智,智是理智,不感情用事,感情用事容易出麻煩,用理智不用感情;最後一個信,信則不妄語、不兩舌,這是信,跟佛法的五戒很相同。儒跟佛都是以這個為基礎,修行的基礎,必須要認真學習的。如果這些做不到,求往生能不能成就?不能成就。

往生淨業正因,佛說得很清楚,三條,第一個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第二條,「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第三條「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淨宗修行的大根大本,修行指導總綱領、總原則,你要是違背這個原則不能往生,它太重要了。

五逆十惡,臨命終時真正懺除業障,後不再造,慚愧心生起來,懺悔,後不再造,下定決心隨順佛陀教誨,這才能往生。但是淨宗的方法妙,念念都歸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前面說過,就是無量壽。

這一句阿彌陀佛消災延壽,無比殊勝的吉祥,能消業障,能幫助你這一生往生不退成佛,這很重要,不能不知道。所以我們要常常想到,應該想到,身口意三業不能有過失。換句話說,常常能夠想到身三、口四、意三,這十善業。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57集2014/06/08


無論見人、見事、見物,統統是阿彌陀佛

我們今天什麼最重要?清淨心最重要,不染污最重要。我們在生活上修不染污,就是決定不被外面環境影響,無論見人、見事、見物,統統是阿彌陀佛。像海賢老和尚所說的,他做到了,不分這個好、那個不好,不分,統統是一樣的,平等待遇,全都歸一法句,一清淨句,統統歸阿彌陀佛。六根對六塵境界起了念頭,阿彌陀佛,沒有第二念。

阿彌陀佛就是清淨法,阿彌陀佛就是平等法,阿彌陀佛就是覺而不迷,用一句阿彌陀佛修清淨平等覺,到極樂世界就證得大乘無量壽莊嚴。這一句佛號可不能忘記,忘記可就大錯了。我們一晃眼就忘記,為什麼?不知道生死可怕,生死心不切。瑩珂生死心懇切,三天三夜把阿彌陀佛念來。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58集2014/06/09 


戰勝煩惱就叫聖戰

我這次訪問新加坡,新加坡九個宗教是最初團結起來的,老朋友見面,十年前我們在一起,我每次到新加坡都要跟新加坡九個宗教聚餐、敘舊。在聚餐的時候我就談到,《古蘭經》裡面講的聖戰,我們都把這個意思錯解了。

因為現在那邊有兩位長老,我們編《群書治要360》,他們看到喜歡得不得了,所以我提倡我們每個宗教編一個《360》。這個長老非常喜歡,我怎麼沒想到?為什麼?經典太多,人家不願意看。如果在裡頭節錄三百六十段,小段,這個小段足以代表你宗教的教義、理論跟修學方法,人家很喜歡看,很喜歡接受。

所以他們在做這個工作。做這個工作的時候,找阿拉伯文原本的《古蘭經》,他跟我講,他說聖戰意思不是我們平常講的,是什麼意思?戰勝我們自己的煩惱習氣。我一聽這個豁然想到,就是佛法講的斷煩惱,四弘誓願「煩惱無盡誓願斷」,戰勝煩惱就叫聖戰。中國儒家講的「克己復禮」,那就是聖戰,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要跟自己去打一仗。

也就是《大學》裡面所講的格物,物是物欲,物質欲望,你要跟它去格鬥,跟它打一仗,要戰勝它。戰勝它之後智慧就會生起來,為什麼?物欲把智慧障礙住了。所以格物而後致知,致知而後意誠,意誠而後身修,這有次第的。這樣聖戰解釋就太好了,跟儒、跟佛、跟道統統都相應。

所以我們一定要把這個名詞真實義要講清楚、講明白,不是真的跟人拿著武器去鬥爭,不是。真主是仁慈的,真主是歡喜善人,歡喜人行善。戰爭是邪惡,最好要避免戰爭,要化解戰爭,這才是神聖的愛心、慈悲心。往後我們再講聖戰,意思就講正確了,不會把它誤解。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58集2014/06/09


懺悔之後永不再做叫真懺悔

做無間地獄的罪業,只要你真正懺悔,真正懺悔決定後不再造,這叫真懺悔。過去章嘉大師教給我,佛門重實質不重形式。今天很多人懺悔,在台上,很多人看到痛哭流涕,也感動很多人,這是形式。

如果懺悔之後再幹,有沒有?有,而且很多。幹了怎麼?再懺悔,這個沒用處。懺悔之後永不再做,這叫真懺悔,就是儒家所講的不貳過,過失只有一次,沒有第二次。懺了還幹,這是自欺欺人。

所以聖道不是那麼容易,我們明白之後我們要真幹,形式上不要緊,真幹能往生。瑩珂是真幹,他知道不能住這個世間,這個世間長住一定會再犯,他沒有辦法保證自己,有自知之明。所以,十年陽壽不要了,早一天到極樂世界。

文章恭錄—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第1集2014/03/10


人與人相處要做到仁愛

今年過年的時候,正月初一我跟大家見面,有幾句話共同勉勵。我在這裡再重複一遍,希望我們在一起學習的同學要記住,我們要真正做好榜樣。天下事關鍵所在就是人與人的交往,社會動亂,地球災變這麼多,原因是什麼?我們沒有辦法跟人相處,只知道自利,不知道利他,只知道順自己的意思,不怕別人的痛苦,是這個造成的。造成什麼?怨氣。

老祖宗教導我們,人與人相處要做到仁愛。仁,你看中國文字,是兩個人,二人。不能只想自己,只想自己就是自私自利,就會損人利己,會傷害別人。想到自己同時想到別人,這一點很重要,「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多思考一下,不傷害別人。多替別人著想,仁者愛人,比愛自己還重要,要懂得寬恕,要懂得包容,要曉得謙虛,要知道禮讓。

這些教誨我們都把它忘得乾乾淨淨,不能說忘乾淨,根本沒學過,怎麼會知道?講經的時候常常講,沒聽進去,真正聽進去你不會犯這些過失,沒聽進去。所以在日常生活當中還是造業,總的一句話就是損人利己。

損人利己做得太過分了,那就是地獄業,地獄業報滿了之後,在畜生道、在人道,遇到的時候還要冤冤相報。只要對方的怨恨沒有化解,記在心上,將來就肯定要報應。報應不會報得恰到好處,都會加一點,都會過分一點,所以生生世世沒完沒了,愈往後愈苦,雙方都痛苦,何必?

文章恭錄—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第1集2014/03/10


修行的第一步

佛門裡頭,三皈、五戒、十善這是大根大本,我們受了,有名無實。怎麼有名無實?沒做到,形式上受到,做個儀式,做完了就完了,什麼也沒有了。三皈是皈依覺、皈依正、皈依淨,覺而不迷是皈依佛,正而不邪是皈依法,淨而不染是皈依僧,沒做到。

三皈是總的方向、總的綱領,落實在五戒、十善,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有沒有想一想,五戒十善裡頭符不符合?與這個相符合的是善,相違背的是惡。自己能夠這樣觀察,這是修行的第一步,你覺知了,覺悟了。覺悟之後要做到,做不到沒用處,做錯了要知道改,沒有做的要發心做,這就是三十七道品裡頭的四正勤。

文章恭錄—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第1集2014/03/10


必須自行才能化他

人是學得好的,需要人教,需要聖賢教,需要佛菩薩來教。接受聖賢的教誨都是好人,都能夠安分守己,都能夠持戒、吃苦,縱然遭遇不幸,他也不會怨天尤人,也甘心情願的承受,這個世界就會安定、就會和諧,這個認識非常重要。

中國老祖宗知道,「建國君民,教學為先」;佛菩薩知道,「今現在說法」,這句話的意思,諸佛菩薩說法從來沒有中斷。

南陽來佛寺賢公老和尚(海賢老和尚),他雖然沒有說法,他在表法。他每天生活在大乘佛法當中,工作在大乘佛法當中,待人接物統統在大乘法,那就是佛經上所說的,「今現在說法」,不是用口說,會的人全看出來了,不會的人看不出來。

古時候講宗門教下,宗門是表演,身教;教下是口說,言教,通宗通教,宗教是一不是二。自己有實證才能說得出來,教化別人;自己沒有實證,說出來不能感動人。宗是自行,教是化他,必須自行才能化他。

文章恭錄—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第2集2014/03/11


所有一切屈辱都是來考驗我們的

海賢老和尚的一生,他所證得的境界不是凡人能夠了知的。怎麼證得?放下就是。你看他看破了,告訴別人這個世間什麼都是假的,這是看破,所以他什麼都不執著。活在這個世間不是為自己,是為眾生,給眾生做個好樣子,這就是表法,身教;到最後總結,身行言教是一體。每個人都像老和尚這樣的,社會安定,天下太平,怎麼會有競爭?怎麼會有衝突?老和尚那麼大的年紀,被收電費的人打了兩個耳光,乖乖把錢掏出來送給他。

旁邊人看到看不過意,想去找這個收電費的人找他理論,老和尚說不必、不用。為什麼不必理論?不結冤仇,年輕人做的是對的,沒做錯。為什麼說他是對的?是社會教出來的,他所學出來就是這樣的,他以為是對的。他是凡夫,他是亂世的凡夫,不能用佛菩薩的標準看他。所以要原諒人,能原諒別人的人有福,修忍辱波羅蜜。不是他打兩耳光,怎麼知道自己能忍?

忍辱仙人遇到歌利王,歌利王要不是發脾氣,把他凌遲處死,他的忍辱波羅蜜不圓滿。這樣大的屈辱都能忍受,忍辱波羅蜜圓滿了,忍辱仙人得了好處,好處是什麼?提前成佛,就是本師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成佛原本是賢劫第五尊佛,第四是彌勒菩薩,彌勒在他之前,因為這樁事情,彌勒推後了,他提前了。這個道理要懂!

