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老法師開示
『塔』是個高而顯著的建築物,在古時候多半是用來收藏舍利的,以後也就形成佛門裡面一個標誌。在中國這兩千年來,大多數佛寺都有塔,有些造型很高很大,形成像現在所謂的地標。塔放在那裡,有好像鎮邪、避邪的一種作用。東方人自古以來講求風水,塔在風水裡面也就起了一定的作用。有塔的地方一定有佛寺,寺院庵堂一定有修行人,所以菩薩見到佛塔自然生起稱性的大願。『當願眾生,尊重如塔,受天人供』,「供」就是供養,接受天人的供養。我們要懂得經教表法的意思,這首偈裡面最重要的就是「尊重」兩個字。特別是現前的社會,普遍的缺乏自尊自重,自尊自重決定不是自大狂妄,不是的。尊是尊嚴,重則是厚重,中國人常說的忠厚老成,這也是性德,與自性相應,自性本來就是尊重。
人要怎樣才是自尊?人自尊而後別人尊重。自己不知道尊重自己,誰會尊重你?那我們要說了,怎樣才是尊重自己?佛在經教裡面告訴我們,一切眾生(這是講有情眾生)皆有佛性,凡有佛性皆當作佛。世法裡面講,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於是我們就體會到怎樣是自尊自重,日常生活當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與本善相不相應?與本善相應,那就是自尊自重,我尊重我的性德,我尊重我的本善,人不會有惡念;在佛法裡面,我尊重我的佛性,我尊重我的性德。佛法裡面所說的性德,總的綱領來說就是大菩提心,從因上講是菩提心,從果上講是大涅槃。
菩提心,我們在講席裡面講得很清楚,菩提心的體是真誠,真誠兩個字很不好懂。實在講,懂都不好懂,當然就很難講,很難講自然就很難懂,這是一個境界,這是真正覺悟了,真正通達明白了,所以它是體。古人的註解註得是很好,可是那個甚深的義理確實不容易體會。什麼是真?離開一切虛妄就是真,真就不假,誠就不虛;虛情假意跟誠是相反的,誠的反面是虛情假意,虛情假意的反面就是真誠。學過佛學,對佛法稍稍有一點契入,說的時候比較容易。你要用八識五十一心所就不是真誠,菩提心就沒有了。如果你能把八識五十一心所捨棄,不用它,那就是真誠,性德就現前。為什麼?八識五十一心所是妄心,妄心障礙了真心,真誠就是真心,就是我們的自性、本性、真如。
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什麼時候見性?八識五十一心所放下,不用它了。這個東西麻煩又來了,什麼是八識?這個我想一般同修都能接得出,第八識叫阿賴耶,第七識叫末那,第六叫意識,前面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眼耳鼻舌身,這叫前五識,總共加起來八個,唯識裡頭稱為八心王。這不是真心,是妄心。阿賴耶從意思上翻叫藏識,藏是含藏,用我們現在話講像倉庫,檔案室。你看看我們見色聞聲都有個印象,這個印象收藏在阿賴耶識裡頭,所以阿賴耶識像倉庫一樣。我們一個初見面的人,跟他見了一面有了印象,第二次見面還認識他。為什麼認識?因為你阿賴耶識裡有底案在那個地方,現在再見到,立刻就把那個檔案拿出來,一對照沒錯,就是他,是這麼認識的。
