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以善根迴向。願生我國。一心念我。晝夜不斷。臨壽終時。我與諸菩薩眾迎現其前。經須臾間。即生我剎。作阿惟越致菩薩。不得是願。不取正覺。】
這是第二十願「臨終接引」。這兩願,前面是因,後面是果。第十九願很重要,古人常常把它跟十八願合併而論,這兩個合起來就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在本經後面經文,「三輩往生」,我們看上輩、中輩、下輩,這三輩在《觀無量壽經》上就是九品,從上上品到下下品,在修行上必須要具備的條件就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一願就是講的發菩提心。什麼叫菩提心?《觀無量壽經》跟我們講的至誠心、深心、發願迴向心,《大乘起信論》裡面所說的直心、深心、大悲心。不太好講,也很難懂。所以發菩提心,我們常常掛在嘴皮上,我沒有看到有一個人真正發菩提心的。
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面告訴我們,那個說法很簡單、很容易明白。他老人家講「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願心就是無上菩提心」,我們想想他這句話,愈想愈有道理。一心一意求生西方淨土,確實至誠心、深心、發願迴向心就這一念都具足了,這個說得踏實,說得不落空。我們真正明瞭了,一心一意求生淨土,我們這一生到這個世間來就沒有白來,我們將人生的意義與價值,就真正得到。假如不發願求生淨土,說老實話,你一定還要搞六道輪迴,搞六道輪迴,你在這個世間不管什麼樣的成就統統落空,沒有一樣是真實的;真實的就是求生淨土,這的確是難信之法。生淨土那才真正得到,你想得到的統統得到,你不想得到的也得到,這不可思議。所以這是發菩提心。
既然發心了,當然就是『修諸功德』,修諸功德是什麼?就是老實念佛。老實念佛就是修諸功德,跟十八願裡面講「所有善根,心心回向」都是一句老實念佛,都是這個意思。念佛,祕訣就是大勢至菩薩在《楞嚴經》上所說的「淨念相繼」,就是這四個字,這是念佛的祕訣、念佛的要領。淨是清淨,以清淨心念佛。什麼叫清淨心?第一個是「不懷疑」,懷疑,心就不清淨。第二個是「不夾雜」,夾雜,心也不清淨。譬如念佛人,又念佛,又要去念經,念經還要念很多,要念什麼《金剛經》、念什麼《楞嚴經》、《普門品》、《藥師經》、《地藏經》,什麼都要念,好像哪一個不念,哪一個佛菩薩就得罪他,到時候找他幫忙,他就不來了。念了許許多多的經咒,這叫夾雜。
你以為這樣是對,那些佛菩薩看到都流眼淚,你錯解了意思。佛菩薩希望你好,你完全搞錯了。你要是一心念阿彌陀佛,所有一切佛菩薩都歡喜、都讚歎,為什麼?眼看著你快要成佛了,決定成佛。所以諸佛護念,菩薩龍天讚歎。你要是搞多了,一切菩薩看到你搖頭,這個學生沒指望了,不能成就。專心念佛的,一切諸佛菩薩沒有不佩服的,這個才絕頂聰明,路子走對了,馬上就有成就了,讚歎。我跟大家講的句句是真話。為什麼?我不要名,也不要供養,不要你一分錢,對你一無所求,我把這個法門介紹給你。如果說我對你有求的話,我要看你的眼色,要討你好,得要巴結巴結你們。我對你一無所求,我就跟你講真的。聽,是你有緣分,你有福報;不聽,我也對得起你。總算我告訴你,你不能成就,到以後,到了多生多劫還會成佛的,碰到我:你為什麼早不說?我早就告訴你,你不相信,是不是?你要是耽誤很多時間,吃盡了苦頭,那是你自己的事情。所以,這個地方「修諸功德」就是老實念佛。
念佛不夾雜、不懷疑,就是「淨念」,不間斷就是「相繼」。所以淨念相繼就是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我們念佛人,不但世間法不要去想它,你想你心裡就間斷,連佛法也不想。真正修學,其他的法門我都不修,我只專念阿彌陀佛、專念《無量壽經》,或者是專念《阿彌陀經》,都可以。有人說我早晨念《無量壽經》,晚上念《阿彌陀經》,也很好。實在說這兩部經是一部,一個是詳細說,一個是簡單說,這兩部經是一部經,是同部。蓮池大師稱為大本、小本,這個本子字多,稱為大本,《彌陀經》稱為小本。實際上,一部就夠了。