所有一切屈辱都是來考驗我們的,希望我們關關通過,將來成佛之後,教化眾生一帆風順。所以這個世間善人惡人、好事壞事,會的人全都得利益,全都得正面的,沒有負面的,不會的人完全產生負面的,他生煩惱不生智慧。老和尚在境界裡頭如如不動,實際上是定,了了分明是智慧,福慧雙修。大乘佛法就問的是你會還是不會?不能忍辱錯了,大錯特錯;能忍,真正的福報。

文章恭錄—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第2集2014/03/11


只讚歎善,不批評惡

特別是善護口業,這句話我們在很多經典裡面看到,佛講三業都是講身、口、意,《無量壽經》上不是的,《無量壽經》上講的是口、身、意,把口業擺在第一。在第八品裡頭,「善護口業」,這個意思不一樣;「不譏他過」,這就是你說的,無論在什麼場合、在什麼境界當中,決定不能夠現在說批評別人。

佛菩薩教人,他讚歎。人都有善惡兩面,說是找一個人全是惡沒有一個善,大概走遍天下找不到,往前,古人裡頭也找不到,往後,後人裡頭恐怕也找不到,都是善惡混雜。社會好,善多惡少;社會動亂,惡多善少。

如果我們只讚歎善,不批評惡,就能改變眾生的業力,每個人都意識到批評別人、毀謗別人,這是不善。還有更麻煩的,如果這個眾生不能忍讓、不能忍辱,他要找機會來報復你,這個事情麻煩,那就造成什麼?冤冤相報,生生世世沒完沒了,你願意幹這個事情嗎?因果道理,所以我們重視,這也是海賢老和尚表演給我們看的。

文章恭錄—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第3集2014/03/12


嚴持戒律身清淨,老實念佛心清淨

有人問老和尚養生之道,老人家活了一百一十二歲,為什麼還這麼健康、這麼活潑,用什麼方法能學得到?他只講了兩句話:嚴持戒律,老實念佛。嚴持戒律身清淨,老實念佛心清淨,身心都清淨,哪有不健康的道理!沒染污。戒律是什麼?規矩,很簡單,三皈五戒有沒有做到。

三皈是修行的總綱領、總目標,修什麼?什麼叫皈依佛?什麼叫皈依法?什麼叫皈依僧?佛是覺的意思,覺而不迷,這是佛;法是正的意思,正知正見,這是法;僧是清淨的意思,六根清淨,淨而不染。你看覺正淨,這是修行的總綱領,八萬四千法門都是修覺正淨,念佛法門還是修覺正淨。那我們覺了沒有、正了沒有、清淨了沒有?怎麼落實?落實在戒律,落實在念佛。

戒律裡面佛說得再多,在家出家,總綱領,四重戒,殺盜淫妄。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四重戒,人要真正能都做到,好人。能持戒的人,能念佛的人,決定是正知正見,那就是法,皈依法;身心清淨,那就健康長壽。

老和尚沒有學那麼多戒律,他只掌握到了三皈、五戒、十善,真正做到了,愈做愈微細,愈做愈廣大。要曉得三皈、五戒、十善看起來一點點,幾個字,深沒有底,廣沒有邊。佛家講的十善業道,我們常常在佛像上看到,畫的佛像,佛像有個圓光,圓光頂上有三個字,通常用梵文寫的「唵阿吽」這三個字,這三個字是什麼?就是身口意,就是十善業,身三、口四、意三。

身,不殺、不盜、不淫;口,不妄語、不兩舌、不綺語、不惡口;意,不貪、不瞋、不痴。十善的圓滿就是成佛,所以在大乘,八萬四千細行就是十善展開的,歸納起來十條,展開八萬四千;小乘三千威儀也是十善,把它展開來三千。老和尚能把三皈、五戒、十善做到,所有戒律圓滿,都在其中。

文章恭錄—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第8集2014/03/20


首先要認識世間什麼都是假的

「修行念佛三昧」,目標是得三昧,念佛三昧就是一心不亂,以這個為目標。一心不亂得不到沒有關係,功夫成片就能往生,這才叫真的易行道。功夫成片,老和尚給我們示現的就是功夫成片。一天到晚心裡只有阿彌陀佛,沒有把阿彌陀佛忘掉,這就叫成片。

我們一般人念佛,念一念忘掉了,不成片,想起來,接著再念。這個在佛法叫失念,念失掉了,不知不覺的失掉,妄想起來了。老和尚沒有這個現象,二六時中只有佛號,沒有妄想夾雜在其中,這叫功夫成片。這個一般人可以做得到,所以首先要認識,老和尚常講:「這世間什麼都是假的」。這句話什麼意思?看破。什麼都是假的你才肯放下,你把它當作真的就不肯放下。

肯放下,一切為眾生不為自己,為自己,這三餐飯、身上穿的幾件保暖的衣服,這是為自己。有個小地方可以遮蔽風雨,來佛寺幾間破舊的房屋,農村裡頭的小廟,真正修行的人夠了,無需要再增減,心安理得。老和尚一生沒有外頭化過緣,我把廟重新整修一下,沒有。那個廟是需要整修,我們看到的樣子。能遮蔽風雨就可以了,知足常樂,往生到極樂世界。

文章恭錄—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第9集2014/03/21


阿彌陀佛種子習氣要加分

習氣,極其微細的習氣我們不知道,凡夫的習氣結成阿賴耶裡頭的種子,善惡種子,說得清楚一點,十法界的種子。你動什麼念頭,那一個種子裡頭習氣是加分、減分,淡忘了就減分,提醒了就加分,就這麼個道理。

我們不能不留意,完全在起心動念上。那我們到底怎麼辦?海賢老和尚給我們示現最佳的辦法、最好的辦法,就是一句阿彌陀佛,除這一句阿彌陀佛,萬緣統統放下。行嗎?行。他給我們做出榜樣,他就這麼一句佛號,受持了九十二年。沒有在這句佛號上加一點東西,也沒減少一樣東西,老老實實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日夜不捨,我們要學。

之前我們聽倓虛老法師說鍋漏匠,三年,賢老我們知道,他不會輸給鍋漏匠,為什麼延長這麼長的壽命?阿彌陀佛囑咐他表法。他這麼長的壽命,是《還源觀》上四德裡頭最後一條「代眾生苦」,他是來表法的。《還源觀》上講的四德,第一個「隨緣妙用」,你看他是不是這樣的?「威儀有則」,做榜樣給人看,「柔和質直,代眾生苦」。他這四句做圓滿了,做得太好了,我統統能看得出來。

看出來怎麼樣?學!要跟老和尚學。於是阿彌陀佛也叫我們表法,時節因緣到了,他就來通知我們,接引我們往生。通知就是預知時至,要不然你怎麼知道?真誠到極處,清淨到極處,感應道交,就見佛了,具備見佛的條件。見佛的條件沒有什麼,清淨心,心淨則佛土淨。

文章恭錄—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第10集2014/03/24


學佛人的事實真相

怎麼樣看待這個世界?怎麼樣看待眾生?經上說得很清楚,虛空法界跟自己確確實實是一體,一個自性變現的。佛是自性現的,魔也是自性現的,淨土是自性現的,無間地獄也是自性現的,只是遇緣不同而已,覺悟的人要用平等心去看待。

平常心,平是平等,常是永遠用平等心,那叫平常,常是不能間斷,看待一切人事物。對一切造作不善的,自然生憐憫心,同體大悲,看到善的、好的,自然生歡喜心。慈心,幫助大家得樂;悲心,幫助大家離苦,這是諸佛菩薩,這是諸佛弟子。弟子要學佛,老師是我們的榜樣,我們向他學習,這一生決定得法喜充滿。

海賢老和尚,我們聽他的弟子們說,有在家、有出家的,老和尚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在什麼處所,都是歡歡喜喜,滿面笑容。這表示什麼?常生歡喜心,法喜充滿。生活環境很辛苦,但是生活得很自在,自給自足。自己耕種,自己收成,自己享受,多餘的分給別人,分給需要的人,他多快樂,他多自在。

快樂的人生、喜悅的人生、歡喜自在的人生,這是學佛現前的受用。學佛有什麼好處?這就是學佛的好處。好處不是升官發財,不是名聞利養,不是那些,那些不是真正的好處;真正好處是幸福快樂、法喜充滿、身心健康,走的時候,預知時至,自在往生,這個真快樂。這些都可以合在實相,事實真相。

學佛人的事實真相,我們在來佛寺這三個人身上看到,真佛弟子、真學佛人。不能搞假的,假的是什麼?他還有辛苦,他沒有得到常樂,沒有得到法喜,這個學就學錯了,肯定有問題。

沒有學錯的話,一定得法喜,一定有慈悲心,不會傷害別人。也就是說,三皈、五戒、十善他真做到了,小小戒都在其中。愈學智慧愈增長,那個戒律就愈嚴密。他嚴密,外面人看不出來,嚴密在哪裡?一切過失不起心不動念,自然沒有了。

文章恭錄—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第13集2014/03/26


為眾生服務不住相

應無所住就是放下萬緣,而生其心,全心全力為一切苦難眾生服務,我這樣講很清楚了。為眾生服務不住相,應無所住,就是萬緣放下。萬緣放下是自己,是無住,為一切眾生服務是生心,妨不妨礙?不妨礙。海賢老和尚天天在農地裡耕作,沒有休息的,他佛號不間斷,一個動作一聲佛號,沒有妨礙他念佛,沒有妨礙他求生淨土。照理說他早就應該往生。

二十歲出家,師父教他念佛,他老實、聽話、真幹,就一句佛號,三十歲能不能往生?肯定,一般三年,那他二十三歲就可以往生。為什麼會延到一百一十二歲,那是什麼?那是而生其心。他應無所住,三年就得到,應無所住,他是而生其心,生什麼心?表法,完全是做給學佛同學們看的。你們學佛,無論他是念佛修淨土,道理是一樣的,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是無住生心,不是禪宗專用的,門門都是。

海賢老和尚跟我們比的是執持名號,用這個來達到無住生心。我的體會,他入這個境界不出十年,也就是說,肯定在三十歲之前,不在三十歲之後。三十之後他已經得大自在了,受苦受難、持戒布施忍辱都是做給別人看的,做出最好的榜樣。自己確確實實,六根在六塵境界裡頭不起心不動念,充滿智慧,沒有染污、沒有煩惱,這是我們要學的。