阿賴耶識裡面所含藏的檔案無量無邊,怎麼會有那麼多?生生世世,無量劫來生生世世,統統藏在裡頭,一個不會漏掉。遇到緣它就起現行,就起作用,這個叫種子,阿賴耶識裡頭含藏的種子,所以阿賴耶也叫種子識。第七末那識是執著,第六意識是分別,前五識是起用,眼見色,耳聞聲。前五識,眼只是見,只見色,有沒有分別?沒有,也沒有執著,這個諸位要曉得。阿賴耶它也沒有分別,也沒有執著,它只是收藏印象。眼耳鼻舌身,乃至於意,還有意識,意識就是念頭,起個念頭也落印象。所以阿賴耶這個倉庫裡頭,種子就太多了。佛給我們講,每個眾生,十法界的種子統統有。你自己阿賴耶識裡面的種子有佛的種子,有菩薩種子,有聲聞、緣覺種子,有諸天的種子,有人、修羅、地獄、餓鬼、畜生,什麼種子都有。
種子起現行要緣,種子是因,因緣具足才產生果。譬如我們這一生當中得了人身,到這個世界上來,怎麼來的?是阿賴耶裡面有人的種子。人的種子是什麼?過去生中曾經修五戒十善,修得不錯,五戒十善是人道的種子。如果是上品十善再加上四無量心,就是慈悲喜捨,這是天道的種子。種子說老實話也是平等,一切眾生統統有,至於你到哪一道去是遇到的緣,也就是種子遇到它可以開花結果的那些條件。譬如植物的種子,植物要能開花結果,一定要有好的土壤,對它非常適應,有這種土壤;它有水分、它有肥料、有陽光、有空氣,這種種具足了,它會長得很好。
所以佛跟我們講,這從大的來說,不能細說,細說因緣是無量的,把無量因緣歸納成四大類。「親因緣」,親因緣是阿賴耶識裡頭含藏的業習種子。「所緣緣」,這個也具足,所緣緣就是這個種子的本身就具足果報。「無間緣」,這個能量或者是能力永遠不會消失。所以種子四種緣,種子本身就具足這三個條件,它統統具足。怎麼樣它才能起現行?要「增上緣」,增上緣是外面的環境。譬如你有人道的種子,確實具足這個條件。可是第一個你要有父母,父母是你的增上緣。你的靈性遇到你父母這個緣,它就坐胎了,坐胎是緣。胎裡面吸收養分,逐漸逐步長成,十個月就出生。出生之後,父母照顧你、養育你,這都是緣,不能中斷,中斷你就活不了。父母有愛心,希望你長大,跟你自己的緣相結合,你得這個人身,慢慢長成。
這些道理、事實真相,佛法講得透徹,那個時候並沒有什麼科學技術,也沒有這些儀器的發明。你看釋迦牟尼佛在經典上講人坐胎,七天一個變化,所講的確實超過現代醫學。佛怎麼會說得這麼清楚?佛的天眼看得很清楚,胎兒在母胎裡頭,一天一天怎麼變化,他都看得很清楚,佛能夠透視;現在需要靠儀器,佛不需要。所以講到科學,佛為什麼他的能力超過了科學?佛說這不是他的專利,這種能力是一切眾生自性裡頭本來具足。本來具足的,你不讓它恢復,你就是不尊重自己。本來具足,為什麼現在沒有了?佛跟我們講得清楚,因為你起了障礙,把你本來的智慧德能障礙住了。起了什麼障礙?妄想分別執著,所以你的能力失掉了。
今天科學家種種發現,實在講對於宇宙的真相,他們能知道的只百分之一、二而已,就很了不起了。事實真相,真相都在摸索,都在猜測,誰都沒有能力見到,為什麼?他有妄想,他有分別,他有執著,這就難了。諸佛菩薩為什麼能夠見到?他不必去研究,他親眼看到;就是把妄想分別執著去掉、放下,放下妄想分別執著才是尊重自己。你天天還起心動念,有妄想分別執著,不知道尊重自己!我們生生世世搞六道輪迴,就是不知道尊重性德,不知道尊重自性。把智慧變成煩惱,把大涅槃的果德變成生死,你說冤不冤枉!
