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老法師開示
『塔』是佛滅度之後收藏舍利的處所,所以見塔就像見佛一樣。不論這個塔裡面有沒有佛舍利,它裡面決定有佛像,決定有經典,還有守塔的僧人,所以它絕大多數三寶具足。『敬心觀塔』,以真誠恭敬心觀塔,自然就會想到三寶具足,佛法僧。所以引發的大願是『諸天及人,所共瞻仰』。三寶是人天師範,哪有不瞻仰的道理!每遇見都要能想到,從塔你就要想到建立佛法,正法久住,續佛慧命,普度眾生,這個念頭就自自然然生起來。如果這個塔裡面沒有三寶,也沒有佛像,也沒有經典,也沒有出家人,那我們見到這個塔的形狀,也自然想到從前的塔具足三寶,現在三寶為什麼不住世!那我們自己要發心,發心續佛慧命,發心普度眾生,這個願就稱性,與自性相應了。
中國古聖先賢教導我們,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我們希求正法久住,不能希望別人,希望別人一定會失望,這個道理一定要懂。那求誰?一定要求自己。古人所說的,人生在世有兩大難,登天難,求人難,求人不如求自己。自己真正發心,如理如法的修行,正法就住世了;要正法久住,那你要好好教人,代代相傳,那就久住了。代代有繼承人,不能說這個法到我這兒就中斷了。那麼我們這邊,諸位都曉得,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是印光法師的學生。他一生在台灣建蓮社,建慈光圖書館,菩提醫院,誠誠懇懇領眾念佛三十八年,這是我們親眼所見的。我的法是從他那裡得來的,所以這一支就是印光大師的嫡傳。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常常溫習祖師的教誨,印光大師《文鈔》,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自行化他。到我這一代,我還要找傳人,如果沒有傳人就對不起老師。所以正法住世是要求自己要做到,正法久住一定要有學生,真正能擔當得起,依教奉行的學生,代代相傳才能久住。
當然傳人愈多愈好,早年我跟黃念祖老居士第一次見面是在北京。我去看他,我到北京聯絡上了,我還沒有到他家裡去拜訪,他就先到我住的旅館裡來看我。那個時候在海外弘揚《無量壽經》會集本只有我一個,在國內弘揚這個本子也只有他一個,我們見面無量的歡喜。見面頭一天,他就交代我一個任務,希望我在海外無論走到哪個地方,都要建一個淨宗學會。他告訴我,淨宗學會是夏蓮居老居士的願望,老居士提出這個構想,還沒有落實,老人家就往生了,所以他把這個希望就放在我身上。
我離開北京到溫哥華講經,真的就在溫哥華建立第一個加拿大淨宗學會。從溫哥華回到舊金山,在舊金山講經,就成立一個美國淨宗學會,現在會長楊一華居士也辦得不錯。再接著洛杉磯也成立一個淨宗學會。在美國那幾年,美國跟加拿大一共成立十幾個會,我離開之後,聽說差不多將近有三十個會的樣子。每到一個地方都成立淨宗學會,去年我們到巴黎,法國淨宗學會成立。訪問倫敦,倫敦淨宗學會是今年成立的,這都是象徵著淨宗的正法常住世間。
常住是要人,這是形象,形象有了,人,真正修淨土的人,真正在這一生示現往生瑞相的人,這種人要多!身分無論在家、出家、男眾、女眾都一樣,都是了不起的聖人,只要能真正往生,就是聖人,一點都不假。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諸位都曉得,即身成佛。即使是下下品往生的人,到西方極樂世界得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威神加持,諸位對於淨宗經論都熟悉。這個世界很特別,跟諸佛剎土不一樣,諸佛的四土在極樂世界一生一切生。不像我們這裡,我們這釋迦牟尼佛的報土,四土不在一起,是四個不同的維次空間,彼此接觸不到。但是西方極樂世界四土在一起,沒有空間維次的界限。所以到達西方極樂世界,你能見到阿彌陀佛,你能見到十方世界一切諸佛如來,你能夠天天親近觀音、勢至、文殊、普賢,十方諸大菩薩,這個學習的環境就太好了。
天天跟這些人在一起,所以你的功夫只有進沒有退,為什麼西方極樂世界圓證三不退?道理在此地。你六根所接觸的全是正法。縱然阿賴耶識裡面還有六道三途這些種子,它沒有緣,沒有緣永遠不會起現行。但是阿賴耶裡面這些業習種子它有作用,有什麼作用?哪一道眾生有感,你就能現他同道的身。你為什麼能現?阿賴耶識有種子,所以這個種子起現行,不是業報,而是菩薩乘願再來,所以他自在,業報不自在。這個在十法界應化是得大自在,是願力身,而不是業力身。
觀塔,不能不想到這些事,所以善學的人,就是會學的人,見色聞聲他起正念,他不起邪念。縱然見到不如法的,他也能把它轉過來成正念,這就是《楞嚴經》上所說,「若能轉物,則同如來」,《華嚴經》上所說的就是如來,永遠不會被境界所轉,你能轉境界,不被境界轉。不但你自己本身有福,還有多少苦難眾生也沾你的光。沾什麼光?很多災難默默當中自然的就化解了。什麼原因?修行的功德。人的習氣很重,沒有被感動,天地鬼神、山河大地感動。山河大地的感動,我們從日本江本勝博士水實驗裡面看到了,也能體會到世尊在《華嚴》上所說的,「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我們體會到了。