我們受了一點委屈,常常放在心上,憋著悶氣,這不是學佛,學佛智慧開了就化解了。那是忍受,忍受是有極限的,到忍無能忍的時候就爆炸了,那就壞了。所以要有智慧,智慧把它化解。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能化解,那就是圓滿的般若波羅蜜、圓滿的禪定、圓滿的智慧,我們要在這裡學。

說穿了還就是章嘉大師所說的,「看得破,放得下」。看得破是智慧,了解世出世間一切法的真相,諸法實相,看破。看破之後自然是一塵不染,心就是清淨平等覺現前,清淨平等覺是我們的真心,是我們的佛性,從這個地方生心。生心是什麼?就是為一切眾生服務,真正救苦救難。你會不會累著?不會。為什麼沒有累著?你沒有身。

有身,我是有身,怎麼沒有身?念頭裡頭沒有身,就是說不執著身。不執著身是我,你就不會累,執著身是我就會累;不執著身是我是對的,執著身是我是錯的。我們真的要感謝海賢老和尚,他給我們這樣的表法,讓我們看到,真正能體會到佛法的微妙、奧妙。

他一天到晚工作,這個人非常勤快,那就是示現精進波羅蜜;種植收成供養大眾是布施波羅蜜;心沒有妄念,一心念佛,持戒波羅蜜。六波羅蜜就在他日常生活當中,從早到晚完全表演得淋漓盡致,你要看清楚、搞明白了,無論幹哪個行業,你就學他這一點,學到之後你就不疲不倦,你就不會勞累,一百多歲身體健康。

文章恭錄—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第14集2014/03/28


五常是做人基本的道德

淨宗決定不能懷疑,懷疑就完了,聖賢教誨不可以懷疑。中國傳統文化,聖賢祖宗教給我們的,五常是做人基本的道德,仁義禮智信,跟佛陀所講的五戒完全相同。仁,不殺生;義,不偷盜;禮,不邪淫;智,不飲酒;信,不妄語。佛講守五戒能得人身,不會失掉人身,不會墮三惡道,這五個字是做人基本的條件。

文章恭錄—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第14集2014/03/28


人務必要守本分

這個社會,我過去曾經說過很多次,人務必要守本分。每個行業都守住自己的本分,把自己的本分做好,對社會做出貢獻,這個社會就安定就和諧了。

我們出家人有出家人的本分,這也算是三百六十行裡頭的一行。出家這個行業是什麼?要認識清楚,佛陀教育,那一定要把佛陀教育學好,把佛陀教育發揚光大。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開悟之後,四十九年教學,以這個貢獻給社會、貢獻給一切眾生。這個貢獻大了,真正是捨己為人,做出一個最好的老師的榜樣,這釋迦牟尼佛,我們稱他為本師。

學佛就是要學釋迦牟尼佛,終身從事教學工作。最重要的教學,身教,自己沒做到不能教別人。真正是學不厭、教不倦,給我們做出這個典型,做出這樣的榜樣。

到臨終離開我們,還教給我們四依法,最後的遺言「以戒為師,以苦為師」。戒是什麼意思?把佛陀的教誨落實到生活,就叫做戒。

釋迦牟尼佛一生所教所示現的,總不外乎三福、三學、六度、六和、十大願王。這個包括圓滿的佛法,不但是釋迦牟尼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教誨,不離這個總的指導原則。

很好記,三福、三學、六度、六和、十大願王,一生謹守,決定不違犯,這就是持戒。這五個科目統攝釋迦牟尼佛所說的三聚淨戒,全包括了。

中國老祖宗、古聖先賢教人,也只有四個科目:五倫、五常、四維、八德,大道至簡,一點不麻煩,幾句話。

一切所有都從這個根生出來的,衍生出來那就是萬法,世出世間一切法。我們要抓住根本,從根本真幹,用這個根本來修正我們錯誤的身語意。

文章恭錄—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第16集2014/04/01


學佛必須要把妄斷盡,不要有求真的這個念頭

《起信論》裡這句話說得很有味道,「始覺義者」,什麼是始覺?「依本覺故,而有不覺;依不覺故,說有始覺。」這個說得也很有味道。

我們要知道,本覺永遠不迷。那一念迷,不是真的,是假的。說它作一念迷,迷沒有開始,沒有開始它也就沒有結束,什麼時候覺了,什麼時候迷就沒有了。

世尊有時候說斷煩惱需要多長的時間,那都是方便說,不是正說。那個說法雖是方便說,他也有依據,依據眾生迷的淺深,迷得深時間就長,迷得淺時間就短。

有人一聽言下大悟,我們在《壇經》裡面看到惠明,惠明開悟好像比能大師還俐落,他怎麼一句話當中就開悟,什麼原因?那一念是真誠心、是清淨心、是至誠恭敬心,一念就管用。

一念也就是我們所理解的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這叫一念。這一念覺就徹底開悟。這就是古人的比喻,「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上上根人。

上上根也不是一定的,所以我們不能夠輕看了自己,認為自己是根性鈍。惠明法師這個例子對我們是非常鮮明的好榜樣。所以我們在一切時、一切處要常常想到用真心,不能用妄心。

用真心什麼障礙都沒有,用妄心處處是障礙。妄心跟迷相應,真心跟覺相應。不怕吃虧,不怕上當,不怕辛苦,真心不造業,真心就是清淨平等覺。

我們常常有這個念頭,念頭都是障礙,古大德教我們一個原則,學佛必須要把妄斷盡,不要有求真的這個念頭。為什麼?求真那個念頭是個妄念,清淨心裡頭沒有念頭。

大多數的人為什麼不開悟?就是求開悟,有這個念頭。這個念頭清淨心上沒有,沒有這個念頭才容易開悟,有這個念頭就不能開悟。

所以惠能大師告訴惠明,「不思惡,不思善」,祕訣就在此地。不思惡、不思善,念頭沒有了,念頭不是惡就是善。

文章恭錄—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第18集2014/04/04


清淨心才跟阿彌陀佛起感應的作用

這個念佛,各人善根福德因緣都不相同,所以念佛的方法也是無量無邊,一定要適合自己根性,適合當前生活環境,才沒有障礙。最重要是念得踏實、念得歡喜,念到妄想雜念愈來愈少、智慧警覺愈來愈高,這就是效果。如果收不到效果就要改變方法。

還有同學問我,平時念佛少、聽經少,念的時候一向專念的心生不起來,或者還有夾雜別的,念其他的經咒,這是不是夾雜?我們首先要確定我們念佛的目標是什麼,這個很重要。

經題上寫得很清楚,那是修行的綱領,也是修行的目標,清淨、平等、覺。我們常常提醒大家,清淨心是小乘,阿羅漢、辟支佛得到的;平等心是大乘,菩薩得到的;覺是法身菩薩,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個也就是極樂世界的四土三輩九品,念到覺,達到這個目標,生實報土;平等心,方便有餘土;清淨心,凡聖同居土。

我們往生到極樂世界,蕅益大師說,品位高下全在功夫的淺深。這個意思就說清楚了,功夫最深的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其次的是平等心,再其次的是清淨心,心淨則佛土淨。這是把往生的理論說清楚、說明白了,一定要有清淨心,我們才跟阿彌陀佛起感應的作用。

也就是大勢至菩薩所說的,「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我要見佛用什麼心?清淨心,清淨心就能感應阿彌陀佛。清淨心不能現前,佛也不能現前。因為我們的心不清淨,有妄想、有雜念,這個跟佛不能感應。清淨就有感應,平等感應當然更多,這是我們要曉得的。

文章恭錄—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第18集2014/04/04


一定要遵守釋迦牟尼佛的四依法

我們在今天最重要的,是好不容易遇到這個法門,決定不能聽信一些流言。他們對會集本、黃念祖老居士註解提出很多疑問,目的是讓我們放棄,跟他們學習。到底是真是假,很難分辨,這使淨宗學人走進誤區,遇到陰霾。

如何能出離?一定要遵守釋迦牟尼佛的四依法,「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依智不依識」,我們才能夠脫離這個負能量的影響,我們這一生才會有成就。一切法的大總持法門,無過於《無量壽》,無過於這一句阿彌陀佛。

怎樣去認識阿彌陀佛?怎樣去堅定願心?這一部經、一部註給我們最大的幫助,讓我們在這部經、集註裡頭認識諸法實相。唯有認識,你才能夠真正放下,能夠真正放下,你才能一心專念,你才能真正得生淨土,功德就圓滿了。

文章恭錄—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第19集2014/04/08


對這個世間種種非法、不合理、不如意的事情統統能忍

收電費的拿著單子來要錢,老和尚一看問他,這個月跟上個月比怎麼會多了這麼多?那個收費的人也沒有回話,打他兩耳光,吐他一臉唾沫。老和尚趕快把錢拿出來,如數給他了,他走了。

旁邊看到的人不服,想把他抓來理論。老和尚說不必,佛弟子度量要大,要能包容人,不要跟人計較,要多少就給他多少,忍辱波羅蜜。你欺負他、羞辱他,他能忍,他不鬧事,成就了他忍辱波羅蜜。這是真實智慧,這是真實的德行,我們看到都要學。

別人欺負我,要想給罪給我受,甘心情願就受了,老老實實念佛,求早一天往生極樂世界,對這個世界留戀的念頭淡薄了,甚至於沒有了,好事情,不是壞事情。不但沒有怨恨,還有感謝,這是真的不是假的。老和尚對打他的人、吐他一臉唾沫的人感謝,成就他忍辱波羅蜜的表法。

用這個來勸人忍辱,對這個世間種種非法、不合理、不如意的事情統統能忍,六波羅蜜才會圓滿。你是學佛的,你是佛弟子,世間人給你,你不能忍受,你還學什麼?樣樣都能忍,樣樣都能受,他要命,命就給他,自己就到極樂世界去了。