佛在大乘教裡頭,《華嚴經》裡面教給我們,你什麼時候能肯定,真正認識,生死就是涅槃,煩惱就是菩提。這個我們愈講就愈迷糊。菩提是大覺,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那是性德的相,性德的現相;迷了的時候就變成煩惱,悟了的時候就是菩提。涅槃是性德的果,佛法不離因果,是果,悟了就是大涅槃,迷了就是生死,它是一不是二。正如同我們現在所說,你要是真正尊重你的性德,你就是佛,你就是法身菩薩;你不尊重你的性德,那你就是六道凡夫,就這麼個道理。
所以「尊重如塔」,塔是高、明顯、高顯。人天敬仰,人天自然會供養,這個我們很容易體會到的。在這個世間,對社會、對大眾真正有貢獻的人,都會受到大眾的愛戴,都會受到大眾的尊重,同時也會有很多大眾供養,就這個道理。如果你真正尊重性德,那還得了嗎?我們迷失已久了,性德迷失太久了,起心動念就像《地藏經》上所說的,「無不是罪,無不是業」。言語造作都是自利,自利一定就損害他人,你不要認為「我是自私自利,我可沒有損害別人」,錯了!自私自利就損害別人。特別是學佛的,學佛的人自私自利,「我沒損害別人」,你自己並不知道你損害別人之大。我有什麼地方損害別人?你自私自利是破壞佛教的形象,讓許多人看到,「學佛是這個樣子,佛不能學!」你這個罪多重,你自己不知道。
在一個家庭裡面,你自己要不知道尊重自己,別人看到你的行為不端,罵你的父母,罵你的祖宗,是不是這樣?那你就想到,我們為佛弟子,在在處處要為佛爭光,要給佛菩薩有面子,那就是我要做得好。怎麼做?依教奉行,這就是尊重自己,尊重佛菩薩的教誨,我是佛的好學生。讓社會大眾看到,佛的學生是不一樣,佛的學生真是值得人尊重,那佛就有光彩了。這個道理我想不難懂,稍稍冷靜細心去想想,你都會明白。
佛是什麼心,我是什麼心?佛心念念念苦難眾生,哪些是苦難眾生?十法界苦,六道苦,三途更苦。自己不知道,佛菩薩看得太清楚了,諸佛菩薩念念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這個樂是什麼樂?涅槃樂,剛才講涅槃樂是果,怎樣才能夠得到涅槃樂?要發菩提心,菩提心是因,有因就有果。我們今天是個什麼心?輪迴心,什麼是輪迴心?貪瞋痴慢疑邪見。我們問問自己,有沒有貪心?名聞利養、五欲六塵,你有沒有貪?得不到的時候,你有沒有瞋恚?你知不知道貪瞋是錯誤的?不知道貪瞋是錯誤,這是愚痴。佛菩薩苦口婆心教導你,你懷疑,不相信。真正來救你的,為你拔苦與樂,你懷疑,不相信、不接受。起心動念全是違背性德,大錯特錯!這是輪迴心,輪迴心在裡面主宰著你,所以你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全叫輪迴業;輪迴心造輪迴業,菩提心造菩提業。
自己總覺得自己還不錯,總是看到別人的缺點、別人的過失,從來沒有看到自己的過失。這是什麼?不知道尊重自己的性德,不知道尊重自己的靈性。這個虧吃大了,無量劫墮落在六道輪迴。你要了解這個事實,佛菩薩會問你一句:你對得起你自己嗎?你對得起你自己的自性嗎?你對得起你自己的本善嗎?這些話佛在經典裡面講得太多了。菩提心起作用,我們在此地看到,這一品經裡面看到菩薩一百四十一願。只要你有菩提心,你起心動念肯定跟「淨行品」相應,「淨行品」只是舉例而已。你從早到晚起心動念,不止一百四十一次,每個念頭都與性德相應,那才叫做尊重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尊自重。
由此可知,在佛法標準上,自尊自重的底限是菩提心,沒有發菩提心都不能算真正的自尊自重,這個標準高!這個標準就像我們旅行希望達到的目的地,目的地雖然沒達到,我們現在想到那裡去,我們採取什麼樣的交通工具?走哪個方向?這就是什麼?這就是佛家講的修行,你採取的是哪個法門,法門多,八萬四千。在中國,學佛的法門有十個宗,宗下面還有派,《大藏經》裡面蒐集的經論有六千多部。依一部經都行,那就好像我們要到目的地,我們要找個工具,是坐車還是坐船,車有很多車,我們選一部車。就好像在《大藏經》裡面我們選一部經,選一個法門。