為什麼我們現在選這個大本?大本的內容豐富,講得詳細,我們得受用的地方比較多。如果作為早晚課誦,這是專門修淨土的,一心一意要求西方世界、要見阿彌陀佛,我們的早晚課就不能像一般寺院裡那個做法。那個做法是夾雜,與我們的修學不相應。所以我自己在美國的道場,以及在台灣的道場,我們的早課是念這部經的第六章,就是四十八願。這一章念完之後,是念佛、迴向、三皈依,我的早課是這樣做法。晚課我也是念這部經,第三十三章到三十七章,三十三、三十四、三十五、三十六、三十七這五章,念完之後,念佛、三皈依、迴向,也就是這個做法。所以統統採取這部經。
我們的目標是早課念四十八願,我們的心跟阿彌陀佛相同,我們的願跟阿彌陀佛相同,同心同願。晚課念的這五章是講的行門,就是處事待人接物我們應該怎麼做法,多半是屬於戒條,都是講因果,屬於戒條,我們的行持也同阿彌陀佛。真正跟阿彌陀佛同心、同願、同德、同行,哪有不往生的?決定往生!所以我們的早晚課誦是專修的,決定遵守大勢至菩薩的教訓「淨念相繼」。他老人家後頭說得好,「不假方便,自得心開」,「不假」是不須要再藉其他的法門,一門深入就可以了,不要再搞其他的法門。「心開」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就是一門就行了。所以我走的路子是這個路子。《楞嚴》跟我的緣分很深,我在台中跟李老師修學的時候,是以《楞嚴經》為主,《楞嚴》我也講了很多遍,至少講了有七、八遍。但是從前講《楞嚴經》沒有發現「大勢至圓通章」這麼好,沒有發現。講的時候就含糊籠統講過去了,都跟現在的境界不相同,現在才曉得《楞嚴經》的精華就是「大勢至圓通章」,那是全經的精華,不是「耳根圓通章」,而是「大勢至圓通章」,才是真正的精華。
『奉行六波羅密』,這一句是講日常生活。我們現在還沒有到西方世界去,沒去之前,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態度來生活?我們俗話說過日子,這個日子怎麼過法?要遵行佛的六度的原則。六度第一個是「布施」。布施的意思要懂得,大家不要聽到布施就趕快去捐錢,這是完全搞錯了。布施不是叫你捐錢,布施的真正意思叫你放下。我們把世間一切法放下,出世間一切佛法也放下,就專精不雜了。你要真正想往生西方世界,你過去所念的許許多多經咒,今天都要放下。放下是布施,捨掉了,布施掉了,這才是對的。一定要專精,不能雜修,不可以亂修,要專修。所以布施是叫你放下。
「持戒」是叫你守法。我們在這個世間,能夠守規矩、守法,你與大眾相處就會和睦,就沒有衝突,換句話說,才能真正得到安全。不做非法的事情,不做違法的事情,佛的戒律我們要遵守,戒律之外,國家的憲法,地方訂的法令,風俗、習慣、道德統統要遵守。我們統統遵守,守法的人,人人歡喜你,人人都願意接近你。持戒是這個意思。「忍辱」是有耐心,忍是忍耐,在生活上要有耐心,處事待人接物有耐心,念佛更要有耐心。唯有有耐心才能夠念出真正的味道,念到法喜充滿,效果絕對會不一樣。「精進」,要求進步,進步要精純不雜,一個方向、一個目標去求進步。「禪定」,禪定是心裡面有主宰,不會被外境所動搖,這個叫定。我在念佛,有個朋友來勸你,「那個地方有禪師來打禪七,我們去隨喜一下」,你跟他去了,定就沒有了,你心就動搖了。定是定於一,絕對不為外境所動,這個叫禪定。「般若」就是智慧,智慧拿現在話來講就是理智,不用感情。一切事物的考慮是用理智、理性為基礎,不是輕易去動感情,一動感情就壞了。情是什麼?情是迷,迷情,一動感情就迷了。所以我們要有智,不要迷,這很重要。這是六個原則,佛教給我們,依照這六個原則去生活,處事待人接物。
『堅固不退』,道心不退,遵守佛的教訓不退,這修因,這樣的因行,後面一定得圓滿的果報,果報是往生不退成佛。西方世界到底在哪裡?說念佛往生,萬一到那個時候阿彌陀佛不來接引怎麼辦?有不少同修都懷疑,十方世界念佛的人太多了,萬一阿彌陀佛把我漏掉了怎麼辦?實在講,我們常常把阿彌陀佛忘掉,阿彌陀佛決定沒有把我們忘掉,實在是我們太多疑了。你看經上講的,人家那裡是天眼洞視、天耳徹聽、他心遍知,哪裡會漏掉?不會漏掉,所以決定不要懷疑。尤其這一段文也是接引的保證,他一定來,因為前面講得很清楚,「十方眾生,聞我名號」,十方眾生我們當然包括在內,沒有說某某人除外,沒有這個講法,我們都在內。
『復以善根迴向,願生我國,一心念我,晝夜不斷』,這就是相續的意思。所以這句佛號確實是要這樣念法,把它養成一個習慣。在不工作,一放下來就念佛,念佛不一定要出聲,心裡面念也很好,不要間斷,為什麼?一間斷就會打妄想,打妄想是造六道輪迴的業。換句話說,你不生西方,就在造六道輪迴,這個事情很嚴重;不打妄想就墮無明。所以你說不念佛就兩個現象,一個是無明,一個是妄念,總會墮這兩個。由此可知,念佛多重要。念佛就是斷無明、破妄想,無明妄想兩個都打掉了,這一句佛號的功德利益實在是太殊勝了,所以佛號要常念。