不要爭,爭怎麼?一爭就搞六道輪迴。六道輪迴很可怕,為什麼?死不是了了,死了真正不得了!生生世世遇到會冤冤相報,那就很悽慘,雙方痛苦。學佛的人,不報了,算了,感恩你成就我忍辱波羅蜜,我自己真的提升了,這問題自然解決,沒有了。

我不恨你,我不怨你,我也不會報復你,讓你自己回去好好想想,你對別人,別人要跟你打架,要跟你報復,你對於這個學佛的人,人家乖乖聽你的,你喜歡打就打,喜歡罵就罵。

久久之,慢慢的他良心發現,他一生當中能遇到幾次是這樣的人?為什麼人家不報復、不反抗?這裡頭有大學問在,這裡頭有真功夫。他能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眾生迷惑,他清楚,他知道怎樣幫助眾生覺悟,幫助眾生回頭。

我們相信老和尚這些舉動,影響很多很多學佛的佛弟子。老和尚所做的、所為的是正確的、是對的,佛陀是這樣教導我們的,我們應當要遵守。佛法最重要的是要落實到生活,我們真得受用;如果不能落實到生活,白學了。

文章恭錄—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第20集2014/04/09


信解不能落實就不會證果

學佛終極的目標就是回歸自性,回歸你的本性,本性就是你的真心。你用真心就成佛了,你用妄心就是六道眾生。佛在經上講得好,毫無保留,特別是淨宗,我們要把這裡頭重要的教誨,一定要應用在生活上,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依教奉行,慢慢契入境界。這個東西急不得,要慢慢學,要認真學。

學了就幹,進步就快了;學了不幹,停在學的階段,有學沒有行,那就沒有證。信解不能落實就不會證果,真正的利益你得不到。如果只有信解,這就講世間的玄學,談玄說妙,自己不得受用,反而不如我沒有學過。

像海賢老和尚,不認識字,沒學過,但是怎麼樣?他行、他證。信解為了是行,他沒有信解也能行,這就是他具足了,他真相信,他不懷疑,真正相信老師的話。老師告訴他西方有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你一心專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將來接引你往生。

一絲毫懷疑都沒有,完全接受,老老實實,從早到晚一句佛號念下去,這個人下下根等於上上根。這兩種人很容易度,很容易回歸自性,很容易圓成佛道。麻煩就是當中的,上不上,下不下,妄想很多,雜念很多,意見很多。

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講經教學是為當中這些人,我們這些自命為知識分子,我們要感恩。真正好度的上上根人,所謂一聞千悟,他就明白了;下下根人老實,一說就相信,他就真幹,信解行證他是行證,他就幹到了。能從行證上,後面信解他圓滿了,這個難得。

文章恭錄—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第23集2014/04/14


眼只看佛菩薩,耳只聽佛號

我們對於這些毀謗的人,我們每天念佛、講經,都把功德迴向給他們,我給他們立長生牌位。為什麼?希望他們覺悟,希望他們回頭,他們都是未來佛。經上常說的「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他們都有分,並不在這個之外,只是他們迷惑比我更深,比我更嚴重。所以我絕對不會怪罪他們,我絕對不會批評他們,他批評我一萬句,我一句都不會批評他。我要有一萬句,我為什麼不念一萬句佛號?這個道理要懂。

如何保護自己的清淨平等覺?清淨平等覺是真心、是自性,這個太重要了!夏蓮公會集,把這個會集在經題上。這個經題是會集的,「清淨平等覺經」是漢譯的,「大乘無量壽莊嚴」是宋譯的,你看這兩個經題合在一起圓滿了。大乘是智慧,無量壽是德,莊嚴是相好。智慧、德相,這是果,果從哪裡來的?清淨平等覺裡頭現的。清淨平等覺是因,大乘無量壽莊嚴是果,就是西方極樂世界。

修因剋果,這個可不能忘記,可不能動搖。我們要學老實人,學聽話的人,學真幹的人,得真幹,不受外面干擾,他的聲音再大我沒聽見,他的文字再多我沒看見。這就是海賢老和尚的功夫,眼只看佛菩薩,耳只聽佛號,其他的沒聽見。我們的方向,西方極樂世界;我們的目標,親近阿彌陀佛,可不能搞錯了。念念不捨,念念沒有走岔路,念念在正道上,往生成佛的大道。

文章恭錄—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第24集2014/04/18


求心是求真佛

如果真能依照六祖能大師的這個四句話,我想我們大家都能在這一生當中成就善果。能大師說「聖人求心不求佛」,為什麼?心就是佛,佛就是心。

求佛向外了,求心是向內的,心本來是佛,不是心外有一個佛。所以求心是求真佛,求外面佛往往著相了,是妄想當中去立了一個佛,未必是真的。

所以下面這句話說得好,「愚人求佛不求心」。我們今天到底是求佛,還是求心?「智人調心不調身,愚人調身不調心」。

《佛名經》云,這個云字,現在很多地方都把它搞錯了,要注意把它修正過來,這是簡體跟正體的混淆,混淆不清了。

這一段是我們眼前修行重要的開示,我們大家,我不說外人,真的疏忽了。我們不是不用功,不是不努力,為什麼效果不彰,原因到底在哪裡?這都是感應。雲南同學在《壇經》裡面看到這四句,供養我們大家。

經教裡頭像這些話世尊真的常常說,大乘經裡頭到處都能看到,可見得這是佛陀重要的開示。佛法就是心法,離開心沒有佛法,哪來的佛法。佛是覺悟,大徹大悟,覺悟是心。六道凡夫迷在妄想顛倒之中。妄想,大乘經又稱它作無始無明,迷了。

要知道心本來是覺悟的,心是真的,真的永遠不會變,它怎麼會迷。佛對愚人說迷,不說迷他不懂。怎麼迷的?一念不覺。佛說得很多,但是一念不覺不容易懂。佛沒有說錯,只是我們聽不懂,什麼叫一念,這個概念我們沒有。

文章恭錄—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26集2014/04/22


提升自己的境界統統要靠忍辱

修行要忍。譬如我們提倡,在國外提倡建漢學院,漢學院怎麼學法?學一門課程,一部經典,期限十年,十年死心塌地學這一樣東西。要把這些東西念熟,古德教導我們讀書千遍,這部經典從頭到尾念一千遍。一千遍不能得定、不能開悟,二千遍;二千遍還不行,三千遍。到什麼時候為止?到大徹大悟為止。

在一般講,徹悟是難,大悟不難。十年的時間可以有大悟出現,大悟就能解決問題了。悟就是自見,其義自見,不要人教,不必聽人講,自己明白了,真明白了。什麼是真明白?自自然然你明白,不是我去想,想就落在第六意識,那個明白不是真的,是你自己想像的。不通過想像,豁然就知道了,這是真正開悟。你能把這部書講得透徹、講得詳細,讓別人聽都能聽懂了,有這個能力。這是人的本能,恢復本能沒有耐心決定做不到。

早年李老師教我,學菩薩道,第一個放下,布施是放下;第二個忍辱,就是要有耐心。一樣東西永恆不變,時間久了自然有悟處。而且學,一定要落實到生活,如果你所學的不能落實在生活、不能落實在工作,你白學了,你學了不發生作用。所謂學以致用,學了管用,管用就能變化氣質,就能提升自己的境界,統統要靠忍辱,不能忍就不能成就。

現在老師沒有了,但是古人教給我們學習的理論跟方法存在,我們依照這個道理、依照方法去學,只要肯放下,只要有耐心,你會有成就。海賢老和尚是個很好的榜樣,我讓大家看他的光碟,一天看三遍看一年,看一千遍,每天念一萬聲佛號。這一年你真正會明瞭海賢老和尚他的境界,他的智慧神通道力,你慢慢就體會到。

文章恭錄—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第27集2014/04/23


每天在求覺、求正、求淨就是佛弟子

學佛,「受持三皈,具足眾戒」。我們有沒有受持三皈?這要問自己。每個佛門弟子都受過三皈,只是形式上受了一次,以後就沒有了,忘得乾乾淨淨。三皈是學佛最高的指導原則,念念不能忘記。我初學佛的時候,皈依三寶是章嘉大師作證的,大師告訴我三皈的重要性,從受了盡形壽不能忘記,忘記了你就不是佛弟子。

皈依佛是什麼意思?佛是覺悟,覺而不迷,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覺而不迷是皈依佛,正而不邪是皈依法,淨而不染是皈依僧,我每天在求什麼?求覺、求正、求淨,這就是佛弟子,名符其實釋迦牟尼佛的學生,阿彌陀佛的學生,你跟別人不一樣,絕不是追求世間名聞利養,念念是求覺正淨。覺正淨從哪裡求?從戒律求。

所以下面經文,受持三皈之後面經文,「具足眾戒,不犯威儀」。威儀,我們今天講的禮貌,它不是戒律,它是做人的規矩,必須要遵守。現在都沒有了,社會沒有禮。那我們怎麼修法?我用一個最簡單的,《沙彌律儀》,沙彌十條戒、二十四門威儀,這個小冊子要認真依教奉行。《沙彌律儀》在家同修可以學,至少要學到五戒十善,有機會八關齋戒、沙彌律儀。

無論在家出家,你都能夠學會,這是經典上承認的善男子善女人,佛承認你是弟子,三皈弟子,往上才能成就佛法。淨宗最重要的三個條件就是信、願、行,我們能夠真正依教奉行,對佛法就做出了貢獻。為什麼?讓社會人看到,

不學佛的人看到學佛人的威儀,他會起恭敬心,對佛法讚歎;學佛的人看到你有威儀,你持戒有威儀,會幫助他增長信心,增長他的真誠恭敬心。身教,身行言教才能成就功德。然後我們從淨土五經,專攻一門,專弘一門,勸導大家念佛求生淨土,無量功德。認真努力,三寶加持。

文章恭錄—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第27集2014/04/23


成功失敗完全在於是不是真幹

學佛,古今中外決定離不開真幹,真幹的根基、基礎就在放下,真放下才得真受用。所有學佛不得受用的,問題都是出在這個地方,捨不得放下。所以,我們要把真幹這兩個字要放在真放下,他才能做到。