選定之後,目標正確,方向正確,要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就達到目的地,大涅槃的果德就達到。那我們選擇方向,選擇目標,選擇我們的工具,這也叫自尊自重。但是這個自尊自重不是真的,真假怎麼說?真的是永遠不變,永遠不會退轉,這是真的。我們選定這個靠不住,說不定修一段時期之後,這個法門不喜歡,還有比這個更好的。他要換工具,火車不如汽車,換工具,一換就退轉,甚至信心喪失掉了。好像修行很久沒有效果,疑情愈來愈重,懷疑,會不會有成就?一懷疑立刻就退墮,前功盡棄。
佛家常說三轉法輪,這是講教學的三種方式。對上根人來講,就是真正聰明有智慧的,所謂是點到為止,好教。點到就沒有問題了,他自己就上路了,他相信,依照你的指示就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他成功了,很容易成功。第二類是中根的人,中根人沒有那麼樣的智慧,中根的人是疑慮多,妄想分別多,我們一般講業障重。你點到不行,他未必幹,必須苦口婆心的勸他,用真誠感動他。他覺得我要不認真的修,我對不起老師,我要不認真學好,我對不起父母,這是中根,所以要勸導。下根就難了,你勸他,他也不會接受,這是最難度的。必須讓他親自看到,看到造惡業得的惡報,他就醒覺了;這個事不能做,做了會有這樣結果,行善有善果,他必須親眼看到因果報應,他才相信。念佛一定要親自看到,這個人念佛他真的往生了,他才能振作起來,「他行,我要試試看,我也應該行」,這是下根人。
所以佛對這三種根性的人,就有三種不同的講法。對於下根人作證轉,現身說法做證明。佛跟這些弟子說,我教你們放下執著,對世出世間法,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不要再執著,你看我放下了。佛是真放下了,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五欲六塵放下,貪瞋痴慢放下,他老人家做出榜樣給我們看。下根人看到佛的形象,看到佛的生活,受佛的感召。佛教我們捨棄貪瞋痴,他做到了,世間榮華富貴沒有羨慕的心,念頭他都不動,富裕的生活,崇高的地位,連帝王他都不要,真放得很徹底。一些宗教裡面修行可以生天,他天也不要,做出榜樣給大家看。佛陀滅度之後,也還不錯,佛的這些弟子們做得跟佛一樣,讓大家心服口服,真做到了。
最後做的示現是不生病,自在離開這個世間。我們看到《往生傳》裡面講的,站著走的、坐的走的,不生病,預知時至,曉得哪一天走,向大家宣布,到時候真走了。這都是作證轉,度下根人,下根人看到這個樣子,他省悟過來。下下根人見到這個,他還不覺悟,這就是緣不成熟。緣不成熟,佛門當中常說佛不度無緣之人,佛的手段只有這麼多,統統耍盡了,你還不相信,你還不能夠感動,那就等來生來世,這一生不行。但是你所看到的這些,阿賴耶裡面善根種下去了。你看到的,你聽到的,你所接觸到的,佛陀的現身說法,給我們做出這些樣子,以至於佛的弟子們做出這個形象來給你看,還不能得度,還沒有動心,這時候自己應該曉得業障多重!這一生不能得度,就肯定繼續搞六道輪迴;繼續搞六道輪迴,你就要知道三途苦,特別是地獄苦。
宋朝瑩珂法師示現的往生,這是個出家人,破戒,不守清規。他為我們所示現的,就是他怕地獄苦,自己業障習氣這麼重,天天做錯事。問他的同參道友,像我這樣子肯定墮地獄,你們有什麼方法來救我?這個同學也還不錯,給他一本《往生傳》,叫他自己看。他看了之後非常感動,關起門來念佛,《彌陀經》上講的若一日到若七日,不睡覺,不吃東西,不喝水,就是一口氣,就一個念頭,求阿彌陀佛。所謂誠則靈,人真誠到了極處,三天三夜把阿彌陀佛念來了。阿彌陀佛現身,告訴他:你還有十年陽壽,等你命終的時候我再來接引你,你好好的念十年。瑩珂說:不行,我劣根性太重,禁不起誘惑,這十年當中我會犯很多的罪過,我壽命不要了,我現在跟你走。阿彌陀佛聽了也同意,告訴他:好!三天之後來接你。真的,三天之後帶他往生了。
這些都是什麼?都是佛菩薩示現給我們作證轉,給我們做證明,這種證明朝朝代代都有,現在也有。我們聽到、看到,要有高度的警覺心,那你就還有救。如果聽了麻木不仁,你就知道你沒救了。好,「尊重」這兩個字的意思一定要懂得。
恭錄自: 大方廣佛華嚴經12-017-1571 2006/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