這些境界都是不思議境界,很難懂,很難講。所以科學有些成就,我們也可以借用,雖然沒有像佛法那樣的逼真,但是已經靠近了,從種種實驗裡面,我們能夠推想得到。無論在哪裡,你看到它就提起正念,正法久住。反過頭來一定要要求自己,正法住在哪裡?住在自己的心行之中。這就是世尊在大乘教裡常常囑咐的,所有佛的學生都應當要記住,依教修行,《金剛經》上常講的「受持讀誦,為人演說」。你所學的東西,要能理解,理解之後要全盤接受,接受過來就是依教奉行。
學習有次第,現在學習為什麼這麼困難?為什麼看不到成果?那是我們疏忽了次第,躐等去學習,所以看不到成績。就好像讀書一樣,沒有上過小學,沒有上過中學,他就要到大學裡面去讀,讀再多年都沒辦法;很用功,很努力,可是每次考試都不及格,到最後連自己信心都失掉了。今天學佛,很多人犯這個毛病。應該怎麼辦?應該從小,由淺而深,由易而難,你要按這個順序。所以《佛藏經》裡面有句話說得很好,這是釋迦牟尼佛講的,「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非佛弟子」。這三句話就是告訴我們,學習要有次第,要有順序,循序漸進就容易了。
小乘淺,小乘容易學,佛法傳到中國,沒有違背佛陀的教誨。小乘經翻得很完整,我們現在《大藏經》裡面的阿含部就是小乘經。小乘經律論跟現在南傳巴利文的藏經一對照,幾乎是全部都翻出來了。巴利文的藏經比中國所翻的經論,我聽說大概只多五十幾部,它差不多總共也將近有三千部,只多五十幾部,你就可想而知,翻譯相當完整。
為什麼中國人不學小乘?不學小乘,是從唐朝中葉以後就不學小乘。原本在隋末唐初佛法裡頭,小乘有兩個宗派,成實宗、俱舍宗,這兩個宗派現在沒有人知道,沒有人學了;經典在,沒人學了。這什麼原因?中國人學佛,無論在家出家,都有儒的基礎,從小接受過儒家的教誨,倫理道德;也接受過道家的教誨,道家主要是因果教育。所以我常講,儒家的根是《弟子規》,道家的根是《太上感應篇》,佛家的根是《十善業道》。所以中國人有儒跟道的基礎,就代替了小乘,直接就可以入大乘,一點都不困難。三皈五戒、十善,在出家,沙彌戒、比丘戒、菩薩戒,真能做到。歷代修行成就的人,四眾都有,成就超過印度。
但是在最近這兩百年當中,佛法衰了,為什麼衰?儒也衰了,道也衰了。滿清晚年的腐敗,西方文化的進入,看到西方人富國強兵,中國人對自己傳統文化幾乎喪失了自信心,這一百年當中遭受的真叫奇恥大辱。新中國建立之後,中國人頭又抬起來了,可是怎麼樣?傳統文化丟掉了,這個現象後遺症難以想像,要求社會長治久安,那是大問題。中國維繫著社會、維繫著國家五千年而不衰,就是靠倫理道德。以後佛教來了,添了生力軍,這兩千年來,中國人受什麼教育?儒釋道,諸位要看看「雍正皇帝上諭」你就明白了。傳統文化滅亡,比亡國還可怕,亡國實在講不可怕,文化存在,決定有復興的一天;可是文化亡了之後,永遠就不能復興了。就像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三個已經沒有了,中國現在是搖搖欲墜。現在要不覺悟,要不趕緊努力來恢復,不要多,再過三十年就起不來了,這第四個文明古國在歷史上消失了。這一消失,世間苦難就多了。
人活在這個世間毫無意義,毫無意義就是只有造罪業多,會有善念善行的就太希少了。人生的意義跟價值是提升自己的靈性,提升靈性一定要靠倫理、道德、因果、智慧的教育,這四種東西都沒有了。東方人所講的智慧跟西方人講的不一樣,西方人講的智慧沒有離開意識心,就是分別執著,沒離開。用分別、用執著來探索宇宙。今天講的太空物理,講的量子力學,說得很多,解釋宇宙的起源,甚至解釋生命的來源,是用這個方法。東方人不是,東方人是用禪定,甚深的禪定突破了空間維次,這叫智慧。所以智慧是從禪定裡面得來的,小定開小智慧,大定開大智慧,佛在經典裡面所講的這是大智慧。
今天科學家所講的太空物理、量子力學,佛經有沒有?有,講得比他還透徹。我們就在這個經前面讀過的,微觀世界,佛說微塵裡面有世界。現在這個微觀世界還沒講到,沒談到這個問題,只講到微塵是很小的物質。今天科學家講到夸克,原子、電子、核子、粒子。我們佛法裡頭用微塵,微塵分很多等級,最細的叫極微之微,那就再不能分。極微之微裡面有世界,微塵沒有放大,世界也沒有縮小,微塵裡頭居然有世界。誰能進去?普賢菩薩,能入微塵裡面的世界。微塵世界裡頭又有微塵,那個微塵裡頭又有世界,重重無盡。這個說法科學裡頭沒有,其大無外,其小無內。而且《大方廣佛華嚴經》上所說的,大小不二,那才叫真正契入。沒有大小,沒有先後,沒有遠近,沒有對立,這是《華嚴》講的四無礙法界,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佛憑什麼講這個?憑什麼能說出這麼深的大道理?禪定當中見到的,不是思惟想像,用不著去思考,用不著去研究,思考研究全是第六意識。所以他是性德的直覺。
在甚深禪定裡面六根起的作用,自自然然的,你沒有一樣不通達,沒有一樣不明瞭。這三寶,三寶是我們的性德,覺、正、淨,覺是佛寶,正是法寶,清淨是僧寶,不是講外面。但是到後頭才曉得裡外沒有界限,裡外是一,自他不二。大宇宙、小宇宙是一個整體,是一體。這才說出「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我們前面讀過的。怎麼會不令人敬仰!
恭錄自: 大方廣佛華嚴經12-017-1571 2006/6/14