我們處在今天的社會,比起國清寺的,那是三位菩薩,文殊、普賢,豐干是阿彌陀佛再來的,佛菩薩。我們今天的環境比那個時候,我想至少超過百倍,這是真的。那個時候是什麼環境?現在這個時代是什麼環境?他們那個時代有講經的、有講道的、有講學的,儒釋道三家鼎盛。

只是講的人多,聽的人多,也能夠蔚為風氣,社會風氣良好。今天不但沒有講的人,偶爾有幾個講的人,反對的聲音比講的聲音大得多。古時候講的人沒有人反對,只是有人搖頭,他不說話。現在是大聲疾呼,恨不得把傳統這些東西消滅乾淨。我們生活在這個時代。

想到拾得教我們忍讓,那個時候都需要忍讓,何況現在這個時代!現在不忍讓行嗎?不忍讓就不能存在。要想留在這個世間,一定要忍、一定要讓,對於世人所作所為,真的要由他、要避他、要耐他,還要敬他。

換句話說,這兩個時代比較,哪個時代好?世間沒有絕對的是非,沒有一定的好壞,是非善惡在人心。如果你心地清淨平等覺,我們這個時代修行比寒山、拾得那個時候好。為什麼?這個環境,不能忍能忍,不能讓能讓,忍讓的功夫超過他們百倍;換句話說,大幅度的提升,他們那時候沒這個機會,這時有,跟他們相比,百倍的提升。

可是問題,要是提升不起來就是墮落,墮落也是比他們一百倍的墮落,今天墮落決定是無間地獄。無間地獄裡面受的苦難也不是定法,受苦的狀況與起心動念有關係,這就是現在人所謂作用與反作用。我們把這個事實真相看清楚、看明白,生活在現前時代,對古時候羨不羨慕?不羨慕。對於現在有沒有感到遺憾?沒有遺憾。

現在這個環境修行比古時候好,為什麼?提升得快。一定要想到墮落也快,大升大降,就是大起大落,我們是要大起還是要大落?這個不能不知道。明白道理,明白事實真相,那就知道我們的際遇也是無量劫來稀有因緣,成功失敗完全在於是不是真幹。

文章恭錄—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第31集2014/04/29


堅持到底的人沒有一個不成就

人真正知道自己過失,能懺悔、能回頭,這是很大的勇氣。古人所說的,大智、大仁、大勇,沒有智仁勇,很不容易回頭;具足智仁勇,沒有不成就的。一生精進不懈,沒有走上岔路,沒有走上偏邪,完全要靠戒定慧。

而且一定要常常保住初心,凡是不能成就的人,初發心的時候很勇猛,支持不久他就退轉了,甚至於把過去忘得一乾二淨,這樣的人我們也看到很多。堅持到底的人不多,堅持到底的人沒有一個不成就,修淨土的沒有一個不往生,沒有一個不成佛。

文摘恭錄-無量壽經科註第四回學習班第35集2014/05/05


信德是五常的基礎

「如是者,信成就也。居六種成就中之首位」。我們可以說,世出世間一切成就法中的首位,第一個。中國人非常講究,你看五常裡頭它就是基礎,五常從上面講的,仁義禮智信。

信德是基礎,有信才有智慧,有智慧才有禮貌,有禮貌才懂得正義,有正義才有慈悲心,才能夠自愛愛人。所以信德是五常的基礎,五層大樓這是第一層,沒有信,仁義禮智全沒有了,你說多重要。

過去祖師大德將五戒配五常,這是佛的根本戒,以不殺生配仁,仁者愛人,不會害人,不殺生是仁,不偷盜是義,不邪淫是禮,不飲酒是智,不妄語是信。修行從哪裡修起?從不妄語始,這是真的。

能夠一生不欺騙別人,不說假話,這個人是個有德行的人,這個人是一個善人,佛門講的善男子、善女人。他們修行能證果,他們在世間無論從事哪一種行業,他有成就,為什麼?他有誠信,這信字重要。

「《智度論》曰:佛法大海,信為能入」。佛法廣大沒有邊際,把它比喻做大海,誰能夠入?有信的人能入,懷疑是決定不能入的,佛菩薩來教你都沒用處,你懷疑,你不相信。這是今天這個時代,佛法、聖學承傳的困難在此地。

誰能夠承傳?具足誠信的人能承傳。誠信的人到哪裡去找?有沒有?有,有誠信的人。這些誠信的人我相信都是再來人,諸佛菩薩、大聖大賢到這個世間來救苦救難,他們又回到人道來。不管他有沒有學,但是這種人就是老實、就是聽話,聽話要信他才聽,沒有信他不聽,有信他聽,不但聽,他真幹。

所以今天傳聖賢之法、傳諸佛之法,要什麼人?要老實、聽話、真幹。老實、聽話、真幹就是個信字,他有誠信。誠信是從真心裡面流出來的;妄心裡面流出來的是虛偽、是妄語。我們看人要從這裡去看,知道哪些人會有成就,哪些人很難成就。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60集2014/06/13


求往生,信就更重要了

舉《華嚴經》上所說的,「信為手。如人有手,至珍寶處,隨意採取」,這就是人入到寶山,你有手你可以採取,你可以得到。如果沒有手,你「空無所獲」,寶山珍寶再多,你沒有手你拿不到,用這個來做比喻。

「可見,信者乃入法之初門,捨此莫由」。這個法是佛法,也是中國傳統文化,古聖先賢留下來之法。入法的初門,第一道門,第一道門進不去以後就沒法子了,就在這個信字。我們學佛,我們求往生,這個信就更重要了,往生的條件三個字,信願行,你就決定能往生。

蕅益大師講得好,有信、有願就是無上菩提心,這是往生極樂世界必須具備的條件,有信、有願的人就能往生。往生到極樂世界品位高下,那是念佛功夫的深淺,這個念佛,一向專念。念佛講功夫,不講遍數多少,不講,講功夫。

功夫是什麼?功夫是放得下,這是功夫。一心專念,萬緣放下,這功夫深。念一句佛號,念十句佛號,抵得一般人念一萬聲、念十萬聲、念百萬聲都不止,他念那麼多他沒放下,對這個世間還有留戀。所以功夫淺深也可以說心地清淨平等,這是功夫。念佛人必須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沒有。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60集2014/06/13


執著誰吃虧?自己吃虧

一切法說穿了,放下就得到。執著誰吃虧?自己吃虧,與別人不相干。自己吃了大虧,迷得愈來愈深,障愈來愈嚴重。佛教導我們,首先這個業障從哪裡放?放下不善的。不善的,與十惡業相應的不善。

留善的,放下不善的,這是教人人天法,你出不了六道輪迴。你放下不善的,完全修善,在六道裡頭三善道,不墮三惡道。這是佛度眾生第一步,希望你保住人身,來生不要墮三途。

更進一步幫助你提升,告訴你善的也要放下,為什麼?善雖然在三善道,沒有超越六道輪迴,要想超越六道輪迴,把善也要放下。那善要不要做?要做。修善而不著修善的相,這就叫功德;修善著修善的相是福德,果報在三善道。如果是功德,果報就是超越六道輪迴,這個利益大!超越六道輪迴到哪裡去?六道一出去就是十法界裡面的聲聞法界。

阿羅漢都超越六道輪迴了,有本事超越六道輪迴,跟阿羅漢是平等的境界,所以你也就變成阿羅漢。沒學佛呢?沒學佛叫獨覺。緣覺裡頭有兩種:一種是修十二因緣證得的,一種就是放下見思煩惱。他沒有學佛,他跟阿羅漢同樣的境界,阿羅漢斷見思煩惱,他也斷見思煩惱,脫離六道輪迴,他是聲聞乘人。

四聖法界裡面,佛菩薩都在那裡教化眾生,講經教學,到那個地方聞法一點困難都沒有,沒有業障。這些理事,佛經上講得很多、講得很清楚,我們看了、聽了,明白了,對於自己修行有很大的幫助。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61集2014/06/14


法還要捨

「實相無相,故非同於凡夫之有我,實相無不相,故非同於二乘之無我」。凡夫有我是著了相,認為這個身相就是自己,不知道是假的;二乘人有執著,知道身相不是我,執著身相不是我,無我。

凡夫屬於我執,二乘屬於法執;凡夫的執著粗,二乘執著微細,因此都不能見性,雖然超越六道輪迴,他超越不了十法界,這就是有法執。法執放下了,不再執著,一切法是假的,不是真的,叫方便法。這個假法能幫助你大徹大悟,能幫助你明心見性,所以它有用。

可是不能執著,執著它就有害,執著你就出不了十法界,不執著你就能出十法界。出十法界才真正是離究竟苦、得究竟樂,究竟樂是成佛,證大涅槃。所以法還要捨,阿羅漢對法沒捨,在菩薩地位上要把法捨掉,法不可以執著。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61集2014/06/14


正信,正知正見,是入道必須具備的條件

「可見說經時,會中有諸大菩薩,聲聞」,阿羅漢,有「比丘、比丘尼、清信士、清信女,直至諸天梵眾、天龍八部,咸來聽法」,全都到齊了。這是六種成就裡面的眾成就,聽眾。這六種缺一都不可,缺一就不能成就。你看前頭五種,第一個信成就,信心比什麼都重要,沒有信心一切都不能成就,把信心擺在第一。

真誠的信心、清淨的信心、恭敬的信心,就能感動,眾生有感,佛菩薩就有應,感應道交,就能感動。如果沒有信心,不能感動佛菩薩,誰來應?妖魔鬼怪。有,有這些東西來應,因為他看到你心裡頭有欲望、有瞋恨、有懷疑。

你有貪瞋痴,貪瞋痴感應的是妖魔鬼怪,他來幫助你,他也來成就你,成就什麼?成就你的惡業。惡業將來感得的果報是三惡道,他來成就你,幫助你墮三惡道,你還非常歡喜,你還把他當好人,這個問題嚴重。

所以正信,正知正見,是入道必須具備的條件,沒有這個條件你遇不到,遇到你不能辨別,把邪惡的當作正法,這個問題就非常嚴重。那如何辨別邪正?經典就是標準,與經典上所講的相應,百分之百的相應,正法,不相應就是邪法。