它這個修行的方法的確是非常的方便,為什麼?走路可以念,坐著可以念,躺在那裡也可以念,站著可以念,是行住坐臥,不管什麼時候,不管什麼處所,統統能念。出聲念可以,不出聲也可以,大聲念可以,小聲念也可以,這就太方便了。怎麼個念法舒服就怎麼念,這沒有一定的。念佛的聲調,你覺得哪個聲調念得好聽,你就用哪個聲調,不一定說他那個調我要跟他學,沒有這個必要。所以這個法門實在太方便了,簡單容易,人人能修,人人能成就,這是諸位要知道的。念佛那個聲調,這個調不喜歡,換那個調,不一定要跟他學,最重要的是念到自己心地清淨,念到自己心裡歡喜,這個就對了,不一定要跟別人一樣,心淨則土淨。
念佛一定要要求『晝夜不斷』,現在「晝夜不斷」我們是希望這樣做,可是常常容易忘記。怎麼辦?要想辦法常常提醒自己。提醒最好的方法,家裡供佛像,一看到佛像就想到阿彌陀佛,提醒自己,供佛像真正的意義是提醒你念佛。或者寫阿彌陀佛佛號,我們在台灣印了很多,大大小小印的都很多。房子裡頭明顯的地方,眼睛看到就貼,貼在那個地方,一看,看到了。我住的房間是每個房間都貼,不管你往哪裡看都看到阿彌陀佛。你們車上也可以貼,車上貼的時候,提醒自己,也勸別人念。人家一看到你,他看到你的阿彌陀佛,他也念一句。對外國人,我們要用英文翻譯的南無阿彌陀佛,外國人看到,他也會念一句,念一句,阿彌陀佛的種子種在他阿賴耶識裡頭,這就是度他,自度度他。這樣的貼紙我們印得很多,此地如果沒有的話,向台灣要,他們會給你寄來。
另外一種就是用錄音帶。台灣現在最近做了一種叫念佛的機器,它裡面是用磁片的,不是用錄音帶。效果非常好,用電很省。如果帶在身上的話,普通的四個電池可以念兩天,兩天兩夜不中斷的,帶在身上很方便,這些都可以向台灣那裡要。家裡頭如果是插上電源的話,你一年到頭佛號都不中斷,這個殊勝,非常殊勝。提醒你,使你能夠跟著這個音聲去念,真正做到晝夜不斷。
到『臨壽終時,我與諸菩薩眾』,「我」是阿彌陀佛自稱。諸位要知道,這是個事實,我們在這個世界或者在他方世界都相當的陌生、相當的孤單,為什麼?熟人、親友,尤其是非常好的親友太少,真正能夠照顧你的人不多。西方極樂世界多,我們過去生中,生生世世的那些眷屬、朋友、同參,好多都已經往生了。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你不要以為沒有熟人,熟人好多,一到那裡,哪一生哪一世我跟你是朋友,哪一生哪一世我跟你是家親眷屬。這一說一想,都想起來了。所以什麼地方熟人最多?西方極樂世界的熟人最多。阿彌陀佛與諸菩薩來迎接你,是哪些人?都是你過去生中的家親眷屬。他跟你沒關係,他不會來接你的。西方極樂世界那麼多人,怎麼可能個個都來?原來跟阿彌陀佛來接你的,統統都是過去生中已經往生的這些家親眷屬。所以到那裡不寂寞,熟人太多,在這個世間才真正叫寂寞,找一個朋友都靠不住。西方極樂世界好,好處大家不曉得,你要真正知道這個事實真相,誰不願意快去?誰不願意早早的去?這是佛與你過去生中這些眷屬、朋友們統統來迎接你。
『經須臾間』,這個時間很短促,就跟阿彌陀佛到西方極樂世界了。到極樂世界,底下這一句這是不得了不得了!怎麼呢?『作阿惟越致菩薩』,阿惟越致是什麼菩薩?是圓教七地以上。我們這樣凡夫一身罪業,一踏進極樂世界的大門,馬上搖身一變就是七地菩薩,等於一般人修行了兩個阿僧祇劫。所以這個法門誰相信?凡是研究教的人不相信,這未免太便宜了,這不是事實,大概是阿彌陀佛安慰這些愚人的。他不相信。所以教下的法師,你跟他講,不相信。所以我自己對我自己非常慶幸,我是研究教的,從教裡面還鑽出來了,這很不容易,自古以來,在教下鑽出來的人不多。《大藏經》就是迷宮,鑽進去想鑽出來不容易,很難。我是個很幸運的從《大藏經》裡頭鑽出來的,很不容易,才把這個法門認清楚,這個便宜就佔得太大了。我們一生當中,一到西方世界就是阿惟越致菩薩。『不得是願,不取正覺』,阿彌陀佛現在已經成佛十劫,他每一願都兌現了。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02-009-0007 19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