多少邪法?百分之一,百分之九十九說的跟佛講的差不多,但是只有一分跟佛講的不一樣,你立刻就要警覺到那是邪法,那就是妖魔鬼怪。妖魔鬼怪為什麼能夠欺騙正法的人?正法的人迷惑,百分之九十九都是真的,那一分沒什麼關係。

關係可大了,那一分就把你帶到無間地獄去了。這就是古德所說的,醍醐裡頭不能加毒藥,人家供養你一杯醍醐,這一大杯裡頭滴一滴毒藥,你要把它喝掉都送命了。一滴不能摻,純正之法。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63集2014/06/15


戒律比什麼都重要

我們要記住,戒律比什麼都重要。定弘法師在美國念書的時候就跟我,一直到學校畢業,他留在學校教書,從講師、副教授升到教授。升教授他沒去,他就出家了,學講經也講得不錯。前年果清法師到香港來看我,我了解他的一些狀況,我非常讚歎。

我叫定弘法師跟他學戒,希望他能夠在果清法師會下好好學五年,古人的標準,然後再出來教學。斯里蘭卡的佛教大學建好之後,他們就可以到那邊去任教,領眾修行,把佛教再恢復起來。小乘的老師很多,我見過不少,都很難得,大乘的老師要認真培養。

中國從唐朝晚年,把小乘兩個宗疏忽了,成實宗、俱舍宗,是佛門必修的。但是當時這些祖師大德,用儒跟道來代替,沒錯,我們在這一千多年當中看到了,大乘八個宗裡頭,祖師大德出了不少,有德行、有學問。

但是現在問題出來了,儒不學了,道也不學,小乘也不學,大乘架空了,這是中國佛教的衰,怎麼衰的我們要知道。從什麼地方救起?一定要遵循老規矩,要重視戒律。
我們看海賢老和尚雖然不認識字,沒有學過戒律,但是他有定共戒,他有道共戒,心地清涼自在,處事待人接物沒有過失,這就是圓滿的戒律。

這個碟片希望大家細心去學習,你會在這個裡面學到圓滿的淨宗、圓滿的大法。戒定慧三學、宗門教下、顯教密教都在他身上看到,確確實實是佛門的好榜樣。希望我們學他,那就是釋迦法中第一弟子,彌陀法中第一弟子。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65集2014/06/22


忍辱得大福報,忍辱能化解最重的罪業

我們這一生當中,遭遇的善緣少,逆緣多,怎麼相處?一定要常常反省,「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冷靜去觀察,總是自己有問題,不是別人有問題,總是自己做得有缺陷,才會招別人嫉妒障礙、毀謗破壞,一定要曉得別人沒有過失,過失全在自己。

不但對於這些冤親債主沒有怨恨,而且要生感恩的心,為什麼?他成就我們忍辱波羅蜜,成就我們認真反省改過的機緣,讓我們自己道業德行能向上提升。你從這方面想,他不但對我沒有害,他對我有好處。

像忍辱仙人一樣,忍辱仙人的故事,一般都是從《金剛經》裡看來的,歌利王割截身體。詳細的故事在《大涅槃經》裡面,《金剛經》只是引用,但是《金剛經》的註解註得很詳細。

忍辱仙人是誰?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前世,歌利王就是憍陳如尊者。歌利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是暴,強暴,歌利王用中國話就是暴君,忍辱仙人遇到他,這個故事非常值得人反省。

他修忍辱波羅蜜,歌利王說你能夠忍,我來試試看,用刀把他整個身體一刀一刀的割,我們中國講凌遲處死,這是最殘酷的,你能不能忍?能忍,再割,一直割到最後,能忍。而且告訴歌利王,將來我成佛的時候第一個度你。

歌利王是瞋恚心,把這個修行的人處死了,用這麼殘酷的手段。可是忍辱仙人是感恩的心,為什麼?成全他忍辱波羅蜜,忍辱波羅蜜圓滿了,圓滿他就成佛了。

賢劫千佛,釋迦牟尼佛排名在第五,彌勒在第四,因為忍辱波羅蜜的圓滿,釋迦牟尼佛提前成佛,彌勒菩薩排在後面排在第五。如果忍辱仙人要有怨恨,不但不能成佛,有怨恨的都是墮地獄,他從佛的地位掉下來是無間地獄。能忍,從第五尊佛升等,在第四就成佛了,彌勒菩薩退後了。

我們要常常想想,忍辱得大福報,忍辱能化解最重的罪業。最重的罪業是什麼?《戒經》上告訴我們破和合僧。五逆裡頭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這是五逆,無間地獄,有怨恨心墮這個。今天破和合僧的人很多,很普遍,佛眼睛看到,生憐憫心,他要不回頭,沒有人能救他,一定要自己回頭。自己不回頭,自己不覺悟,必定墮惡道,這個是不能不知道的。

我們學佛求往生不能不忍辱,忍辱我們心才能夠安,我們的緣才能夠勝,殊勝,我們的業才能夠消得了。不能忍辱,天天造業,他不消業,惡業天天在增上,怎麼得了?學佛是真學佛、是假學佛,這是關鍵,假學佛消不了業障,要真學佛。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66集2014/06/23


還有貪瞋痴不能接受加持

一定要順境不貪、逆境不瞋恚,無論是順境、逆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慧,如如不動這是定,你就得到彌陀加持;如果還有貪心、還有瞋恚,阿彌陀佛就不能加持你。

不是阿彌陀佛有什麼厚此薄彼,決定沒有,佛是決定平等的。因為貪瞋痴不能接受加持,佛力加持給你,貪瞋痴把佛的加持破壞了,你得不到受用。你沒有貪瞋痴,佛的加持你接收到了,你的智慧、德行、道德肯定向上提升,甚至於這個提升你自己能感覺到。


放在心上的只有一句阿彌陀佛

每個往生淨土的人,絕對不是這一生才學佛,過去生中都曾經多生多世,接觸過淨土,都念阿彌陀佛,但是都沒有能往生。那麼你就警覺到,我這一生要不能去,那又要延遲到來生後世。這一生怎麼能往生?這一生能忍就能往生,不能忍辱就不能往生。什麼都不要放在心上,放在心上的只有一句阿彌陀佛,知道這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金剛經》上所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當你生煩惱的時候,念這一句經文,「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情緒就可以恢復穩定。

今天難得我們能遇到淨土法門,老實念佛,求生淨土。所以現在千萬不要跟人家嘔氣,人家打我、罵我,笑笑就好了。給他道個歉,給他鞠個躬,給他問個訊,絕對沒有怨恨心,謝謝他,消我業障。真的,我不生氣,業障就消了;我一生氣,麻煩就大了,不但業障沒消,業障又增長了。

節錄自淨空老和尚開示 21-316學佛答問


不能讓人生煩惱,要有憐憫心

「無逼惱心。念佛之人身心安靜,於諸眾生常起大悲之心,深加愍傷,令得脫苦」,這叫無逼惱心。前面一條是大慈,第二條是大悲。大慈沒有損害人的念頭,大悲不能逼迫人,不能讓人生煩惱,要有憐憫心,這是佛菩薩。

你學佛了,還要常常逼迫人,還要叫人生煩惱,你沒有想到冤冤相報,你傷害別人,你會得到傷害的果報。世界,要講得不好聽,說穿了,這世界到底怎麼回事情?就是冤冤相報沒完沒了,苦世界。佛能幫助我們離苦得樂,我們修這十種心就離苦得樂,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愛人者人恆愛之,喜歡幫助別人的人,別人都來幫助你,因果就在眼前。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72集2014/07/07


惡業是障,善業也是障

「廣修供養」。供養不分善人惡人,要用平等心,特別要用慈悲心,對待貧窮苦難的人,更要加意去照顧他們、去幫助他們。「懺悔業障」,每一天要認真反省,特別是古人教導我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常常要將心比心,才能夠發現自己的過失,把自己的業障找出來。

惡業是障,善業也是障,善業引起你的貪戀,也是障礙,不能生淨土。惡業是罪障,善業是福障,那個福也障礙你,讓你對這個世間生起貪戀,不想到極樂世界去。所以為什麼佛教我們以苦為師,有道理,生活苦一點好,對這個世間不想長住,常常想走,這就是好事情。常常有人逼著你要到極樂世界去,這不是壞事。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73集2014/07/09


別人做好事情我們隨喜,決定不能障礙

「隨喜功德」,一定要會,別人做好事情我們隨喜,決定不能障礙。障礙別人的好事,果報是什麼?果報是我們自己將來有好事別人也障礙我們,冤冤相報,沒完沒了,你願意嗎?

何況如果這個好事是利益眾生的,這一障礙眾生的利益得不到了,這個因果責任你要負責。他這樁好事功德愈大、時間愈長,你將來墮在地獄裡頭,那個罪業就愈深、愈重,受的苦是你無法想像的,時間之長也是無法預計的。

隨喜,別人好事我隨喜,等於我做的一樣,他有多大的功德我也有多大功德,何樂而不為之!為什麼要去障礙別人?隨喜別人,別人隨喜我;障礙別人,別人將來障礙我。業因果報,絲毫不爽,不能不知道,不能不明瞭,不明瞭,造作的罪業有時候非常可憐。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73集2014/07/09


學佛要學忍辱波羅蜜

古聖先賢、諸佛菩薩、祖師大德都教我們,學佛要學忍辱波羅蜜,忍辱仙人是我們最好的榜樣。受什麼樣的委屈都不必說話,這樣消自己的業障,增自己的功德,不要去申冤,不要去報復,不可以。大乘,尤其是淨宗,心目當中看一切眾生都是佛,禮敬諸佛,稱讚如來,決定沒有毀謗。他毀謗我、侮辱我、陷害我,我還是感謝他,為什麼?替我消業障。我這一世沒有造那麼重的業,也許前世造了,多生多劫以前,保不住。

歡歡喜喜的接受,什麼冤枉都願意承當,好,心上沒有事情,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我們對這個世間什麼都不求,只求往生極樂世界。所以我們跟任何人都能處得很好,於人無爭,於世無求。有求有爭就有衝突,我們沒有求,沒有衝突,跟什麼人都沒有衝突,真的是清淨平等覺。所以,我們的言論是公正的,沒有偏愛哪一方面,沒有去責備哪一方面,批評那個,沒有,大公無私。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74集2014/07/11


你可以觀,但是要無住

「觀無住,(見《唐譯》。《魏譯》作空無)」,空無就是觀無住的意思,「表經中譬善幻師現眾異相,於彼相中實無可得」,觀無住教給我們,你可以觀,但是要無住。觀代表什麼?眼見色見就是觀,耳聞聲聞就是觀,鼻嗅香嗅就是觀,舌嘗味嘗就是觀,就是六根對六塵境界用一個字叫觀。

眼見色,你起心動念、分別執著,順自己的意思起貪愛,不但貪愛,還要進一步,要佔有它,想得到它,這就生煩惱,這就心住了相,你動了念頭,這是什麼?這叫造業。業有善惡,如果是善業,維繫在倫理道德,佛家講戒律,在這個標準裡頭叫做善業,善業感三善道,你來生之後三善道去享福,你造了善業;如果是惡業,來生就三惡道去了。

遇到財色名利,違背了倫常,違背了義理,你佔有它、擁有它,叫造惡業;以正義的心,合情、合理、合法,你佔有它,這是善業。不管你是什麼業,總的一句話說你造輪迴業,三善道跟三惡道是輪迴業,錯了,怎麼可以幹這個事情?

佛菩薩應化在這世間,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怎樣?無住,沒有把這個境界放在心上,所以他能夠教化眾生,他能夠處理得正確。

理事給你講清楚、講明白,心裡痕跡都不著,就是說決定不能把它放在心上,這叫功夫。修行人到有功夫,就是功夫得力了,這真有受用。功夫得力什麼?不造業,他來生決定在西方極樂世界,他決定不再搞輪迴了。

在這個世間無論受什麼樣的冤枉,吃什麼樣的虧,受什麼樣的傷害,都不放在心上。放在心上是惡業,為什麼?你會起怨恨,你會起報復,那就是生生世世沒完沒了,再報來報去,那真叫迷惑顛倒。所

以要像海賢老和尚一樣能忍,人家打他兩耳光,能忍;吐他一臉唾沫,能忍,不跟他計較。這是什麼?不造輪迴業,根本不要放在心上。老和尚說那些話是給我們聽的,他自己心地乾乾淨淨,絲毫沒有染著。忍辱,連忍辱的相都沒有,他心裡多自在,法喜充滿。心裡只有一句佛號,除一句佛號之外什麼都沒有,這是我們要學習的。

我們每天看,到哪一天真看懂了,真看懂就是你覺悟了,你才能應用到日常生活當中。你真的得自在,你真的解脫了,在財色名利裡頭解脫,在五欲六塵裡頭解脫,不再造業,極樂世界安安穩穩的取得了。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75集2014/07/13


學佛必須要具足五戒十善才有資格入佛門

「制行」,制行菩薩,「表嚴持淨戒」。戒律它主要的宗旨就是「制惡行善」,我們今天所謂凡是負面的、不善的決定要禁止。所以佛給弟子(在家弟子)制定的五戒、十善就是標準,這就屬於制行。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這是五戒。

十善裡面把五戒擴張了,把不妄語開為四條: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再加上意業,就是起心動念,不貪、不瞋、不痴,加上前面不殺、不盜、不淫,這就是十條。這是佛法的根本戒,對誰說的?對一般人說的,這是世間法。

學佛,必須要具足五戒十善才有資格入佛門,如果沒有這個條件不能入佛門。這也就是說,世間人要真正是個好人,佛才接受他。不是真正的好人,好人的標準就是五戒十善,十善是普通的教誡,它不是戒律;五戒是戒律,戒律是必須遵守的,決定不能違犯。

淨業三福裡面講得很清楚,第一條世間福報,第二條小乘,第三條大乘,這是佛法。沒有第一條不能進入第二條,第二條只有三句,「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雖然只有三句,當中這一條包括很多,具足眾戒,在家、出家的,小乘戒、菩薩戒,很多。

有小乘學習的基礎,才能夠進入大乘,大乘有四句,「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所以,淨業三福總共十一句,十句是自利,末後一句勸進行者,這就是弘法利生。你看看,自己不成就不能教學,教學一定自己先成就。

身行言教,自己沒有做到不能教人,教人人家不相信。在歷史上,教學最成功的,釋迦牟尼佛、中國的孔夫子,這教學最成功。為什麼會最成功?他們都是掌握住先行其言,我說話我都做到,我沒有做到的不說,所以別人相信。如果我們說到自己沒有做到,別人不信,不信那就是白教了,這教育就失敗了。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77集2014/07/16


所有一切功德統統迴向自性,迴向法界

最後一句,「普皆回向」,普是普遍、是平等,沒有先後、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所有一切功德統統迴向自性,迴向法界。一般就相上來說,迴向法界眾生,那就一個都不漏。我每天拜佛,最後一拜是代父母師長、歷劫冤親、法界眾生,禮佛三拜,求生淨土,最後是代法界一切眾生求生淨土。

常常發這個願,遍法界虛空界跟我都有緣分,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成佛了,不離開這些人。這些人有成熟的,幫助他往生淨土;還沒有成熟的,增長他的信心、願心。對於世法還有貪戀的,多幫助他認識極樂世界,也認識現前的生活環境,他要搞清楚搞明白了,他就會選擇極樂世界,真正願意往生,對這個世界不再留戀了。

有一樁事情留戀,就去不了。真正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此地統統放下。為什麼?它全是假的。極樂世界真的,叫一真法界,不能有假的東西混雜在裡頭,不可以,所以要捨得乾乾淨淨才能往生淨土。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79集2014/07/20


一切要放得下

「佛法藏者,《嘉祥疏》云:名理為藏」。下面是念老的解釋,「蓋謂佛法藏為法性之理體。法性含藏無量之性德,故名佛法藏。又法性中含攝一切佛法,故名佛法藏。是故入佛法藏即《法華》中善入佛慧,通達大智之義」,跟這個意思相同。這個智慧,智慧的體、智慧的相、智慧的作用都是自性裡頭本有的,不是從外面來的。

佛在《華嚴》上說得很清楚、很明白,「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這就統統包括了,智慧、德能、相好。諸佛如來所有的,一切眾生統統都有。為什麼?一個自性,是自性本具的。佛覺悟了,破迷開悟,他自性裡面智慧德相透出來了。

凡夫在迷,自性裡面智慧變成煩惱,德變成了業,造業,相變成了六道輪迴,變質了。是不是真的變了?真的沒有變,變是虛幻的,不是真的,真的一點都沒有動。但是你完全不能覺察,是在你面前,你有眼看不見,有耳聽不到,有身體不能接觸,它並沒有離開你,這叫迷。

只有佛菩薩,他們有善巧方便幫助我們破迷開悟,幫助我們好像在夢中醒過來。醒過來之後覺悟了,夢中境界完全沒有了,所以夢中是假的。夢中這個虛幻的東西,千萬不要執著,決定不能放在心上。

放在心上,那個夢還要繼續做下去;不放在心上,夢就會醒過來,道理就在此地。一切要放得下,連身體也放下,連我們想法看法統統放下,沒有一樣是真的,自性清淨心中沒有想法、沒有看法,想法是思煩惱,看法是見煩惱,想法是思煩惱。六道輪迴就是從見思煩惱裡頭建立的,沒有見思煩惱就沒有六道輪迴。

這個東西先放下,阿羅漢放下了,阿羅漢脫離六道,他到十法界聲聞法界去了。所以佛法藏,法性當中含攝一切佛法,法性就是自性、就是本性、就是真性,也叫靈性,它這個裡面一樣都不缺,世出世間法是圓滿的,所以叫它做佛法藏。是故入佛法藏就是《法華經》上講的善入佛慧,通達大智的意思。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82集2014/08/01


把說話的時間改成念佛

往生要學海賢法師,要學海慶法師。海賢法師的媽媽沒有生病,說走就走了。看到阿彌陀佛來接引,告訴大家,我走了,就真走了,沒有一點痛苦,這是真的去了。為什麼他們能走得這麼自在?他們佛號一天到晚沒有離開口,就能做到。

所以覺明妙行菩薩勸我們,「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沒有必要說的話不說,把說話的時間改成念佛,這就對了。覺明妙行菩薩有一本書叫《西方確指》,他在世修行,同參道友八個人,小道場,一點都不雜。在一起修行,八個人個個往生,統統成就了。所以道場不需要大,大道場很難成就人。

來佛寺是個小道場,沒人去,所以這個裡頭修行好,沒有人打閒岔,沒有人跟你講話。裡面住著三個、四個人,都是念佛的,不說話的,開口閉口全是阿彌陀佛,這叫淨宗道場,這叫念佛道場。人數不需要多,大家到這個道場來就一個目標,求生淨土,往生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沒有第二個念頭。

覺明菩薩八個人,志同道合,就等於說八個人集體閉關,跟外面的外緣斷絕,不受外面的影響,不受外面境界的干擾,用清淨心、真誠心、恭敬心念佛。連課程都不必制定,就是一句佛號,站著念行,坐著念行,走著念也行,沒有其他的閒岔,一句佛號。

像來佛寺一樣,一句佛號,老和尚早晨三點鐘起床,燒香、拜佛、繞佛,累了休息,床上躺一下,休息好了之後接著就念佛。你看念佛、繞佛、拜佛,在一個小道場裡頭,誰都不會妨礙誰,真幹。效果,那就是往生自在。阿彌陀佛來接你,預先會通知你,你知道什麼時候走,真正得自在。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84集2014/08/03


不做障礙別人的事情

『以定慧力,降伏魔怨』,此二句也是《唐譯》的,《大寶積經.無量壽會》裡頭的。「是第五相之降魔。魔者,梵語魔羅之略稱」,翻成中國意思叫障礙,「能為修道作障礙故」。魔就是障礙,魔事就是障礙人修行,障礙人聞法,讓人在佛法裡面退心,這就是魔業。

我們學佛,想一想,有沒有人障礙我?再想一想,我有沒有障礙別人?細心去反省,就知道為什麼有人障礙我,因為我過去障礙他。這一生障礙我的善根,障礙我的緣分,不可能是無緣無故,不可能,沒有這個道理。

一定要懂得因果報應,然後我們才能夠把這個業障消除。我們要真正懺悔業障,懺悔以後再不做障礙別人的事情,別人障礙我,我承受,我不再障礙別人,這個業障就能化解。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85集2014/08/04


降魔這一關要順利通過

「如《婆沙論》云」,下面是在論裡頭節錄這一段,「菩薩昔居菩提樹下,初夜魔女來相媚亂。……中夜魔軍總來逼惱。……須臾覺察即入慈定,令魔兵眾摧敗墮落」,這是《大毘婆沙論》裡面有一段話,釋迦牟尼佛在成道的時候,降魔,魔王波旬變化魔女來擾亂他,釋迦牟尼佛入定,這個魔女離開了,他不動心。然後中夜(半夜),妖魔鬼怪要來殺他,來害他。他入慈定,大慈大悲,這些妖魔鬼怪拿的兵器,手上拿的都變成蓮花,完全離開了。

又《西域記》,這是玄奘大師的作品,有這麼一段記載,「集諸神眾,齊整魔軍。治兵振旅,將脇菩薩」,這菩薩就是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魔王波旬變現出這個境界,所謂是威脅利誘,佛如如不動。所以魔軍拿的兵器統統變成蓮花,魔兵自己嚇到,就退去了。

「以上均表菩薩定力」,這個我們要學,我們遇到一些人為的障礙,什麼方法?慈悲、忍辱、禪定,不被他干擾,不為所動,慢慢境界就轉了。他能把你打敗,他很歡喜;打不倒你,他也很佩服你,威脅利誘,你都能如如不動。

世尊八相成道裡頭表演給我們看,我們要遇到障緣,財色名利擺在面前,動不動心?如果動心,我們敗了,我們投降了;不動心,我們戰勝了。戰勝,魔王來護法;戰敗,魔王哈哈大笑,瞧不起你,你修的什麼行,不堪一擊。

魔他有方法引發你的煩惱,他知道你煩惱習氣,以巧方便把你的煩惱引發出來,讓你自己破壞自己功德,叫火燒功德林,一發脾氣煩惱,功德完了,積功累德好不容易,一個不高興就完了。為什麼不高興?魔在那裡挑釁。降魔這一關要順利通過。念老在此地告訴我們,以上都表菩薩的定力。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85集2014/08/04


定慧有力就能夠降伏冤親債主

又《大智度論》裡頭說,「菩薩智慧力故,大破魔軍。則顯菩薩慧力。是故經云:以定慧力,降伏魔怨」。怨就是怨家,冤親債主我們每個人都有,我們要是還有貪瞋痴慢疑,這些冤親債主跟魔結合成一體,造成我們嚴重障礙,這一生決定不准你往生,還要把你拖回六道來。

定是不為外境所動搖,慧是真正有方法解決。我們說用慈悲,用修學功德迴向給他,勸導他跟我們一起學佛、一起念佛,真信真願,往生淨土,同成佛道,這是智慧。我們是真心,不是惡意,誠心誠意勸他回頭,我們一起來學習這個法門。

每個人學佛有魔障,不學佛也有魔障,現在這種現象愈來愈多。這個社會上男女老少,多少人自殺,他為什麼要自殺?我們從附體這些靈媒的報告,透的信息給我們,有的說得合情合理,可以相信。

凡是自殺的人,未必是真的想自殺,但是他有這個念頭,有這個念頭就有鬼神在旁邊誘惑他。像跳樓的,不是他真想跳樓,鬼在後面推他,跳水自殺的也是如此,後頭有水鬼推他,把他拖下水。這些是什麼?冤親債主,過去生中你得罪他,他現在要報復,過去世沒有因他不敢,因為你有護法神。

護法神看到你有冤家債主,你應該要還他,他閃避過去了。於是乎我們就知道,斷惡修善,積功累德,多麼重要,唯有斷惡修善、積功累德,那個冤親債主會饒恕你。為什麼?他看到你是好人,尤其為很多眾生做好事,他不忍心。不是奇恥大辱,嚴重的傷害,一般都不會跟你計較,若是重大的仇恨,那沒辦法,他不會饒你。

我們學了定慧力,降伏魔怨,我們遇到障礙、遇到困難,要有定力,要有智慧。定生慧,心不能亂,亂了就生煩惱,定才生智慧。定慧有力,就能夠降伏冤親債主。我們要時時刻刻有這個念頭,幫助他離開惡道,以修行的功德常常迴向給他,常常迴向,常常念著他,沒有把他們忘記,他會感恩。過去我們錯了,對不起他,現在明白了,我們要回報,問題就能解決。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85集2014/08/04


六根對六塵境界當中修什麼?修不起心不動念

大乘佛法教學,終極的目標是什麼?就是見性。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是以見性為目的,所以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淨土宗也是見性,見性才能成佛,但是淨土宗的方法跟八萬四千法門不一樣。八萬四千法門都是要斷煩惱才能證菩提,才能見性,證菩提就是見性,這個事情難,佛說得容易。

我們把話說得簡單一點、通俗一點大家好懂,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身接觸,眼耳鼻舌身意起的作用,起作用的時候清清楚楚、明明瞭瞭那是智慧,不起心不動念那是禪定,最高的禪定,不起心不動念了,這什麼境界?佛的境界,就是禪宗講的明心見性、大徹大悟。這是第一等的,成佛了。

第二等的,有起心動念,見色聞聲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是菩薩。再降一等,有起心動念、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執著是阿羅漢;沒有分別、執著是菩薩,沒有起心動念就成佛了。你看,這麼容易。

修行在哪裡修?眼在色上修,耳在聲上修,音聲上修,鼻在香臭裡頭修,舌在嘗味裡面修,沒離開生活。海賢老和尚的修行在生活當中,在六根對六塵境界當中,修什麼?修不起心不動念。所以他眼目當中什麼都好,沒有一樣不好,好的好,不好的也好,沒有分別。

沒有分別就沒有執著,那是行菩薩道,那是修菩薩行。待人接物那麼好、那麼圓滿,那是性德自然流露。這樣的人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直接生實報莊嚴土,他不是同居土、不是方便土,他是實報土,法身菩薩。

法身菩薩是真佛不是假的,天台大師說分證即佛,他還沒圓滿,為什麼?因為無始無明的習氣沒斷。無明習氣沒有方法斷,只有隨它去,不理它,時間久了自然就沒有了。一般大乘經上說要多長時間?三個阿僧祇劫,無始無明習氣自然沒有了。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86集2014/08/05


人生在世間不能離開道德

我們今天所處的這個時代,非常時代,中國外國歷史上都沒有的,整個世界社會秩序亂了,人多苦,災難多。擾亂社會的妖魔鬼怪,什麼是妖魔鬼怪?左丘明在他的著作《左傳》上告訴我們,,跟孔老夫子同時代,孔子作《春秋》,他給它做註解,這個傳就是註解,這裡頭有句話說,「人棄常則妖興」,這個話說得有道理,人要像個人,人有人的道德。

什麼是人?仁義禮智信,這五個字具足,這是人。古時候讀書人每個人都遵守,無論順境逆境、善緣惡緣,這五個字是不能夠離開的。仁者愛人,對別人恭敬,愛人,為什麼?這是性德,這個性德從哪裡來?從父子有親來的。五倫是道,五常是德,人生在世間不能離開道德,道德都脫離了,人就是妖魔鬼怪。

你看古時候,有仁、有禮、有義、有智(智是理智)、有信。現在的社會不仁、不義、無禮、無智、無信,五個字全沒有了,五倫也沒有了,現在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臣不臣,朋友沒有信,全亂了,叫亂倫。五倫、五常沒有了,這個社會就叫妖魔鬼怪。

誰來救這個世界?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所以今天社會裡妖魔鬼怪多,佛菩薩也不少,如果沒有這些佛菩薩應化在其中,這個世界還能住嗎?我們看到不少,學佛的人、念佛的人、誦經的人、參禪的人、持咒的人,這些人裡面有很多再來人,對於社會安全逐漸逐漸上軌道,各行各業都有佛菩薩在裡頭示現。

所以我們學佛明白這個道理,決定不可以輕慢一個人。為什麼?說不定他是再來人,他是來示現的,我們輕慢就造了不善的業。他慈悲,沒有關係,他不怪我們,我們自作自受,自己造不善的業,自己要受果報。所以我們要學十善業道,我們要學十大願王,對於世出世間一切諸法真誠恭敬,與性德相應,也就是與五倫、五常、四維、八德相應,我們要稱讚。

中國古人教導我們這些東西,實際上總的來說就十二個字,與這十二個字相應的,我們要讚歎。這十二個字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與這十二個字相應的,我們要讚歎;相違背的,不讚歎,不放在心上,這就對了,有禮敬,沒有讚歎,有供養。禮敬、供養都有,沒有讚歎,善財童子表演給我們看的,五十三參。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87集2014/08/06

 


真正三皈

授受三皈絕大多數是結緣三皈,不是真的,跟佛結個緣,行個三皈依的禮。三皈依其實也沒有講清楚,也沒有講明白,我皈依三寶,我是佛教徒,其實這是有名無實。真正明瞭三皈的義理,真正發心一生遵守而不捨離,這才是真正三皈,指導我們人生成佛大道。

皈依佛是覺而不迷,皈依法是正而不邪,皈依僧是淨而不染。我們開講的時候先念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這三寶。佛是覺悟的意思;法是正知正見,不是邪見、不是偏見;僧是清淨,六根清淨,一塵不染,實際就是萬緣放下,一心向菩提大道。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91集2014/08/14 

淨空法師專集網站 e-mail: amtb@amtb.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